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池
与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明确地指出了英语课程的性质,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同时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就是说,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一、初中英语课堂中人文性教学活动的现状与原因
英语的工具性已经得到人们充分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我们一直以来过于强调其工具性,忽略外语教学的人文性。首先,“人文性”是很难用量化指标加以评价的因素,跨文化意识、爱国精神、创新能力、良好的品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隐性品质,很难进行评价,并且都不会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即时体现,因而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由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原因,他们在教学中很难把人文性因素很好地体现出来。自新课改以来,大家都会说“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但这句话里到底蕴含哪些深刻的内容,大家并没有深入思考,因而无法进行具体的实施。
二、关于英语课程人文性的思考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关注人的发展是当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如何使英语课程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创新能力、良好品格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就是要考虑在教学中怎样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如果学不会英语而说学英语无用尚可理解,那么教不会英语的老师认为教英语无用,就是老师的认识水平和专业思想存在问题。倘若老师能够热爱自己的学科,并把这种热爱通过渊博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育技巧传递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要使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得到良好的体现,英语教师就要有追求高质量的自觉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性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在教学中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应该以高质量的英语教师为依托,力求用英语做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第一,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运用教育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发性,激发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从而逐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使意志品质得到锻炼与提升。否则,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只能是写在纸上的文字,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意义。
第二,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真实的语言体验。“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课堂上,师生语言沟通,情感互动,良好的师生对话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这种沟通对话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意味着老师应该有更多的唤醒,而不是灌输;老师应该有更多的引领,而不是强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用英语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课后采取多种方式练习使用所学英语,这样的教学因为关注到学生的真实体验,能够从克服困难中体会脑力劳动带来的成功喜悦,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所以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样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很有帮助,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能够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
第三,创设情境,设计人文性的教学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育,应在课内创设更多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一般来说,学生对单调、枯燥的知识灌输,在心理上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即便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学,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变得思想淡化、情感弱化、思想僵化,进而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尽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活动设计要把英语知识和学生能力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空间,通过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实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第四,借助语言知识教学,突出文化内涵,强化跨文化意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文化密不可分。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使用语言时应遵循的社会文化准则,并使他们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反复练习。如在讲解词汇时,可以运用对比法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第五,关注人文性的教学评价。人文性的教学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环境与需要,把课堂信息反馈、小组评价结合起来,把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结合起来,把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多角度评价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确立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初中英语课堂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因素,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体验乐趣、获得成功感受的过程;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新高度。英语教学的开展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实施“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策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寓教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