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教育的“课程为王”

2014-04-09 22:38黄涛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区学校课程

黄涛

2013年12月1日至12月21日,作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一员,我随团赴美国东岸学习考察。此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项目组的精心安排下,学习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目的非常明确。三年前,我曾经参加教育部的一个高级研修项目,在纽约市郊的Scarsdale学区进行了半年的驻校研修。两次赴美学习与考察,一个以驻点考察为主,一个以全面考察为主,两者互为补充,让我对美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对于美国教育的思考,必须从中美教育表面的差异和细节中摆脱出来,聚焦于深层差异或是本质差异,我的思考可以凝结为两句话:课程为王、评价为先。本文先探讨前者。

什么是课程?传统上,课程被定义为科目与教材。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有了新的涵义,认为课程即经验,课程即“学校为获致教育目的而计划,并指导的一切学习经验”(泰勒)。无论采用何种定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社会文化等各种原因,课程在我国中小学的地位虽然也可谓重要,却无法称之为“王”。原因何在?(1)国家课程占压倒性地位,国家课程的内容规定非常详细,评价方式也单一,课时总数占据一周课时的绝大多数。久而久之,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理所当然地淡化了课程的观念,从而在我国学校教学文化中,“小课程,大教学”的意识普遍存在,大家都注重研究如何上好45分钟的课,校内外教研也聚焦于此。在各类课改交流会议上,一些所谓课改名校更注重宣传自己的教学模式,至于课程设计,依然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为马首是瞻。所谓千校一面,其实就是我们的中学,课程表都是大同小异的。(2)存在较严重的行政化,使得课程的严肃性不够。比如上级部门根据政治需要随意给学校增加课程内容,甚至不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另外,学校管理者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停课,如家长会、学校各类学生活动等。(3)长期的考试文化,使得我们的课程出现了“主科”和“副科”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极大的伤害。一些被老师和学生定义的副科,如历史、美术,恰恰是新世纪公民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内容。考试追求标准答案,使得我们的一些教学出现扭曲,于创新能力培养背道而驰。

反观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为王”“大课程、小教学”是各所学校普遍的理念。

一、学区、学校拥有很大的课程设置权

虽然联邦政府教育部也规定了核心课程及其标准,但约束力松散。学区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具体的教材、内容、难度、进度。同时,在核心课程外,各学区也可以设置地方特色课程,这些课程甚至可以没有教材。所以,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们都惊讶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

学区、学校的预算重点之一就是支持课程建设。学校管理队伍也注重课程管理。比如著名的史岱文森高中,共有8名教学副校长、3名行政副校长。这些教学副校长,主要就是对学科课程的开设内容、实施质量等进行监控。在Scarsdale学区,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学科科组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管理人员,参与每个月的校长联席会议,他们也主要承担着课程管理的职责。

学校的对外形象推介中,重点不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学校拥有多少名师高徒,而是主要介绍丰富的课程以及社团。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社团大多数都与具体的课程相联系。社团是课程的延伸与应用。换句话说,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这所学校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的。这种文化在美国的大学中同样存在。新生入学,最重要的是得到一本课程手册。

案例1:Scarsdale高中部数学课程

每个学年,数学科提供不同内容和难度的课程达到5至6门,越到高年级课程越丰富。其他学科和数学科一样,都提供丰富的课程。

案例2:史岱文森高中课程简介

史岱文森高中为学生升学准备了许多课程,包括4年英语、历史、实验科学(生物、化学、物理)、4年数学和3年外语(任选一门)、一学期的艺术入门、音乐入门、健康、工程制图、2个学期的计算机等。学校提供多达55门大学先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以便他们获得大学学分。虽然史岱文森高中因其数理特色课程而被广泛知晓,但是学校也提供优秀的人文课程,包括不列颠和其它经典文学、莎士比亚文学、科幻小说、哲学、存在主义、辩论、表演、新闻、创意写作。历史必修包括2年世界历史(或1年世界史加1年欧洲史)、1年美国历史、1学期经济学、1学期美国政府。人文选修包括美国外交政策、民法、刑法、种族歧视和迫害、种族民族和性别研究、小企业管理学、华尔街。2004年史岱文森高中与纽约市立学院签订协议,学院赞助高阶课后教程,授予学分,但课程由史岱文森老师教授。这些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线性代数、高阶欧几里得几何、女性历史。

由此看到,美国的中学,尤其是优质高中,在课程上是多么不遗余力!学校,不但要有大师、大楼,更要有一流的课程!

二、教师拥有课程开发权,课程尊严得到完全的体现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可以自行选择教材、教学顺序、研究主题等。学校的各类其他活动,如教师会议、学生活动、家长联系等,都不得占据课程时间。校长也没有权力要求老师中止课堂去参加其他活动,除非这是教师合同里面规定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加field trip(社会实践)。教师的主要工作精力放在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教师一般一天上4节课,而且课程内容、难度不尽相同,因此美国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

在丰富的课程体系下,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我们的观察是,美国的课堂并不是随处可见合作与探究。是否合作与探究,取决于内容的需要,也与老师的教学风格有关。

三、学生拥有课程选择权,一人一课表

国家课程也选修化了,当然,更加没有主科与副科的分别。实际上,历史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是美国学生心中当之无愧的重要课程。美国教育界人士也非常重视此类课程的开设,认为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参观的各类学校的主要位置,经常可以看到摆放的学生艺术作品。

课程为王,让美国学校充满着创造与创新的气氛。学校的资金主要用于对课程的支持,学校的管理主要服务于课程建设,教师的精力主要用于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生则在课程选择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逐渐清晰。例如Sidewell友谊高中的中国研究课程,开课教师曾经在四川大学留学,他居然把这个课堂放到了云南丽江,时间是一个学期,选修学生可以同时获得4个学科的学分。

虽然美国的基础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但由于课程理念的先进、课程开设的科学,使得其基础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部分,培养了一大批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以来,美国人创造了一个个创业神话,从Yahoo!到Facebook,从IBM到微软到苹果公司等,这与其基础教育课程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十余年的新课改实践,我省积累了经验宝库和人才宝库,也基本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我认为以下方向及路线值得探究:(1)放权课程评价,除了高考及其相关考试,把其他课程评价权交给学校,从而为课程自主开发奠定基础。(2)核心课程(尤指高考学科)分层选修,实现核心学科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让不同能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3)非核心课程分类选修,不求人人上同样的课程,初步实现学生一人一课表。(4)校本课程固化选修,把校本课程课时算入正式工作量,把课程固定下来,而不是随着老师改变而改变课程。校本课程不只在高一开,高二和高三同样可以开设。(5)非核心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整合选修,这既是人员的整合,也是资源的整合,这样学生的课程负担不会太重。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学区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