李 强
(淮阴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江苏 淮安 223001)
【编辑出版】
论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报编辑的素质问题
李 强
(淮阴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 江苏 淮安 223001)
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今后出版的潮流和方向。高校学报编辑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认清现实,立足实际,客观面对问题,反思自身现有的编辑素质,找出与数字化出版素质标准之间的差距,掌握新的编辑技术,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于更好地为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服务。
数字化出版;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编辑能力
互联网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就获取知识和信息而言,互联网为我们创设了一个便捷迅速地获取目标知识和信息的新平台。如同历史上每一次印刷技术变革一样,应互联网而生的数字出版技术给出版业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它将把出版业带进“光与电”的时代。为了占领数字化出版高地,我国新闻出版总署相继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从政策层面来支持和保障我国的数字化出版事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也鼓励出版从业人员主动出击,通过积极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从业素质,以应对和适应数字化出版的需要。事实上,如果搭不上数字化出版这列迅疾前进的列车,出版从业人员被淘汰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国高校学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台作用,即引导和推动知识创新、科学研究;二是窗口作用,主要反映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高校文科学报编辑是高校学报事业的主要力量,务必积极提升自己在数字化出版方面的素质,才能实现我国学报事业的数字化发展。
我国高校学报已经基本走上了网络出版道路,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即作者在线投稿、在线查阅审稿情况,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加工稿件。二是内容生产数字化。很多高校学报通过加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期刊网站,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弥补纸质期刊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大大方便了读者的检索与阅读。三是在线优先出版。即通过与中国知网合作,在样刊出来之前先把已经编辑完成的稿件通过中国知网在线出版(标明“优先出版”)。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文献的时效性,既为研究人员关注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动态创造了条件,也为二次文献争取了充裕的时间[1]。国外有些学术期刊已经实现了完全电子出版,即将编辑完成的稿件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根据需要以单篇形式印发给作者,并出具相关证明。这种高效、低碳环保的数字化出版方式必定是今后我国学报和其他学术期刊发展的方向。
编辑素质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结果。传统的学报编辑素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思想道德素质。这要求编辑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社会和文化、对读者和作者负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学报编辑必须讲政治,坚持制定国家的办刊方针政策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好质量关,全心全意为学校科研工作和刊物的作者、读者服务,为社会奉献充满正能量的科研成果精神食粮。二是业务素质。这是编辑个人在编辑工作中不断锤炼和学习之后获得的。包括扎实的文字功底,选题策划和组稿能力,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宣传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和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等。这些是学报编辑进行编辑工作的基础,这是自有期刊以来先贤和同仁共同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优秀成果,学报编辑离不开这些传统的基础素质和能力。因为数字化再怎么先进,亦有其短板,即一旦停电,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全部终结,所以纸质期刊仍需在一定程度上跟进。
应数字化出版的需要,笔者认为,学报编辑应快速具备以下的素质和能力:
(一)全面掌握数字化编辑技能。现如今,国内学报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电子化、计算机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发达的数字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连,高校学报编辑不能置身事外,必须主动出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熟悉和掌握门户网站维护和管理技术,学报排版软件、文献上网共享技术、采编平台管理系统、计算机校对技术数据安全技术和文件格式转换技术等,因为这些技术涵盖了编辑出版的排版校对、编辑审稿、稿件管理、学报档案、出版传播等各个流程[2]。只有学报编辑掌握了数字出版编辑技术,学报才可能快速稳步地走上数字化道路,才能迎来学报的数字化繁荣景象。
(二)获取和筛选海量信息的能力。在数字化时代,“学报编辑的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其对信息的敏感性、辨识性和把握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而又精准地分析和选择利用信息的能力”[3]。这种能力是编辑在编辑生涯中逐渐培养和积淀出来的。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尽可能全面掌握专业内各种信息是学报编辑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学报编辑通过浏览专业网站、与专业学者交流沟通之后找寻有价值的问题,综合分析各类信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有关学术、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而利用信息资源创建栏目。这样创建的栏目才科学,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有可能成为精品栏目,甚至成为名栏。
(三)数字宣传能力。多种多样的宣传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刊物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从而受到目标受众的关注、了解、接纳。网络宣传是当下最快捷、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环保的宣传方式。优先数字化出版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及时效性的需要,“高校期刊只有将即将出版的学术、科技论文优先数字化出版,才有可能确保研究者研究成果的首创性、竞争力、影响力和可利用价值不受影响”[4]。因此学报编辑必须掌握这门数字技术。学报编辑要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工具,辅助以必要的宣传思路和方法,以独到的慧眼发掘自己期刊“优先在线出版”文章和栏目的亮点,及时在自己门户网站或者微博发布信息,或者用E-mail向目标读者推荐,引起他们的关注;及时以精当的形式向二次文献转载机构推荐。另外,学报栏目的责编还应该积极关注和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向专业学者宣传自己的栏目,提高知名度,而且能网罗一批作者,维持自己栏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维护作者和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法律知识储备。湖南师大副教授魏剑美状告龙源期刊网侵犯其版权官司的胜诉唤起了国内著作权人保护自己数字版权的意识,不少著作权人纷纷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且就媒体公开的案例而言,著作权人胜诉者居多。在数字化出版的大趋势下,在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中,在作者权利意识觉醒中,虽然出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的数字出版法律法规,但是现行《著作权法》是高校学报、作者著作权和期刊数据库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是有效开展著作权保护工作的基础。学报编辑应该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著作权法》等系列法规、条款精神,不但要正确理解其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条款的规定,还要将其用于指导高校学报的实际工作。当遇到著作权问题时,能与法律界专家学者积极商讨,探索自身与作者、期刊数据库等共赢的出版发行方案。除此之外,学报编辑还要注意对国内外著作权案例的了解与学习,关注国内外数字出版动态。学报编辑要特别注意在高校学报与作者、期刊数据库之间避免法律纠纷。一旦发生问题,应该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作者的合法权益。另外,有专业条件的学报编辑最好还能学点电子商务,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学报的根本价值在于其社会效益,但是只要能兼顾合理的经济效益,学报编辑就要努力争取自己的经济权益。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数字出版观念,重视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已经成为各专业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和知识的主要途径。高校学报作为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特征的期刊,高校学报编辑应该自觉树立与时俱进的编辑观,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身对数字化出版内涵与意义的认识,积极参与学报数字化出版实践,科学稳步地推动我国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发展,让高校学报在数字化时代为我国的教学科研、文化建设服务。学报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也要跟上。拥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才能自如地在学术会议等活动中与专家学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掌握丰富的作者资源,建立起自己可持续发展的作者数据库。
(二)主动学习和在工作中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际上,每个编辑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积累中掌握编辑技能的。数字出版技术是建立在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学报编辑要通过进修、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门户网站管理与维护技术,拥有运用Word 2007、Adobe Acrobat、Foxmail、Photo-shop等软件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数字出版活动,在探索和熟悉数字出版的各项流程之后,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编辑素养和技能。另外,在数字化时代,学报编辑审稿不能仅仅依靠业内专家和自己广博的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目前由中国知网研发的被广泛使用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能够详细列出被检测文献与知网数据库中相似文献的来源、引证关系、重合字数、相似度、重合百分比,大大节省了责任编辑检索与阅读文献的时间,这对学报编辑初审论文、把握论文的学术水平以及创新情况很有帮助,也能帮助编辑“治病救人”——杜绝不端学术行为,挽救一些人。当然,检测报告显示复制比为0或者高于40%的论文,编辑仍应该慎重对待,反复审核。因为文字调整就可以降低复制比,而综述性或述评类的文献复制比会远远高于40%,因此并不能机械地定性为复制他人文章。
(三)提高自身的学术敏感度。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是提高其学术敏感最有效的办法。编辑学者化是个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就富有争议的话题。高校学报要想立足学术前沿,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高技能、渊博学识的编辑队伍,由于编辑个人天赋和能力水平有差别,因此不建议推行编辑学者化,但是要在政策层面允许和鼓励编辑学者化。学报编辑只有了解了专业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掌握较强的学术领域知识才能编出高水平的优质学报。只有具备一定学术修养的、长期关注专业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的编辑,才能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学术敏感度和判断力,及时发现有创新性或科研价值的稿件,淘汰质量粗劣的稿件,挖掘出一流选题。学报发展的专业化取向也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学术修养且长期关注专业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学报编辑队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大批受过严格正规的学术研究训练的高校硕博研究生加入了学报编辑队伍[5]。这为学报编辑的学者化创造了条件,高校只要在政策上和经费上适度支持,假以时日,学报编辑中必定会涌现出一批学者化的编辑。他们除了搞专业科研工作之外,还可以利用其科研能力探索数字化出版,并把经验及时总结,概括为可资借鉴的经验,惠及后学。
总之,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呈快速生产和传播、共享的形态。各学科也在日新月异地向前推进。海量的信息对需求者快速获得目标知识和信息是个挑战,对信息包装推出的编辑而言,保证作品创造性也是个挑战。这要求学报编辑必须积极面对眼前的形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出版编辑素质,这既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也是保证精神食粮品质的重要保障。
[1] 李强.数字化出版背景下的高校学报编辑的编辑叙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4):374.
[2] 姜红贵,王全金,等.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1):115.
[3] 杨嵘均.论网络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提升[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6):95.
[4] 刘全稳,陈海燕,等.论高校期刊优先数字化出版[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5.
[5] 蒋宇.“编辑学者化”论争与“学者型编辑”的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2011(6):159.
责任编辑:孙义清
G23
A
1007-8444(2014)05-0687-03
2014-06-28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高级别培育基金项目“高校学报数字化发展及改革趋势”(13hsgjbs01)。
李强(1983-),硕士,编辑,主要从事编辑学和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