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王 博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当前,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探索有效预防、减少和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主要防范措施。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犯罪,不仅自毁前程,对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而且也给犯罪大学生的家庭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打击,还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物质和人才损失,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寻求积极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预防和坚决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1.1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了大学生不切实际的过多物质欲望和不平衡心态
一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丧失了理想信念,没有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远大理想抱负,缺乏乐观进取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这就使得这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缺乏一种精气神,缺乏可以时刻帮助自己攻艰克难的坚强的意志,缺乏追求理想的动力。二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改革已经进入最艰难最复杂的深水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多重叠加,道德滑坡严重、贫富差距加大、多元文化冲突、网络不良信息泛滥等社会现实问题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性正确看待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众多诱惑,产生了浮躁、功利、走捷径等不良心理,虚荣心和攀比心过盛,总想不劳而获或者少付出多回报,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不能正确评判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产生许多超越自己和家庭经济能力的不合理的物质欲望,或者产生强烈的嫉妒甚至仇恨报复的心理,进而驱使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1.2 不利的家庭小环境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特有的不良性格和思维行为习惯
一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不利环境。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有家庭成员的一切活动都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独生子女的身上寄托着家人更大的期望,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式。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适应能力低、抗挫能力弱、沉迷网络,以及焦虑、抑郁、易怒等特点,独生子女的这些特点往往是造成他们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二是不完整家庭的不利环境。当前,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离婚率急剧上升,导致大量单亲家庭出现。在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往往内心感到自卑、惶恐、焦虑,容易冲动,缺乏安全感和温暖感,如果受到一定刺激,容易做出不正当的过激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三是不健康家庭的不利环境。如果大学生的父母长期生活消极、不务正业,或者有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生活恶习,甚至有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这种不健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严重扭曲,会把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当作正常现象,也容易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四是不和谐家庭的不利环境。如果父母长期性格不和,经常吵架或者冷战,婆媳关系严重紧张,家庭矛盾重重,在这种不和谐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性格往往烦躁、冷漠、暴虐,缺乏安全感和温暖感,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观点比较偏激,也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3 青年时期旺盛的各种需求与实际无法完全满足的阶段性矛盾
大学时期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大学生精力最为旺盛、求知和表现欲望最为强烈、热衷于人际交往和人脉积累、追求和实现浪漫爱情,需要更多的舞台来施展他们的才华和实现他们的诉求。一是大学生由于多方面的人际交往需求,较大的经济开支需求与有限的家庭经济供给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求到心仪的女朋友,往往需要不断送花、送礼物,经常一起吃饭、逛街、旅游等,这些经济开支仅靠父母正常给予的生活费往往是不够的。又比如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更多朋友,需要购买一些比较昂贵的体面服饰,需要轮流请客吃饭、送朋友生日礼物等。此外,发展兴趣爱好也需要一些物资投入,等等。如果大学生不能理性对待这些需求和自己的经济状况,为了所谓面子、虚荣心而进行攀比,在父母无法正常满足其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受一些因素刺激,往往也容易做出财产型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大学生由于性成熟,强烈的性好奇、性渴望与性无知、性空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性,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神秘、隐私的话题。家庭和学校在对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基本处于无作为状态。大学生更多是通过色情书刊、录像影碟、网络等非正常渠道获取,但是,这些渠道反映的性知识,基本上是一种赤裸裸的感观刺激,并没有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性观念,反而使大学生的本能欲望一次次被激活,在无法满足时,容易做出性犯罪的行为。
1.4 处于青春活跃期和相对自由环境中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一方面,大学生正向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家长和老师都对他们进行保姆式的全天候的服务照顾和监督管理,他们除了学习之外,很少有其他想法。但一旦进入大学,离开家庭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家长不再像中学时代那样过多过问和管束。大学管理倡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也不会像中学那样保姆式的监管。很多大学生突然面对如此自由宽松的环境不知所措,如同脱缰野马,容易放任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恋爱、打扮自己、追求时尚等之前学校和家长限制的事情。一般而言,大学生对于是非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常识常理常情,基本上都有正确的判断能力。明知不能为而仍然为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出于哥们义气、男子汉气概、虚荣心、攀比心等因素,容易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反向自我控制能力也弱。大学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举办很多相关法治讲座,观看很多法治电视节目,根据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大学生也能够判断出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是,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发现了法律漏洞或者认为自己掌握了反侦查技巧,明知自己即将做出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但基于侥幸心理,放松反向自我控制和约束,也容易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2.1 社会教育方面
一是要切实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人是环境产物,大学也不是世外桃源,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受到社会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大学生总是看到遵纪守法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利益分配,反而遭到世人的不耻嘲弄,处于凄凉境地;看到更多的是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看到的是贪污腐败却仍然升官;看到的是弄虚作假却仍安然发财;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秩序,善良为公与诚信做人原则就会经不住社会现实的挑战,大学的正面教育和社会的主流价值对他们就没有说服力。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真正让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只有遵纪守法、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在为祖国为人民谋利益的过程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得到相应的利益分配。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静下心来,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才不会胡思乱想,寻求不当捷径。二是要切实净化社会环境。要依法及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对潜在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力。要对大学校园周边营业性的歌舞厅、酒店、休闲茶座、网吧进行专项清理,加大管理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因素。要净化互联网、大众传媒、电视电影等文化环境,禁止涉性涉暴等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电视广告、娱乐节目等,整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法治宣教节目要尽量减少或避免对公安机关破案具体细节的披露。弘扬社会主旋律,集聚正能量,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要切实完善大学生救助体系。在政策和制度上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公平的教育、救助和就业创业机会,加大支持力度。对贫困大学生,设计更多的救助帮扶渠道和措施,从心理上和经济上帮扶贫困大学生,保证他们同其他同学一样受到各方面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帮助他们有尊严无负担地完成大学学业,尽可能减少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困难或受歧视心理而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2.2 学校教育方面
一是要准确把握高校育人的核心任务。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学往往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对于品德的培养,往往强调的多落实的少。大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再多,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容易走入歧途,容易做出危害社会和人类的事情;而且,品质越坏,掌握的知识越多,其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因此,要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二是要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避免灌输式的政治说教和抽象理论分析,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政策、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社会实践、传统文化、近代史和党史等结合起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论证,增强说服力。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和社会难点问题加以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式方法解决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学业、恋爱等实际困惑和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用性。三是要切实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专门开设法律公共基础课程,保证必要课时。将法治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创新课程教授方式,注重与司法部门合作,提高法律课程的吸引力,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觉学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的意识和水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信仰,引导大学生自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法律预先评估。四是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摸底,实时筛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发现重点心理干预对象,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心理疾病等,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避免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注意将心理自我调节、情绪自我管理等问题与校园心理趣味活动结合起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第二课堂的范围和领域,多开展一些面对广大普通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活动设计要融合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选树先进典型,让同学影响和教育同学,帮助大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促进大学生成熟自立起来,避免其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2.3 家庭教育方面
一是父母要努力建立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父母双方要相互包容恩爱,要经常与孩子一起做家务、讨论问题、外出旅游等,给孩子一个家庭稳定安全、和谐幸福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包容等品质。二是父母要积极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讲文明,不说脏话粗话,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的兴趣爱好,礼貌待人,邻里和睦,不贪小便宜,不损人利己,不涉及黄赌毒,不行贿受贿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的许多思维和行为习惯,乃至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父母的直接影响。如果父母有各种不良行为,孩子也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三是要大力倡导建设平等民主家庭。涉及家庭的重大事务,通过家庭会议商议决定;对于涉及孩子自身利益的事情,父母要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摒弃家长专制作风、重男轻女思想,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交换看法,平等探讨,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2.4 自我教育方面
一是要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纪律和法律、权利和自由的关系。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大家都不遵纪守法,社会将无秩序可言,最后受害的是每一个人。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自己享有权利和自由,是因为他人履行义务、约束了自由;同样,自己履行义务和约束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享有权利和自由。因此,大学生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二是要坚持做到自省自查。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生要积极加入学生组织,踊跃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组织中、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坚持自省自律,经常总结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自省、自查、自纠,增强自律的意识和能力,道德修养自然就会提升,人格魅力和优雅气质自然就会形成。三是要积极向先进榜样学习。善于发现身边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更多地向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感动校园人物等各类优秀学生看齐,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四是要谨慎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与品德优秀的同学结交朋友,同优秀图书视频资料做朋友,自觉远离黄赌毒。只有自己的修养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自如了,自己抵抗一切不良影响的免疫力才会真正增强,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人生的道路才会更加光明辉煌。
[1]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3]高宝营.大学生心理学基础知识读本[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4]姜纪元.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及预防对策[J].大连大学学报,2010,(2).
[5]吴晓婕,郭英勇.生命教育:大学生犯罪预防的新视域[J].经济师,2011,(3).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4.05.023
2014-07-03
王博(1980-),男,陕西咸阳人,教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刑事法学、青少年法学。
DF792;D641
A
1674-6341(2014)05-00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