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燚
(百色学院 外语系,广西 百色 533000)
案例教学法在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应用的设计
黄 燚
(百色学院 外语系,广西 百色 533000)
从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目的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就案例教学法在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做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找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英汉翻译水平的指导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英汉翻译;案例教学法
近几年新建本科院校与日俱增,该类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翻译既是这类院校英语专业重要学科,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实践技能。翻译是使用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另一种语言所传递出的信息和情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使两种文化状态的文化网络形成信息的对称,并且分享彼此的知识,促进两种文化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汉翻译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者们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深受学者们的支持。在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案例教学法作为新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各英语课程教学中[1]。本文将从新建本科院校英汉翻译教学现状出发,探析案例教学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1.1 学生特点
1.1.1 学习主体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受办学历史短,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制约,学风和校风不振,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学习主体性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合理学习时间安排,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如迟到、旷课,上课时玩手机、上网聊天、睡觉,有些甚至沉迷于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
1.1.2 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办,这些学校大多是在专科学校或多个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点低,底子薄,社会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大,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影响,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大多数存在词汇量小、听说能力偏低、语言运用能力差等情况,整体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1.1.3 英语学习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
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对新建本科院校生源质量冲击很大。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大多为专科学校,且多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生源以本地为主,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质量较差。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学习没有目标,学习质量不高。
1.2 英汉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育是培养高效能翻译人才的手段。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这些学校升本后,受多种因素制约,对教师的培训相对不足,其骨干教师大多数为升本前的专任教师,英语专业翻译教师也如此。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培养翻译人才时,应注重对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积极开发学生学习翻译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当前的翻译教学大部分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要求学生模仿、复现、记忆标准模板,将灵动性极强的复杂翻译简单归纳为统一的程序,这大大违背了培养当代翻译人才的终极目标,翻译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具有现代教学内涵的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广大一线翻译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客观主义翻译教学模式具有规定性和静态性特征,没有体现翻译学习的社会性、认知性和功能性,翻译实践缺少交际情景和应用语境的支撑[2]。讲授内容主要为离散的陈述知识,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相适应,学生所获多为静态的浅层知识,且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过程,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翻译技巧和思维,教师的讲解显得没有适用的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翻译活动相脱节。效果评价是一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学习者无法形成独特的翻译思维,无法进一步学习翻译知识,学习效果不佳。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英汉翻译专业教学的现状说明,英汉翻译教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翻译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此背景下,运用于商业培训领域的案例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也逐渐被学者们发掘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和目的,选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2.2 翻译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在翻译案例教学过程中,首先是理论准备阶段。尽管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但也强调教师以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相应的翻译策略等是实施案例教学法不可或缺的前提。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理论知识的输入对提高英汉翻译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选好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原文交给学生课下自行翻译。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查阅资料后再得出自己的译文。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是讨论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合理地分组,合作讨论所给的翻译案例,包括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等。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最后阶段是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价并确定最后的译文(不一定是唯一),引导学生总结出日后翻译同类型文本的方法。同时,教师可再给出几个类似的文本让学生现场翻译,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3 翻译教学案例的设计
案例教学法在英汉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案例的选择要合理。由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必须精而有用。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所存在的英语缺陷,案例的合理选择对学生全面提高翻译水平有着尤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2.3.1 所选案例须具有代表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所选用的案例必须是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从案例中提取同类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法。如:
汉语的“笑掉大牙”,英语则是“laughoffone’shead”。在这两个词语中,汉语的“笑掉”和英语的“laughoff”在字面意思上是吻合的,而汉语的“大牙”和英语的“one’shead”在字面意思上则完全对不上号。在汉语和英语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语言和语言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词汇的异同、语法结构的异同、语言功能的异同、语篇的异同等。不论是相同之处还是不同之处,它们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理解和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翻译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两种语言异同点的认识,尤其是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结构、特点、习惯表达方式的认识[3]。
2.3.2 所选案例体现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的转化,同样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所以,在英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案例最好是能体现出这一点的。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对文化差异了解不足,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如:
汉语的“夏天重庆比青岛热”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则是“It’shotterinChongqingthaninQingdaoinsummer.”而在学生的作业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按照汉语语序翻译出来的错句:InsummerChongqingishotterthanQingdao.英语是用it来表示天气的,而汉语“夏天重庆比青岛热”这句话实际的比较对象是“两个城市的天气”而不是这“两个城市”。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英语的表达习惯,二是因为他们翻译时采用的是“汉语思维+英语词汇”的表达方式,这是形成Chinglish的主要原因。
学生识别翻译案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并非一时之就,文化差异的认识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并在翻译的实践中激活已学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要把握好学生们对文化知识掌握的现状,选取让学生们能将已有的文化知识学以致用,避免太难而无法翻译,以致打击了学生们的自信。
2.4 案例教学法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英汉翻译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归纳,加深对英语句子的理解、记忆和运用。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已经初步掌握了母语,因此,学生可以以母语为参照点,并借助母语的辅助,感悟英语的特点,体会英语的内涵,加深对英语语言结构的认识,防止负迁移、Chinglish现象的产生。通过翻译,在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使得学生能理解,能记住,能会用[4]。
另外,案例教学法指导下的翻译,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不断加深认识两种语言的同时,促使学生经由翻译活动加深对英文的词义、句意、句式、逻辑关系的分析与判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深对英语特点的认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5]。
比如:某天午后,我与朋友聊了一段时间后,外面在下着雨,我起身即将告别朋友。朋友说:“外面下着雨呢。”倘若我的朋友是坐着说这句话,根据“下雨时主人常留客人”的已有的认知语境,结合朋友的话便可得出我的结论:朋友要留我。但是,倘若朋友在给我开门的同时,给我递了一把伞,那么这时我就要重新定义我的认知语境,进一步得出我的认知语境:主人为客人开门,即送客之义,且下雨出门要打伞,或许朋友有事要出门。根据我的认知语境以及朋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推出结论:至少朋友不反对我离开。因此,实际上理解话语的过程是在不断获取和解析相关语境,使现实和“我”的认知语境之间取得联系,进而进行有效推理的过程[6]。
教学实践表明,在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反面的例子,对其加以分析,也能让学生加深对有关句子的理解。
对于下面例子中的develop一词,我们必须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该词本身的词义及引申意义,选择正确的词义,否则就会对译文理解产生障碍,闹出笑话。
例1:Theaimofthiscourseistodevelopthestudents’readingskills.
原译文:这门课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阅读技巧。
修改后的译文: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例2:Humanbeingshavedevelopedagreatfondnessfordogs.
原译文:人类发展了对狗极大的喜爱。
修改后的译文:人类对狗产生了极大的喜爱。
例3:Theyhavedevelopedaninterestingardening.
原译文:他们对园艺发展了兴趣。
修改后的译文:他们对园艺产生了兴趣。
例4:Thepartyprovidedthemembersoftheclubanopportunitytomeetanddevelopfriendship.
原译文:这个聚会给俱乐部的成员们一个认识和发展友谊的机会。
修改后的译文:这个聚会给俱乐部的成员们一个认识和建立友谊的机会。
学生虽然能理解例1、例2的意思,但并没有准确翻译原文。一般情况下develop为“发展、开发”之义。但此外,develop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意义。例1中的develop解释为“培养”更为准确,“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比原译文更好。而例3中的develop应为“产生”之义,可将原文译为:“他们对园艺产生了兴趣”。这些分析表明,英译汉时,译者要根据词汇在行文中的搭配、组合关系来判断词语的意义,翻译时才能得出该词准确的翻译。在英语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的情况,同一词或同一属性的词类,在不同语义背景以及不同的场合下,往往会有多个不同的词义。因此,学生在翻译时,必须学会根据上下文的联系、语境的逻辑关系以及特定的句型确定在该文中的意义,有时还要注意收集并牢记某个词的引申义。如果在翻译整篇文章时,脱离上下文,逐词翻译句子,那么这就无法确切表达句子的深层意义[7]。此外,英语的表达习惯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学生在英译汉时,拘泥于英语原文的词序及句序,翻译出来的句子显得牵强、别扭。
英汉翻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译文和英语原文进行比较和分析,不仅能够在学习翻译技巧的同时激活自身已有的或是补充未知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且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非常细致、具体地认识到自己目前学习英语存在的难点和困惑之处,反思自己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如是词组不会用,还是词语搭配记得不牢,还是非谓语形式掌握得不好,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另外,通过对两种语言所产生的认知冲突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结构的认识,防止汉语负迁移或Chinglish现象的产生,这有助于学生把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
[1]石蕊.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案例教学在应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174~176.
[2]刘刚.从“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别谈高职翻译教学中的训练重点[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234~235.
[3]陈苏伊,齐仕融,陈琪.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以浙江省四所大学为例[J].英语教师,2013,(8):24~31.
[4]李晓静.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改革——以河南省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0):40~42.
[5]柯细香.以元认知策略培训来促进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3):52~54.
[6]王连江.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9):137~138.
[7]DeKeyser,R.Learningsecondlanguagegrammarrules:anexperimentwithaminiaturelinguisticsystem[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2012,(26):1 076~1 077.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4.06.051
2014-08-27
黄燚(1975-),女,广西乐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G
A
1674-6341(2014)06-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