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骁葶
河南筝派是我国古筝艺术的众多流派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传播过程中,河南筝乐受地域方言、民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特点、演奏技法各具特色的支系流派,其中以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为代表人物的支系流派最具有代表性,而由曹东扶先生所创立的“曹派”古筝艺术则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支。
一、曹派筝曲的艺术特色
曹派古筝艺术有大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筝曲,其内容丰富、曲目完整、百听不厌、经久不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筝曲主要以河南板头曲为主,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习俗、文化生活、传统节日等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素材,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活泼欢快。在内容上可分为写景、写情两大类。写景的乐曲,曲调明朗、优雅,节奏轻快,多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以及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例如:《苏武牧羊》采用了深沉、抑郁的旋律和缓慢的节奏,以悲壮的情感表现了苏武的凛然正气及对祖国眷恋与向往的心情;《叹颜回》以哀痛、伤感的情绪描绘了颜回夭折后,孔子悲痛惋惜的心情。
曹派筝曲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乐曲注重感情和韵味的表达,情绪变化鲜明,每首乐曲都是根据乐曲的内容情感和旋律特征来设计不同的指法、技巧、音色、音量等,使它们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乐音和意境的完美结合。曹东扶先生特别注重古筝的演奏技巧,他不仅掌握传统的演奏技巧,而且大胆地对传统的演奏技巧进行改革,创造出了带有强劲音头的“密摇”、特为演奏悲哀旋律而设计的“游摇”等一些别有特色的技法,并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和改编乐曲当中。
二、曹派古筝的演奏技法特点
独特的演奏技法是构成筝乐地方风格的重要手段,是乐曲演奏风格的载体,是体现不同音乐风格的主要代表。
1.左手演奏技法
(1)颤音:有大颤和小颤两种。
①大颤:是以大臂的力量贯入指尖并上下快速按弦的一种大波浪揉弦,其颤动幅度较大,一般超过一个小二度,从而形成某音被夸张激化的特定意境,常被用于夸大某种特定情绪或渲染气氛。
②小颤:是以小臂的力量贯入指尖,上下快速按弦,利用左臂肌肉暂时紧张造成的震颤效果,细密而紧促,常用于表现肝肠寸断、极度悲伤的凄苦悲愁情绪。
(2)速滑:顾名思义,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按滑音高位置的一种手法。演奏時左手先将弦按至所需音高,拨弦时,略退一点,然后快速滑至原音高,完成时间极短,敏越无迹,从而使得艺术形象生动饱满,富有韵律性。
揉弹间奏:是右手“倒剔正打”和左手“按、滑”相结合的手法,当右手“剔”指弹奏后,左手揉弦上滑,当后半拍中指勾回后,左手利用余音再按弦一次。它充分利用弦的余音而产生一种特有效果,使得乐曲曲调一波一折,风格韵味也更加浓郁。
2.右手演奏技法
摇指:有大指密摇和游摇两种:
大指密摇:这种指法是以小指或名指扎桩,以腕部作为活动部位,带动大指关节在琴弦上连续快速“托、劈”,并且要有强劲的音头,弹奏时前半拍开始较密,后半拍较稀疏,同时再配合左手的“揉、按、滑、颤”等装饰性手法,使感情如同火山爆发,热情而奔放,富有激情,有层次地将旋律推向高潮,使乐曲一气呵成,体现出了粗犷、奔放的艺术特点。
游摇:此技法是曹东扶先生为演奏悲哀旋律而专门设计的。弹奏时手腕要保持不动,并以大指大关节作为支撑点,从靠近琴码处由弱到强逐渐移向前梁处,同时再配合左手大幅度的按颤音,使右手的疏摇与左手的按颤结合起来,形成音色和力度同时变化。这种演奏技法富有戏剧性,增加了乐曲的悲痛感,乐曲像哭诉一样,使人听了心碎,从而使得乐曲情感的表现更加悲愤细腻,形成强烈的悲剧效果。
倒剔正打:“剔”指使中指向外弹弦,在曹派筝曲中常使用剔和托的连用,也就是托与剔同时向外弹奏后,中指再向内勾回,曹东扶先生称为“倒剔正打”。这种技巧在弹奏八度双音时恰到好处,保持了弹奏力度的连贯,使之“放中带含”,错落有致。
三、曹派古筝的创作风格特点
(1)曹派古筝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其曲调高亢豪放,并兼有含蓄细腻的韵味,曹派古筝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当地人的性格、语言有着直接的的关系。河南地处中原,与“生性刚直、禀气粗急”的陕西人为邻,和陕西人性格相似,河南人生性豪放、性格激昂粗犷,受此影响曹派筝曲旋律明朗流畅、粗犷有力,以其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河南人性情直爽,语言声调铿锵,河南戏曲音乐抑扬顿挫,热情洋溢、酣畅淋漓、一泻无余,因此,曹派古筝在演奏时当强则强、当弱则弱,强如霹雷闪电,弱如细抽丝线;乐曲情感也是分外鲜明,高亢之时犹如呼啸山谷、声振林木;悲切之时犹如芙蓉泣露、哀转凄婉,将乐曲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那种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非常具有特点,喜即喜,悲即悲等感情诉诸更是质朴感人。
(2)曹派古筝艺术具有委婉、细腻、华丽的演奏风格,乐曲富于修饰和变化,旋律富有歌唱性,乐曲在原有的基调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乐曲的创新性和华丽的演奏风格。乐曲的旋律经常采用一些较为密集的节奏型,以紧张、激动的情绪来突出表现筝曲的叙事性特征;也常用四、五、六度的大跳音程的进行来体现河南特色的音调,使乐曲的曲调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于清新流畅中愈见顿挫雄壮,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的频繁使用,增加了乐曲的韵味而富有特色,更加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在乐曲处理上曹派筝艺讲究深刻鲜明的情绪变化,注重音色、力度的控制变化,情感和内容的相融合,使乐曲始终保持一种内在的含蓄、细腻;演奏时对于左手装饰性手法尤其重视,无论是大、小颤音,还是上下滑音,都以极大的可能性发挥左手的“揉、按、滑、颤”等技巧,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按、滑音的音色是浑厚的,与南派古筝的婉转秀美、绮丽悠然截然相反,弹奏技法也要做到稳、准、狠,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河南筝的韵味,使人心神陶醉、韵味无穷。
总的来说,曹派古筝艺术在曲风、技法上继承了河南筝派原有的韵律和艺术风格特点,保持了河南筝曲优美动听的旋律。既有高亢豪放、厚重宽广的“阳刚”之美,又有细腻缠绵、质朴典雅的“阴柔”之秀,同时,它还具有意境深远,音质饱满,色彩浓郁的情感内涵,体现出中原民乐的风范。
参考文献:
[1]冯彬彬.谈曹派古筝艺术的主要特色[J].《秦筝》,1994.02.
[2]樊艺凤.河南筝乐考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4).
[3]曹桂芬.再谈曹派的古筝艺术特色[J].《乐器》.2003.(2).
[5]刘莹.河南筝派支系艺术研究—以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四位筝家为例[D].武汉音乐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