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其法,会心领旨

2014-04-08 13:01:08毕慧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散文文本语言

毕慧超

“会心”,即心领神会,精神共鸣,在散文语词的密林中听风声、泉声、鸟声、虫声,我们需竖起耳朵,也要开口诵读:把握文脉,触摸文意,以读带悟,形成文本与心灵的共鸣,即是会心领旨了。《文心》有曰:“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诚然,诵读涵泳宜于体悟美点、融汇美境、把握美情、育养美感,若诵读无术则会使散文的美大为损益。书读百遍,其义或许自见,但个中效率实在惨然,我们需要提防陷入诵读的泥沼。

一、诵读,是一种再现,强调口到心到

诗歌,尤其是古诗,属韵文范畴,因有现成节律,其诵读规律有迹可循,诵读指导常立竿见影。而“散文的笔调总是充溢着一种浓厚而独特的情韵和气氛”(佘树森语),讲究无律无缚、自在率真,往往因文就情,没有一以贯之的规律,加上教师们习以为常的白话文教学积习,易忽略对散文语言和节奏的研究,仅仅把读作为形而下的辅助手段。这当然会使散文诵读的审美实践与目标南辕北辙。

最多见的情况是,课堂氛围被教师调动得热火朝天,学生文章读来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如此片面领会朱熹老夫子“要读得字响亮”的教诲,散文的美感就在此等蛮干中丧失。笔者听过一堂古代散文《陈情表》公开课,教师机智幽默,师生互动热烈,诵读奔放响亮,可斯人“茕茕独立”的苦情,“亡国贱俘”的隐衷,因此全然消解,不禁深喟:李密无辜,何遭此亵?

散文作家一般看重聲情契合。譬如古文家欧阳修,就喜于借助音节、词语的抑扬顿挫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文字韵律乍起乍落,首尾回环,富有音乐美。那么,适得其法的美读是学生理解其文的先导。教学《秋声赋》,草木悲秋的苍劲沉重、秋属刑官的中正斩截、欧阳子的深沉理性、童子的平淡跳跃,读来要有明确区别,应读出变化、读出画面,用不同声部组成文本沉郁浑厚、包罗万象的和鸣。

诵读做实做好,那么,文本其实已可以理解一半了。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想来,正是探得了诵读的旨趣、规律,才让曾氏发现了文本的大美。

诚然,读,是一个于再现的探索中感受美的过程。“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审美取向,这也从客观上对我们的诵读提出了多元要求:要对文本语境和倾向、作者风格和心境进行深入了解,用心揣摩,只有与作者的心情尽可能的契合,才能最好地复现文本的精髓。不是说读读就好,不得其法的诵读反而会构成理解上的障碍,造成虚假审美。

二、诵读,是一种创造,要对诵读教学细化管理

散文诵读的教学途径有很多,诸如自读、齐读、范读、分组读、默读、研读、浏览、精读等,不一而足。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出感情、读出美,不是一件适宜一概而论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对诵读涵咏的手段选择和评价方式予以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这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延伸性的创造。通过该过程,为文本打上教者与学者的审美烙印,从而获得全新的审美体认。

笔者所知,有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前,别出心裁地录制学生的诵读,再采取分组探讨的形式,请其他学生帮助指出优缺点,改进后再录,课堂上,把最好的诵读播放出来,供全班欣赏、探讨。这种诵读颇具试验性,学生参与性强,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在课前其实已经对文本进行了大量的内化处理和外化呈现,自然而然地对其人其情有了由浅入深的理解,那么,散文文本的美自会得到超预期的理解和创新。

小组诵读竞赛,也是常被运用到的诵读教学手段。但是,在评价标准上,不可以以声音洪亮、整齐划一为标准。这种以抹杀个性、单方面寻求共性为特征的诵读,贯穿了笔者的整个小学阶段,现在想来,文本的美真是由此渐行渐远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有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诵读评价机制,不但要慎用齐读,而且,要为学生抛开畏惧、放开心胸地自主、感悟式的诵读创造一个鼓励性的上升通道,让个性化的美读占据制高点。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充分发动学生,再去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放大效应。

需要指出,为了提升文本再创造的品位,教师常会选取一些辅助诵读手段,最常见的是背景音乐。这固然会让审美更加唯美、有品,但音乐选择应合宜、恰切,播放应轻柔、舒缓。某次听苏轼《赤壁赋》公开课,教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背景音乐,学生的诵读完全淹没在杨洪基老师高亢嘹亮的曲调声中,东坡先生的悲喜由此全然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了!

当然,教师个人的范读,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学生整体诵读水准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教师需要示之以范,师生共同以诵读为桥梁走进散文的美丽世界,“与人乐乐”,善莫大焉。诵读,毕竟不仅仅是张口发声的单一行为,还需要表情、身体语言等的配合,这是任何多媒体都无法替代的。教师范读,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立体、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对其潜移默化的启悟是很震撼、很深刻的。所有范读全部借助多媒体,绝对是教师缺乏才力的表现。

总之,散文教学要避免“沦为“辨认修辞格”之类肤浅而乏味的无效教学”,就一定要精心组织好诵读,用心开掘诵读的潜在功能。读得其法,才能读得其妙,才能构建诵读-联想-思悟的三边互动机制,使散文中美的因子最大化。

猜你喜欢
散文文本语言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