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红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儿童从小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是保持口腔清洁的好方法。漱口能除去食物的残渣和部分软垢,并可减少口腔的微生物数量,对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疾病大有益处。
如何让幼儿体验到漱口的重要性呢?如何让幼儿从服从教师的权威转为幼儿内在的需要,并主动去做呢?
一、漱口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以及家长的配合支持
我们特为幼儿设计了漱口登记表,让家长、老师逐日为漱口孩子登记(打“√”),使幼儿的漱口行为由不自觉到自觉,形成习惯。应注意的是,孩子年龄较小,抗菌能力弱。刚漱口时容易进生水,因此,初学漱口的幼儿宜用温开水或纯净水,这样,即使幼儿咽下漱口水也问题不大。我班的盥洗室与教室相隔稍远,这对于老师监督孩子是否漱口有一定的困难,因而经常有其他小朋友告状,说某某没有漱口,或者只漱一口水,通过个别观察,我发现确实有些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用餐前我就一再提醒,但是被动地服从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要让孩子喜欢上漱口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于是我借助教育经验和知识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讨论。
我拿来一个盘子,在幼儿进餐后,让幼儿将漱口水吐在盘子里,让他们猜想会发生什么变化,随后,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盘子里的水里漂浮着许多白色黏稠装物质及一些菜叶,有的孩子认为是米饭,也有的认为是青菜。当幼儿了解这些物质是食物残渣所生出的有害物质时,纷纷感到惊讶。我趁机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如果不漱口,那么这些含有细菌的水便会留在我们的嘴里,附着在我们的牙齿上,侵蚀牙齿,并慢慢渗入我们的身体,那么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们纷纷捂住自己的嘴)“会生病、肚子疼、牙都掉了……”“有什么解决办法?”“漱口。”使幼儿了解到漱一两口水根本起不到作用,只有漱三口以上,每次漱动4~5下,才能将有害物质全部赶出口,同时不能用自来水漱口,因为自来水中含有一定的细菌,用茶桶里的热水漱口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通过这次小活动,我觉得把日常生活中抽象的知识和道理,转化成直观、易被幼儿接受的东西,效果要比老师空讲大道理强得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能让他们亲眼观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情境,把教育要求巧妙地转化为幼儿的切实需要。这样,幼儿才能真正体验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自觉行动。
二、除了漱口方法得当,还必须遵循的原则
1.教育者应发挥好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就是行为的指南和标准,幼儿习惯的养成只有在教师、家长良好习惯的影响、熏陶下才会一直沿着正轨发展。
2.习惯培养应持之以恒。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坚持不懈。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严格要求,绝不能“朝令夕改”,以免幼儿无所适从,困惑不解。
3.家园教育应一致。教师和家长必须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按统一标准对幼儿严格要求,否则会让幼儿难辨是非,出现“一个宝宝两个样,在家在园不一样”的现象。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一直采用清水漱口的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去除齿垢,还能给牙齿及牙周组织以冷刺激,达到保健口腔的效果。漱口水以冷水为佳,对寒冷过敏者,可选用温水含漱,爽口洁齿,可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有利于坚固牙齿,清热解毒,可防止龋病的发生;还能保持口腔清洁,有香口去秽的作用。
漱口的效果与漱口的时间、含漱的力量与次数都有关系。漱口的时间最好在刚吃过饭后,因为这时可有效把食物残渣从牙的表面或牙缝里冲洗出来,减少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基地。漱口的时候,应将水含在口内,闭上嘴,然后鼓动两颊及唇部,使液体能够在口腔内充分接触牙齿、牙龈及黏膜表面,并且用水的力量反复冲洗口腔各个部位,这样能使存留在牙体的沟裂区、牙颈部、牙间隙、唇颊处的食物残渣碎屑和部分牙垢予以清除,口腔的微生物也能减少,从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三、为保证孩子们的漱口质量,应该注意的要求
1.漱口时最好使用温开水或凉开水。
2.漱口时,每次口中的含水量应适宜,不要含水太多,也不能过少。含水太多,不便于水在口腔中流动,不能把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等漱干净。含水太少,冲洗力弱,同样不能把口腔漱干净。
3.漱口时应认真,不能马虎草率,只含一点水漱一下就吐掉,不能把口漱干净,必须多做几次鼓腮动作,让水在口腔里反复冲漱5~7次,然后把水吐掉。
4.饭后漱口,包括每次刷牙时的漱口,一般应含水3~5口,即每次漱3~5口水,才能把口漱干净。
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这是幼儿园、家庭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漱口习惯培养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方式与氛围直接关系幼儿能否健康成长。有些家长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往往因自己工作忙,且长辈愿意帮助,于是把孩子的教育交给幼儿园和长辈;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错过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有些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方法,这样就给幼儿园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增加了困难。但是,本着教师的责任感,我们还是迎难而上。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针对现代家庭不同类型的特点,我常用的方法是电话联系、家校路路通、博客等,家园配合,促使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实践证明,培养幼儿良好的漱口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爱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让我们负起责任,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诚心,让每一个幼儿都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都能健康、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