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平李 明
(1.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56;2.湖北省高速公路集团 湖北 武汉 430056)
统计工作是一项通过搜集、汇总和计算统计数据对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进行反映的重要工作,其对党政决策和国计民生影响巨大。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统计工作不断拓展领域,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统计数据,市场需求度以及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高。我们只有真正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运用好统计手段和分析方法,才能使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按表示方法分为:
(1)分区统计。即用图形的面积或同样图形的个数,代表所在区划单元内全部同类现象的总和。
(2)分级统计。即以统计图形式按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分级,以不同深浅的颜色或疏密不等的晕线、晕点表示现象相对指标的差异。
(3)定位统计。以统计图表形式表示某一点上的特种现象和变化规律。
按统计指标分为:宏观经济指标统计和行业经济指标统计。常见的宏观经济指标有:GDP,CPI,PPI,PMI及流通中的现金。行业经济指标如煤炭行业,石油行业的景气状况分析等。
统计数据是采用某种计量尺度对事物进行计量的结果,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具体分四种类型: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前两类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不能用数据表示,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后两类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来表现,因此也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由于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属于同一测度层次,所以可以把后两种数据看作是同一类数据,统称为定量数据或数值型数据。
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将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比如,对定类数据,通常计算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计算其众数和异众比率,进行列联表分析和X2检验等;对定序数据,可以计算其中位数和四分位差,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等非参数分析;对定距或定比数据还可以用更多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如计算各种统计量、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适用于低层次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也适用于较高层次的测量数据,因为后者具有前者的数学特性。比如:在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时,对定类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定序数据通常是计算中位数,但对定距和定比数据同样也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反之,适用于高层次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则不能用于较低层次的测量数据,因为低层次数据不具有高层次测量数据的数学特性。比如,对于定距和定比数据可以计算平均数,但对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则不能计算平均数。理解这一点,对于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十分重要。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是表示某一地理区域自然经济要素特征、规模,结构、水平等指标的数据,是定性、定位和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所谓的统计数据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实际的市场调研工作中,统计数据分析能使我们挖掘出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并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最终指导决策的制定。
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则包括:1.科学性。科学方法的显著特征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客观性,数据统计分析作为市场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具有同其他科学方法一样的客观标准。2.系统性。市场调研不是单个资料的记录、整理或分析活动,而是一个周密策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并由一系列工作环节、步骤、活动和成果组成的过程。3.针对性。就不同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而言,无论是基础的分析方法还是高级的分析方法,都会有它的适用领域和局限性。4.趋势性。市场所处的环境是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实用性。市场调研说到底是为企业决策服务的,而数据统计分析也同样服务于此,在保证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现实意义。
逻辑思维是人对事物的思考、辨别、判断的能力。逻辑思维方法是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统计分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唯物辩证法对于事物的认识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从现象到本质。坚持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问题,从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来分析问题,对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量关系分析方法是运用统计学中论述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平均和变异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在统计分析中逻辑思维方法和数量关系分析方法二者密不可分,应结合运用。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对调查总体所有单位的有关数据作搜集、整理和计算等加工处理,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市场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计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频率分布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等内容。
在市场调研中,除了对样本数据的水平或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以外,还经常需要根据样本的信息,对总体的分布以及分布的数学特征进行统计推断,即推论性统计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
多元统计分析是从经典统计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内容。
在日常统计工作中,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法,选择依据是:首先,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数据特征(是否正态分布等)和样本量大小、分析研究因素和设计类型;其次,正确判断统计资料所对应的类型(计量、计数和等级资料),同时应根据统计方法的适宜条件进行正确的统计量值计算。最后,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数量性。其能够借助于数字,某一事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来帮助人们定量或定性分析这一事物,并正确地进行决策。2.综合性。从统计的整体信息来看,其涉及到的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从微观到宏观的所有领域和环节。可以对不同的事物做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能总结过去预测未来。统计工作的两个特点,是实际工作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
我们知道,统计数据资料丰富且错综复杂,要想做到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并非易事。对于同一个资料,若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有时其结论是截然不同的。统计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研究方案中的统计学设计,而统计学设计要求研究工作者,根据研究的目的规定研究因素,选择观察指标,确定研究对象的样本量,拟定研究的实施方法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模式,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可靠的结论。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是得到正确可靠统计结论的基本保证。
另外,我们在选择正确统计方法的同时,要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这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行为。
如上所述,选择正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和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从本质上讲就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就是转方式、调结构基础上的增长,就是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的增长。表现在统计数据上就是实打实、硬碰硬、没有水分。这一阐述点明了统计工作在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增长中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统计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将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力求作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游明伦.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难点和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2(05).
[2]杨朝英,翁丽玉.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