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4-04-08 04:44:33郑丽丽刘志平
考试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郑丽丽 刘志平

摘 要: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淮安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和转变,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新的变化。本文针对淮安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和要求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就业方向、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农民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淮安城乡一体化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和转变,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新的变化。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对策呢?笔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一、淮安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1.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农村多元产业结构的发展。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效应。这就要求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增强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

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务工技术和从商知识,尽快成为有专长、有技能的各类产业工人,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提升他们的就业层次,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市转移。

二、淮安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淮安农村中等职业不断发展,为我市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但淮安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如下许多问题:

1.专业设置不灵活,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够灵活,专业老化,原地踏步的现象较为普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

2.培训效果不显著。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培训项目虽然在不断开展,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则不可得知。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有不少弄虚作假的问题,培训的过程缺乏监督,培训的结果更无反馈,培训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三、在淮安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指导下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不管是“进城”还是“务农”都需要较高的素质和较专业的技术。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是满足淮安经济发展技能型人才需要的关键问题。

1.明确办学定位。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明确方向,准确定位。不能仅迫于招生压力,而顺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控制好参与对口单招学生的比例,择优录取,否则过于重视升学,职业学校不仅难以办出特色,反而会使“升学”、“就业”双双陷入困难的境地。

2.变“就业”为“创业”。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利用农村现有资源,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贡献。例如,淮阴区职教中心02届毕业生李剑锋利用专长与其堂兄合办蔬菜大棚,并在淮阴区开设绿原农产品直销点,成为农学专业学生立足农村并创业的典型。

3.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必将加快发展速度,适应第二三产业岗位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为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增设服务于二三产业的专业,如除了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外,更应着力发展室内装潢设计、市场营销、餐饮与服务、旅游、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汽车修理、电子产品维修等专业。

当然,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也要根据当地的特色确立专业方向,例如将水产养殖、瓜果生产技术、中药材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花卉养殖等列入农学专业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立足农村、服务当地经济,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培养合适的技术人才。

4.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使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扩大培训范围。做好各类培训的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农民工参加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

(2)加强绩效评估。建立农民工培训质量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统一培训考核指标、考核程序和考核办法。积极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规范培训工作管理流程,加强对培训工作全程的监管考评,做到培训信息公开、审核结果公示、培训过程透明、社会参与监管。

总之,在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只有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及时调整专诸业和课程设置,立足于本地支柱、特色产业,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才能促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乃至于教育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马剑.城乡一体化探析——以淮安市城乡一体化实施为例[J].中国市场,2011(48).

[2]项继发.县域社区教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彭尚平,周俊丹,陈玉梅.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4]邵云,冒美娟.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8(1).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苏北农村职业教育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以淮安市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09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