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0029)
在当今的中国以货币关系为基础的商业化社会和以非货币财富形式为扩展基础的社会关系,正在成为直接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基础发生变革合动力,这一趋势将引起中国传统财富观的深刻变革。中国大学生身处其中,其财富观的形成与发展与所处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他们的财富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成才,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医学生由于其专业和未来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财富观的状况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双重作用下,医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是不知所措,财富是什么?我们怎样获取它和使用它?这些新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们。
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同时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和职业倾向性,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于人和人的健康,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人体及其与外环境相互作用影响这一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服务技能,而且要求他们必须在人文精神上追求伦理的至高境界。
德育工作在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平台。新历史条件下,德育教育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再是灌输式的教育,而是要从更高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不但要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同事、医患间的关系;还要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通过德育教育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从而有助于帮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对临床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诊断评价,科学地认识和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通过创设富有生机活力的德育环境,采取富有成效的途径方法,不断发展学生的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不断塑造和完善道德人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担负起救死扶伤、具有良好的人格和特有的行为规范的人。
财富观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念与经济基础始终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层面,财富观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并将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现代化进程中,对财富创造积累和支配上的观念变迁,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的标志。只有正确认识财富,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富观,才能使财富观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否则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医学生财富观状况,而这也必将成长为未来推动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除了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决定性因素之外,文化因素是大学生财富观变迁的重要思想因素。改革开放以前,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认为财富是一种不劳而获,从而排斥竞争,消费欲望受到极大地抑制。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中强调个性、公平竞争、积极进取、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积极消费等观念逐渐被国人所接受。这些西方观念对中国传统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财富观,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大学生,对待财富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开放、多元,追求财富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梦想,曾经支配人们的基本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包括广大的医学生开始逐渐适应竞争、讲究效益,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而有关对财富的认知被重新重视。
1.在财富本质的认识方面,医学生并不会将财富仅仅局限于物质的财富,精神财富也同样重要。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视对金钱的合理追求,将其作为财富的重要的价值之一,同时也不忽视财富的多元价值,尤其是知识和健康被排在金钱之后,成为财富价值中居于第二和第三位的要素。虽然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金钱是财富中最重要的要素,但是学生的财富价值却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对于社会地位、健康、知识等精神财富也同样重要。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医学生普遍认可的理性获取财富的方式。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只有通过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财富在今天是必要的但必须取之有道。这体现了在财富与金钱、人生价值的关系方面,医学生能够正视对金钱的合法追求,关注个人利益的理性,并没有过多的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
3.医学生能够客观和理性的衡量财富和成功的关系。健康的财富观不是要医学生放弃对财富的追求,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此同时自己也获得应有的财富,从而在全社会推崇知识致富、崇尚财富的良好社会价值,这才是成功的标志。
4.医学生财富观存在一定的误区。真正具有现代化意义的财富观的形成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转变过程中也非常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比如过度的追逐、盲目崇拜财富等。如对于财富的获得方式,还存在部分学生仅仅把追求金钱、地位、享受当成自己财富目标,更有甚者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作为自己信奉的价值。此外还存在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弱化,为他人、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淡薄,历史使命感淡薄的问题,功利主义色彩明显。这些现实问题都中国的社会财富不断积聚和急剧膨胀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高消费、贪污腐败的负面影响,导致人们在认识上对财富的误解和错判,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则表现为财富观上的犹豫不决,摇摆不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必将会给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面对纷繁复杂的财富现象及其对当代的医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作为高校从事德育工作的一线教师而言,怎样引导医学生树立和谐的财富观迫在眉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我们“唱高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必须寻求新的教育途径和现实支撑。如面对社会上目前存在的仇富现象医学生如何理性认识和理解,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面对的任务,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完全可以通过财富观教育来完成,通过对仇富等社会现象的剖析,引导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财富,我们“仇视”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某些人为了获取财富不择手段的行为;一个文明、理性的、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尊重劳动和财富,如果“仇富”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会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就是大家对富人一概而论的怀疑他们的创富行为和他们拥有的财富,这种想法是不利于社会进步和长远发展。可见在新形势下,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平台,使医学生财富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医学生进行专门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财富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医学生的思想实际,赋予时代的内容,将财富观教育渗透到课程体系,一方面以马克思的社会财富观会为基本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理清医学生财富观的认识问题,处理各种财富之间以及财富创造和支配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另一方面结合现实社会,剖析社会财富现象,帮助学生领会财富的本质和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推动市场经济的完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树立健康的财富观,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医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医学生的幸福和快乐水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财富创造和社会发展问题上,就应当重新审视原有的观念,转变德育工作的教育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财富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引导和促进医学生树立健康的财富观。
在财富观教育中,首先是对医学生进行“财商”培养,即提升其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财商来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和创造财富的智慧,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提升医学生道德素质的维度。社会上存在的拜金思想、奢侈浪费、消费攀比,充斥于校园中,异化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系统而有效的财商教育,一方面可以实现医学生财富思想和财富行为的一致性的目标,另一方面还可以净化大学生思想、提升医学生道德素质,也为医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重新审视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价值关系提供机会。
马克思认为:“事实上,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不就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财富不就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的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不就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注重财富和人的关系,揭示了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人要成为财富的主体和主人,而不是被财富所奴役。认清财富的本质,尊重财富,辩证地看待财富的作用和意义,既不鄙视财富,也不贪恋财富,合法合理地获取财富,应该成为当代医学生健康、理性的财富观和价值取向。只有整个社会将诚实劳动,发挥聪明才智勇于创造财富奉为社会的价值追求的时候,那么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就会在自己的获得应得的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见健康的财富观不仅是提高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影响整个社会的财富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关注医学生的经济生活和财富思想,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方式,引导社会财富观教育体系的完善。
[1]邢建辉,袁贵礼.中国大学生现实化的财富观[J].社会科学论坛,2003(5):70.
[2]龚昕.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大学生财富观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0(8):2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