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乡土知识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尝试

2014-04-09 22:31项玉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尝试

项玉星

【摘 要】新课改强调开发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用的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学习内容。而乡土知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任教中学所在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乡土知识,这给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有利的素材。本文通过介绍结合乡土知识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意义、应用及运用方法,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知识;历史与社会教学;尝试

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内涵丰厚、独放异彩。拥有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乡土文化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至关重要。师生认识和获取乡土文化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是如何将乡土知识和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却一直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和尝试的主题。

一、结合乡土知识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意义

1.熟悉乡土知识,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国必须爱乡”。因为“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在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知识,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乡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曾说:只有现实生活中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因此尝试把身边的乡土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乡土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以学生生活生长为载体的,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同时初中生喜欢表现自我,如能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对具体的乡土知识作诠释、辨识、解说,在师生中展示其学识,博得师生的赞许,满足其成就感,自然会激发其探索欲望,产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情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开发乡土知识,能培养、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乡土知识教学的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当地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概况。教师利用这一点,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式收集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乡土知识,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式,而且也是变革人。”在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乡土资源,使之成为系统的课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意识和能力必然会得到增强和提高,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学生型”、“专家型”发展;而且,课程的开发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交往,协调方法等等,这对于教师合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二、结合乡土知识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应用

新课改要求一堂成功的课必须体现三个基本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民族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价值。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的乡土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1.与台州自然环境资源、经济生活资源相结合

台州,地处浙江东部,负山面海,海域辽阔。所以,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本人就充分利用这一地方自然资源。如学习《综合探究一》,教师把“带着地图去旅行”可改为游我们本地的著名景点:我国南方著名的古长城——临海古长城;明代抗倭军事古城——桃渚城;桃江风情——桃江十三渚等,让学生模拟当导游,设计一条临海一日游的旅游路线。

2.与台州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

台州历史悠久、文明古远、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内涵丰厚、独放异彩,令人赞叹不绝。在学习《中华文明的曙光》一课时,教师可以补充临海、黄岩两界发现的凤凰山古人类“灵江人”、仙居下汤文化与玉环三合潭新石器文化,和江南的余姚河姆渡文化,遥相辉映,她是我国龙文明的海洋文化一个构筑部分。在讲隋唐的《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时,可以讲述智者大师开创中国特色的佛学天台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创造和开拓之功,并对东亚、东南亚各国文化的产生和演变,发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国近代史时与乡土知识可联系的就更多了。

3.与台州社会问题资源相结合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台州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人口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可以通过探究课来引导学生和当地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学习《母亲河》一课时,结合浙江省委省政府刚刚提出的五水共治行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当地突出的水资源问题进行调查和反馈,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建议权。如“我镇北大河的现状及成因调查”;又如学习《重建我们的家园》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对本地的古今人居环境进行调查分析,重点进行环境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镇30年来环境变化启示。既警示学生,也警告居民。

三、乡土知识的课堂教学运用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乡土知识课堂教学运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课堂讲授

通过穿插乡土知识,使学生们加深对家乡的认识,更加了解家乡对祖国革命、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增强自豪感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对历史与社会学习兴趣及相关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

2.野外考察

教师和学生利用休假时可到台州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史迹进行拍照,搜集,制作各种形式的图片运用于教学,直观形象,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调查访问

配合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经济调查,获取乡土知识的第一手材料。还可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当地工商企业,收集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乡土知识素材。

4.写小论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研究乡土知识中的一些问题,并且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论文报告,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如《我镇北大河的昨天、今天、明天》,《从××船的换代看××人生活的变迁》等。

四、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注意掌握好适度、适时、适量的原则

历史与社会课要呼应现实,但它毕竟不是乡土课程,而且教学时间有限,如果过分渲染的话,就会影响历史与社会教学任务的完成。

2.从学生方面来讲,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心留意身边的人和物

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课外社会的知识迁移到历史与社会课中来,因为教师的讲解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学生的呼应,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开发课程资源,而乡土知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知识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结合,正顺应了这一要求,相关理论和问题的探究,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叶哲明主编《台州历史文化专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3年7月版

[4]陶德清著:《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猜你喜欢
尝试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再试试看
我们来尝试一下“反安装”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习作批改新尝试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创新治理方式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