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同时提出,当前的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和最为艰巨的阶段,要具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才可能完成后期阶段的改革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理解“攻坚期和深水期”的内涵、科学把握改革新阶段的特征和制度,就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央关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论断,既是对我国经济改革阶段性的一种科学判断,也是对改革将要面临的重大难题的一种客观面对,是中国在改革方面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1.中国改革已经接近成功阶段。关于中国改革的历史阶段定位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决定》的提法是完全相同的,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说明,中国改革将接近成功期,改革进入后期阶段,到2020年将顺利完成改革任务、实现改革目标。
2.改革将触及到部分某些集团的根本利益。关于当前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决定》都一致提出了“攻坚期”的著名论点。这是因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改革必然会触及到各个利益团体的根本利益。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权利定位、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利分配、社会利益的公平共享等,这对每个消费者、每个企业、每个单位甚至每个地方来说,都将面对越来越尖锐的利益取舍难题。
3.新的制度和体制同样也需要一个运行适应期,用于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我国各方面的市场体制经过35年的适应性改革和运转,多数已经规范化,但仍然有部分体制还是“雏形”,还很不规范或者不是非常适应国际惯例。所谓“深水期”就是指我国当前已经形成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政策等,还需要有一个自我体制调整、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增强抗压水平的适应期。
4.改革还存在许多饶不过的制度和体制“硬坎”。比如,计划经济体制将完全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公有经济与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将最终形成、市场将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机制、城乡就业将完全市场化、收入分配的利益驱动机制基本成型、中国经济运行将整体融入国际市场、市场定价和均衡价格将形成、公司控股权将随着投资竞争而发生变动等。这些都是后期改革所要面临的实际难题。
那么,如何判断我国的改革能够或者可以算作是渡过了“攻坚期”和“深水期”,达到了预期改革目的呢?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三中全会的《决定》对此也作了明确的指示,即新的体制必须符合“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要求。就目前能够看到的国内外经济学理论,这三个标准的提法是第一次,是对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对经济发展阶段学说的一个重要创新。
1.系统完备。中央提出的“攻坚期”概念本身就包括了体制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求。系统完备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意义:一是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都在同步推进,不会少这少那;二是到2020年之前,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基本都能够完成任务,并且达到基本成熟的标准;三是各项制度之间能够建立协调运转的机制和方式。
2.科学规范。科学规范是对我国市场体制的最高要求,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为什么要在经济体制上必须讲“国际惯例”?这是因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本身就包含着“制度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是指发展导向问题,制度全球化是指体制保障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全世界所有的市场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实行全面对接和对话。
3.运行有效。运行有效是指新体制的成熟程度。从1978年到2020年总计有43年,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初级和中期阶段,就经济体制而言实际上“双重”的或者说是“过渡体制”的演变时期,“双轨制”是其主要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某些体制不成熟、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情形。运行有效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些明显的和潜在的不足和风险。
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决定》关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和指导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明确改革方向、立志图强地推进改革大业是重要的精神食粮。
1.继续提倡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5年,但是,在不少干部特别是某些党员领导干部当中仍然存在着多种顾虑,有的在“谁主谁辅”上争论不断,有的总觉着还是“铁饭碗”好、“终身制”好,有的甚至仍然在“姓社姓资”、“公有私有”、“外资内资”和“计划市场”问题上纠缠不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2.以更大决心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当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利益固化”倾向的不在少数。比如,有的党政部门在改革35年之后仍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因为这种权利就是利益;有的行业在市场改革的条件下,其垄断体制反而越来越牢固;有的部门把干预经济的权利从国有企业自然延伸到私营经济;有的把改革措施变成“腐败渠道”,等等,都需要下大决心、动大手术才有可能解决。
3.坚决消除不利于改革的各种障碍。客观地说,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改革障碍因素,有的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属于政策问题,有的属于体制过渡性问题,有的则属于品质、道德甚至法律问题。从方向和来源上看,有来自国外的,但大量的是来自国内的。对于这些众多的改革障碍因素,必须具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必须下大决心才有可能解决。
4.努力解决体制改革不协调的问题。之所以说改革处在攻坚期和深水期,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我国的改革存在大量的关于体制和机制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有的改革快些,有的则慢些,有的已经改了,有些甚至还没有“动”,有的甚至还有“复辟”嫌疑。所以,今后的改革就是要彻底解决体制之间、机制之间和政策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减少“制度摩擦”,降低制度运行成本。
5.回顾、总结和梳理改革流程。按照《决定》的精神和要求,要完成“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和工作安排上特别重视这个问题。要认真回顾总结过去35年的改革历程和经验教训,要清理制度和政策,废除过时和多余的;对需要改革的体制问题分不同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设计;认真策划下一步的改革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