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研究

2014-04-09 08:07:02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荀子儒家成人

尹 陈

(江西中医药大学 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一、引言

先秦时代是中华文明孕育、形成、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个时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奠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为当代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没有他人的帮助,由个体自身引发以评断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的结果的过程”。[1]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主要体现在坚韧不拔的学习品格与求实严谨的学习风范上,就目前来看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坚韧不拔的学习品格是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的核心,也是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基础。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成人学习者要想构建具有自身优势的知识体系,需要以坚韧不拔的学习品格完成所选择的专业学习、拟定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求实严谨的学习风范是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的关键,也是提高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成人学习者需要始终坚持专业学习,坚定学习信心,善于思考,不断更新技能,提高认识,大胆尝试新的领域,提高才干。

二、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的内涵

(一)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认知

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是当代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认知之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孟子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等等。这些原典论述精炼了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要义,廓清了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边界范畴。虽然其后各家各派有关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理论不断有所丰富创新,但均未悖于此。先秦儒家思想对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认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引入“温故知新”的学习理念。倡导不仅要结合成人的学习动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鼓励他们及时对所学知识“温故”;还应引导他们以故求新,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悟出新道理,获得新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思相益”的学习意识。将“三思启心”(思忖明理、思惑通道、思疑识事)与“三学慧心”(学而有疑、学而有渐、学而有成)有机结合。要求成人以“思忖、思惑、思疑”的学习态度进行发现学习,以“有疑、有渐、有成”的学习意识指导学习,从而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理念成为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理论基础。

(二)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情感

先秦儒家学者对于影响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情感因素的论述也颇为深刻。孔子根据成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差异,把学习情感划分为“困而不学”、“困而学之”、“好之”、“说(悦)之”、“乐之”、“死守善道”和“朝闻道,夕死可矣”等不同等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荀子认为,学习能够让人的欲望有所节制,“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荀子·正名》);“今人所欲,无多;所恶,无寡……故可以道而从之,奚以损之而乱,不可遁而离之,奚以益之而治”(《荀子·正名》)。由此可见,先秦儒家学者认为,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促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消极的学习情感会阻碍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消极的学习情感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成人自我导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消极的学习情感的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积极的学习情感的作用。

(三)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意志

先秦儒家学者的自我导向学习意志对当代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等等。由此可见,自我导向学习意志应是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原内动力,需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素质。一方面,坚定不移的学习信仰。要以“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的信心、“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信念,消除以往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迷惘性,甚至功利性的倾向。另一方面,坚韧不拔的意志。树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的坚定决心,培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篇》)的坚强毅力,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秉承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各种学习困难。

(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行为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孟子“反求诸己,欲其自得”(《孟子·公孙丑上》),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远,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篇》)等,对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行为取向的转型。践行“登高山以知天之高远,临深渊以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篇》)的实践理念。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情境中,“把‘上课、问答、作业、考试’的学习行为,转化为‘求知、求索、求是、求真’的文化行为”。[2]另一方面,有助于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行为路径的转变。在先秦儒家思想与当代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理念的碰撞与交融中,以多样性、主动性的学习行为路径取代单一性、被动性的学习行为路径。尤其注重将“五自聚效”(自我施压、自我调节、自我聚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作为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行为路径,大力提倡“不耻下问”、“欲其自得”的主动学习精神。

三、启示

(一)培养“三省吾身”的学习意识

“三省吾身”的学习意识是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思维拐点,强调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得过且过、举棋不定、浅尝辄止和畏缩不前等错误意识,培养坚定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坚决果敢的勇气。培养“三省吾身”的学习意识,成人需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省“做人”。将“正心修身”和“见贤思齐”的理念沁入成人的“心脾”。注重“静思秉正、不贤内省”对自我导向学习的指导,着重“修身正己以正人”在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偏重“双心同正”(心路校正、心态调正)在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的指引作用,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针对性的反省。二是省“做事”。将“格物致知”和“在位谋政”渗入成人的“骨髓”。省“做事”致力于把“格物致知”作为自我导向学习的逻辑原点和行知起点,着力于明晰自我导向学习在人生各阶段的所做之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倾向于权衡 “在位谋政”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的利弊,让“三文聚效”(谋事有文心、行事有文采、成事有文光)的理念指引自我导向学习的过程。三是省“做学问”。将“师法师承”和“盈科后进”的理念注入成人的“血液”。这有利于将“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荀子·劝学篇》)纳入自我导向学习体系,接近贤师、仰承师训;有助于深化“盈科而后进”的学习规律,按部就班、踏实学习;有益于摆正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高瞻远瞩。

(二)构造“博约相辅”的学习模式

学界对于“博”和“约”的见解尚未达成一致,有的学者把“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知识广博”作为其全部要义;有的学者把“术业专攻、精于一艺、知识专一”当作其所有内涵。这些观点均未全面平衡“博”和“约”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的关系。因此,探究先秦儒家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思想,确立“博”和“约”的平衡点,构造“博约相辅”的学习模式是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就是全面把握“通才”与“专才”的辩证关系。就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而言,一方面,要以“博学于文”为基础,“博而不杂”为导向,“广而有约”为引领,“一以贯之”为目标,全力避免“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的认知误区,全面掌握“五路赶超”(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并以此作为知识基点,进而强化“双文比翼”(学术论文、行政公文),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做到“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要以“约之以礼”为特色,“专而不孤”为特征,“约而不陋”为特点,着力避免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的学习误区,以学而有专、学而有精、学而有长为趋向,大力推广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博与约始终‘相须而不相离’”。[3]因此,成人学习者需将“博”、“约”融会贯通,提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三)塑造“欲其自得”的学习行为

“欲其自得”是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本质特征和行为要求,是“独立、主动、实践”的重要体现。“欲其自得”既是对“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学习行为的否定,又是对“探究性、自主性”学习行为的确立,更是对当代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赋予传统文化理念的肯定。这种学习行为推崇“无入不自得”、“深造之以道”的学习理念;注重成人自我导向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和学习效率的变革;倡导在实践中以主体体验实现获得认知和认可,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实现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此外要明确“双轨共进”的学习机制是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必然趋势。机制之一,明确“学业与事业融合”的学习需求。将事业的驱动力内化为学业的推动力,以“学业之所成”促进“事业之大成”。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经验与心得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总结阻碍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期在学业上进行系统的进修,主要体现在思维转变、心态转变和行动转变上。机制之二,明确“专业与就业同步”的学习要求。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注重“专业对口、就业有路”的理念。依据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内容实用性、效益快速性、方法灵活性特点,使所学知识服务于就业,为就业所用,最终使学有所得得以实现。

[1]高存艳.成人教育哲学流派的自我导向学习观[J].继续教育研究,2003(6):42-44.

[2]曾青云.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化集注[J].职教通讯,2013(1):24-29.

[3]乔炳臣,潘莉娟.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8.

猜你喜欢
荀子儒家成人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成人不自在
和谐
Un rite de passage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天府新论(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