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品评意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014-04-08 17:27靳红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司空见惯体味

靳红霞

摘 要 在古诗的教学中,从诗歌的意境入手就能抓住诗歌的核心。从自然的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景象中体味;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入手;品味诗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高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 司空见惯;景中有情;浑然一体;情中之景;体味;迎刃而解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概念,我国古代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作品最讲究的就是意境。在古诗教学中,如果能从诗歌的意境入手展开就能抓住诗歌的核心,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意境其实就是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作家的主观意志与客观的自然现实。好的意境正是作家的主观情志与客观事物的浑然一体、不着痕迹,也即所谓的情景交融。意境总是以意为主,因为作家总是要按自己的意志去选意和造境。古人论诗非常注意立意,强调立意要高,特别是那些作者“意有所郁结的发愤之作如《离骚》《诗三百》等经典都是作家的发愤之作。正是这种“发愤”之言,才使作品具有了千古不朽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发愤”“意有所郁结”就是胸有真情实感,不能不发。如现代常说“愤怒出诗人”,也就是强调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诗。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赞扬《诗三百篇》的作者,是“志思蓄愤”、“吟咏情性”,是“为情而造文”;又严厉批评以后辞赋家“心非郁陶”,不过是“鬻声钓世”,“为文造情”。可见没有真情实感,就是矫抒造作,流于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了。如明代的“台阁体”只知粉饰太平、颂圣应酬,毫无真情实感可言,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意境。

对古诗的意境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从自然的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景象中体味

诗人取境总以自然为佳,同时也善于从常见的景物中发掘出不同一般的美来。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西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些虽是眼前景,口头语,但经诗人的精心选择和巧妙组合,就现出了田园生活的美。一种恬静的美,闲适的美,怡悦的美。这同官场的喧嚣、勾心斗角,弯腰屈膝,形成鲜明的对照。正是这种田园景象,最恰当地表现了诗人的真意: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这种乐趣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从这种田园景象中寻味。

2.注意情中之景,景中之情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通过幽篁、深林等物境,独坐、人不知的处境,在皎洁的月光下弹琴,长啸的情景,汇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映衬出一种宁静闲适、自得其乐的心境;心和物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妙合无垠,构成了清新 幽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安闲自在、与世无争的內心世界。

3.注意诗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唐人司空图论诗指出诗歌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宋人梅尧臣提出的“状难写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都是讲诗歌的含蓄之美,但又决不仅仅限于“含蓄”,而是要求运用赋、比兴,象征,联想以及虚实相生等多种艺术手法,创造一种情、理、物浑然一体,能引发读者无限想象的艺术境界。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客居外地,在一个深秋的夜里面对着月亮思念家乡的情景,抒发了他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思乡之情本是难以状写的。但是诗人巧妙地把它“明月”联系起来,感情的抒发十分自然流畅,真挚强烈,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这明月普照九州,照着异乡作客的游子,也照着家乡的亲人;异乡的游子看见了明月,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也可能正看着明月,想着异乡的游子。明月就在眼前,思乡之情就在月光之中,成了看得见,触得着的东西了。但是思念什么,故乡情景如何,诗人都没说。这样,每个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不同的身世、经历和处境,产生各自不同的联想,而激发出共鸣来。这就是“景有尽而意无穷。”

下面我们分析唐代诗人柳宗元著名的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表面看,这首诗是客观地描绘了一位老渔翁在雪花中独钓寒江的景象。境界非常广阔,而且显得非常寂静。为什么既不见飞鸟,也不见行人?原来是因为大雪纷飞,寒冷异常。然而就在这漫天风雪人鸟绝迹的茫茫大地上,却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夫,独自一人驾船在江上垂钓。画面的背景特别空旷而冷寂,而画中主人翁老渔夫的孤独形象尤其突出,引人注目。但如果深入玩味,再问一声,在这行人绝迹、连鸟儿也不敢飞的大雪天,老渔翁为什么还要坚持孤舟独钓呢?老渔翁当然不会开口作答,但我们可以想得到,他绝不会是闲极无聊,倒可能是为生活所迫。老渔翁本是打渔为生,现在老了,即使在最严酷的气候条件下,也不能暂时休息。一个孤独无靠的老翁,多么值得同情!然而,渔翁绝不会祈求别人的同情。在他的一生中,什么雨雪、风浪没有经历过!

战雪斗浪成为他生活和劳动的习惯,并使他养成不畏艰难的倔强性格。在这人绝迹,连鸟儿也不敢飞的恶劣条件下他却稳坐钓鱼船,傲然出征,一个多么可敬可佩的老渔翁!柳宗元之所以选择这一幅图景,赞美这位老渔翁,联系一下作家的身世经历,就可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参加“永贞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而写的。一般人看到江雪垂钓的渔翁,很可能感到惊奇,但过后就忽略了。而忠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坚贞不屈的诗人,却从老渔翁那儿得到了鼓舞、启发。联系诗人这段经历,就完全有理由说:这位孤独倔强的渔翁,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面上,诗人字字句句都是写客观景象,无一字一句写自己;但实际上,字字句句都包含着自己的理想、情感,象喻着自己政治革新失败后的严酷处境。以及在严酷处境中的孤独心情和不屈精神。这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不仅给人以美的吟味,而且可以引起读者无穷的联想。

总之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高的美学境界,在古诗教学中,解决了意境这一难题,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司空见惯体味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班级特色 体味数学,收获精彩
The device uses the cold night sky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的创变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官职
体味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