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花
摘 要 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兴趣盎然,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
关键词 故事引路法、设问引路法、开门见山法、穿插吸引法。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讲的课文之中,就不可忽视新课的导入技巧。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故事引路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学习《竞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讽刺过自己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这还不算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学生们的笑声,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这么幽默、辛辣,《竞选州长》最能体现这种特色。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更好地感受他语言的幽默、辛辣。”
二、设问引路法
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考。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副板书的位置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浏阳称为花炮城,上海叫做不夜城,广州叫羊城,南昌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呢?”(老师在正板书的位置写上“苏州”两个字)学生不约而同地地回答:“园林城!”于是老师顺势在“苏州”二字的后面写上“园林”二字。这样,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兴味盎然,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急于了解苏州的园林特色。
三、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这种方法适用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学生知识面的限制,有时会造成生动活泼的导入不能被学生理解的僵局。为避开这种僵局,就要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例如教学《短文两篇》时,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其中《金黄色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了生活的乐观、纯真的童心。《散步》则选取了生活的一角,通过几个细节,写出了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篇短文。”
四、穿插吸引法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文人的奇闻轶事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教学王之涣的《琼州词》时,一开始就讲一段王之涣的人生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在一起喝酒,其间,有几名歌女在唱歌。于是他们就私下约定,谁的诗被歌女唱出来,谁的诗就最受欢迎。结果的是演技最好的一位歌女唱出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琼州词》。这样导入新课,立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诗歌朗诵法
诗歌朗诵很具感染力,尤其是抒情诗,更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夏天也是好天气》时,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水光潋滟晴方好,毕竟西湖六月中。”当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诗的意境中时,老师趁机提问:“哪个季节有这么优美的景色?”学生回答:“夏季!”“对,是夏季,是夏季那美好的景色、美好的天气!我们今天又要学习一篇赞美夏天的文章,那就是索索笔下的《夏天也是好天气》。
六、创设情景法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直接描绘,或借助幻灯、录音、录像制造出一个美妙的情景,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创设情景法。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让学生感受雪景的辽远。然后撤去画面,播放录音,让学生随着播放的录音闭目凝神静思,从而达到通过文字构筑画面的效果,以便充实深化录像留在脑际的图像。接着导入课文:“1936年冬,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延安看到这幅雪景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体会毛泽东要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家重建新中国的博大胸怀。”
七、以旧代新法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旧知识,从而过渡到新课,这就是以旧代新法。这种方法,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了以旧代新的平稳过渡。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诸如简介背景法、悬念设置法、比较引入法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学的法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