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中的“汗血马”

2014-04-09 02:14高建新
关键词:汗血天马西域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1)

在西域地区所产的众多骏马中,以大宛所产汗血马最为著名。《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大宛是古西域国,地处中亚,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境内。大宛的汗血马是在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进入中原的,《汉书·西域传》:“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包括汗血马在内的西域的珍宝异物就源源不断地进入了汉的宫室。

汉武帝本来就酷爱骏马,一听说西域有汗血马,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史记·大宛列传》:“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相望于道”,足见使者之众多,往来络绎不绝。《汉书·西域传》:“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张骞始为武帝言之,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善马。宛王以汉绝远,大兵不能至,爱其宝马不肯与。汉使妄言,宛遂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前后十余万人伐宛,连四年。宛人斩其王毋寡首,献马三千匹,汉军乃还,语在《张骞传》。”《汉书·礼乐志》:“太初四年(101),诛宛王获宛马。”为了获得汗血马,汉武帝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而且长达四年。《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在汉武帝眼里,真正的“天马”,非汗血马莫属,杜甫所谓“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汉书·西域传》:“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史记·乐书》:“(汉武帝)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对于汉武帝来说,不惜代价获取西域的汗血马,是汉王朝强盛及武功远及边鄙的具体体现。①参见元周伯温《天马行应制作并序》:元惠宗“至正二年(1342)岁壬午七月有八日,西域拂郎国遣使献马一匹,高八尺三寸,脩如其数而加半,色漆黑,后二蹄白,曲项昂首,神骏超逸,视他西域马可称者,皆在髃下。金辔重勒,驭者其国人,黄须碧眼,服二色窄衣,言语不可通,以意谕之,凡七度海洋,始达中国。是日天朗气清,相臣奏进,上御慈仁殿,临观称叹。遂命育于天闲,饲以肉粟酒湩。仍敕翰林学士承旨臣巙巙命工画者图之,而直学士臣揭傒斯赞之:盖自有国以来,未尝见也。殆古所谓天马者邪!”《元诗选》(初集下),[清]顾嗣立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64 页。元代宫廷画家周朗为此绘有《拂郎国贡马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般认为,拂郎国,即今芬兰。见《〈拂郎国贡马图〉见证元代皇帝外交》一文,载《内蒙古晨报》2009年4月3日。

直至唐朝,汉武帝获取汗血马的事迹,仍为文人津津乐道:“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李白《天马歌》),“天马从东道,皇威被远戎”(周存《西戎献马》),“大宛久开,攸闻汗血之献”(姜立佑《对夷乐鞮鞻为任判》,《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林邑贡能言之鸟,大宛奉汗血之马”(顾况《高祖受命造唐赋并序》,《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屠蒲梢而亘大漠,指贰师而求汗血”(乔彝《渥洼马赋》,《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李昂《从军行》),“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李商隐《茂陵》)。林邑,南海古国名,今越南一带。关于汗血马,《太平广记》卷四三五《畜犬二·马》还有一则材料:

吐火罗国波讪山阳石壁上有一孔,恒有马尿流出,至七月平旦,石崖间有石阁道,便不见。至此日,厌哒人取草马,置池边与集,生驹皆汗血,日行千里。今名无数颇梨,随西域中浴,须臾即回。

吐火罗,古代中亚国家和地区名,其地原名巴克特里亚,公元2 世纪吐火罗人攻占其地,其地名亦渐变为吐火罗,后成为中亚另一个强国厌哒的附属国,7 世纪初被西突厥夺取,7 世纪中期归附唐朝,关系密切。[1]131《新唐书·西域下》:吐火罗“北有颇黎山,其阳穴中有神马,国人游牧牝于侧,生驹辄汗血”。吐火罗与汉代的大宛处在同一区域,都在葱岭之西的中亚。直至今天,这一带仍是骏马的著名产地。

关于汗血马的体形,《太平御览》卷八百九十七《兽部九》引《神异经》曰:“西南大宛有马,其大三丈,髯至膝,尾委地,蹄如升,踠可握。日行千里,至日中而汗血。”汗血马体形高大,美髯披拂至膝,马尾长可拖地,蹄如升大,胫踠细可手握,奔驰神速,一日千里。杜甫《房兵曹胡马》盛赞汗血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惊人的速度、优美的体形,超常的体力,汗红如血的神秘,是汗血马受唐人喜爱的重要原因。唐人不惜挥洒才情,作赋大加咏赞,王损之《汗血马赋》:

异彼天马,生于远方,每流汗以津润,如成血以荧煌,所以名重騄骥,价高骕骦。骨腾肉飞,既挥红而沛艾;麟超龙翥,亦流汗以徜徉。当其武皇耀兵,贰师服猛,破大宛之殊俗,获斯马于绝境。由是辞远塞以俱来,望汉庭于遐骋,初疑霡霂,染瀚海之霜华;终讶淋漓,变榆关之霞影。及乎献阙之始,就驾之初,饰金羁而势如蹑影,排玉勒而态若凌虚。伯乐乍观,讶沾襟而沃若;王良载驭,惊溅袖以班如。观其步骤如流,驱驰若灭,恣余力而耸跃,控中衢而敻绝。长鸣向日,躞蹀而色若渥丹;骧首临风,奋迅而光如振血。疾徐中节,羁束如濡,流膺臆以飞赭,洒缨鬛以凝珠。雄姿泛彼,逸态濡于;映白驹之群,皆疑失素;齐紫燕之匹,不可夺朱;卓彼奇姿,实为殊观。初溢腹而沾洒,终尽足而涣汗。此朱翼而表异,难并骏良;彼赤鬛以称奇,翻同欸段。超腾莫及,迅疾难俦,遽赫如以浃洽,乍焕若以飞浮。傥遂越都,甚追风而更疾;如同过隙,似奔电以潜流。且其戢联,翩异踡跼,材逾良骏,名失逸足。傥不弃于血,诚将八銮而齐躅。(《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来于绝境的汗血马,美姿美容,优雅高贵,让人叹为观止。汗血马“步骤如流,驱驰若灭”,飞奔的速度比风更快、比电更疾,简直就是马中的帝王,不愧“天马”之美称。

汗血马体力极好,在高温条件下,一天只需喝一次水,尤其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胡直钧《获大宛马赋》:“昔孝武寤善马,驾英才。穷贰师于海外,获汗血之龙媒。于是宛卒大北,神驹尽来。驵骏奇状,超摅逸材。走追风于马邑,嘶逐日于云堆。”(《全唐文》卷六百十一)汗血马的获得,真可“耀威华夏,夺魄獯戎”,扬我国威、震慑蛮夷。在盛赞汗血马的同时,作者更希望“罢征战于戎夷,浃风俗于纯嘏。自将致丹质之凤鸟,岂徒来汗血之龙马”,对不惜代价获取汗血马表达了委婉的批评。

与此同时,更多诗人咏赞的是作为战马的汗血马,只有驰骋沙场,才能体现汗血马的真正价值,苏颋《命吕休璟等北伐制》:“贾勇于饮醪之夫,以一当万;扬威于汗血之骑,左萦右拂。”(《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汗血马所展示的是唐军的军威。唐诗中描写汗血马的诗篇,往往充满了所向无敌的英雄主义的气概,王昌龄《箜篌引》: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卢溪郡,即辰州,治沅陵(今湖南沅陵县);蓟门,在唐幽州范阳郡治所蓟县(今北京境内);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只有汗血宝马超强的体力、非常的速度,才能深入敌境,承担艰苦异常的边塞征战任务。万楚《骢马》: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河源,河源郡,隋置,治赤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隋末为吐谷浑所据,郡废。汗血宝马速度惊人,驰骋在北方的千里边防线上,朝东暮西,片刻不停。哪里有苦战,哪里就有汗血马的身影。即使边地阴潮寒冷、蹄子受伤,汗血马也毫无畏惧、一路向前。顾况《从军行二首》其二: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

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汉书·地理志》:“武帝开广三边。”有胆气的少年,仗剑出门,再配上一匹汗血宝马,真真是如虎添翼,平定三边,又何惧什么劲敌!翁绶《白马》: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

金埒乍调光照地,玉关初别远嘶风。

花明锦襜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

一夜羽书催转战,紫髯骑出佩騂弓。

赞颂汗血马白如雪霜,光色照地,胆气天生,嘶鸣于边关玉门,最能适应南征北战。在咏赞作为战马的汗血马的诗篇中,乔知之的长诗《羸骏篇》是一篇力作:

喷玉长鸣西北来,自言当代是龙媒。万里铁关行入贡,九重金阙为君开,蹀躞朝驰过上苑,走参走覃暝走发章台。玉勒金鞍荷装饰,路傍观者无穷极。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忽闻天将出龙沙,汉主持将驾鼓车。去去山川劳日夜,遥遥关塞断烟霞。山川关塞十年征,汗血流离赴月营。肌肤销远道,膂力尽长城。长城日夕苦风霜,中有连年百战场。摇珂啮勒金羁尽,争锋足顿铁菱伤。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谿。大宛蒲海北,滇壑隽崖西。沙平留缓步,路远闇频嘶。从来力尽君须弃,何必寻途我已迷。岁岁年年奔远道,朝朝暮暮催疲老。扣冰晨饮黄河源,拂雪夜食天山草。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持来报主不辞劳,宿昔立功非重利。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只应澶漫归田里,万里低昂任生死。君王倘若不见遗,白骨黄金犹可市。

在唐人有关诗篇中,汗血马之“汗血”,始终让诗人们惊异。①《专家试揭“汗血马”秘密》一文说:“中国古代视为‘天马’、‘神马’的汗血马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专家们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有关‘汗血马’的种种迷团,试图揭开‘汗血马’的神秘面纱。与会专家包括动物医学专家、史学家、文学家、考古专家等。动物专业学界就‘汗血’到底是什么达成一致。大家普遍认同‘汗血马’的‘血汗’是一种寄生虫病,这一说法认为,这种‘汗血症’只是一种病症,属马匹个体现象,与马匹品种无关。这种马病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各国、俄罗斯草原地区、印度次大陆、南非和我国新疆、云南及青海高原。这是一种季节性疾病,首批病例常在四月份开始,至七八月达到高潮”;“‘汗血马’是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而得名。我国马史专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现在还奔跑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这种马体高1.5 米左右,在平地上跑1000 米仅需要1 分07 秒。目前全世界总量为三千匹左右。近代以来纯种‘汗血马’在中国消失”。见《中国动物保健》2002年第7-8 期。郑蕡《天骥呈材》:“毛骨合天经,拳奇步骤轻。曾邀于阗驾,新出贰师营。喷勒金铃响,追风汗血生”;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二):“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毛文锡《接贤宾》:“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流珠喷沫躞蹀,汗血流红。”关于汗血马之“汗血”,《史记集解》注“霑赤汗兮沫流赭”句引应劭曰:“大宛马汗血霑濡也,流沫如赭”;“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今天一般认为汗血马“其皮肤前肩与项背处常感染草原寄生虫,当疾驰发汗时,毛细血管从伤口处随汗渗出血液”,[1]222但也有论者认为,“汗血马”真的“汗血”。[2]60

汗血马的神异,始终获得了唐人由衷的赞美,进而以马喻人,魏征以渥洼神马称颂李密:“公渥洼龙种,凡穴凤雏”(《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杜甫以汗血马喻天才少年,最终能成大事业:“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醉歌行》)、“尔惟外曾孙,倜傥汗血驹”(《别张十三建封》)。而到了风雨飘摇的南宋,对于爱国词人而言,汗血马则成了英才埋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象征:“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

我国马史专家认为,汗血马其实就是现在还在奔跑的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2]57土库曼斯坦的首都塔什干是中亚著名的历史古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据说,今天全世界的汗血马有二千多匹,主要在土库曼斯坦的一个军马场。最贵的汗血马一匹价值两千多万美元。[3]无论如何,汗血马是那种能给人带来无限美感的古老生灵,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时至今日,汗血马依然在不断引发人们关于汉唐历史、战争、边塞、西域及“丝绸之路”的丰富想象力。

[1]周伟洲,丁景泰.丝绸之路大辞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岩,王宏斌.图说丝绸之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3]徐波.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M].合肥:黄山书社,2011:34.

猜你喜欢
汗血天马西域
天马汗血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天马”鬛羚有绝技
班超出使西域
西游新记9
西域散章
少年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苜蓿:天马的食粮
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