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浩丽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试论叶恭绰的文献学成就
路浩丽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叶恭绰不仅是近代,也是现、当代史上众多方面的大家。他知识广博,学养丰厚,他的高尚品格亦令世人钦佩。他在当时和后世的书画界、收藏界、学术界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更是值得后人铭记:他编印了众多文本文献,保存地方文献以及佛教文献,探究清词文献,保留实物文献,无一不有功于后人。
叶恭绰;文本文献;地方文献;佛教文献;清词学文献;实物文献
叶恭绰(1881—1968)清代举人,清光绪七年十月初三生。字玉甫,又作裕甫、玉父、誉虎、玉虎,号遐庵,晚年又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东番禺人(今广东市人)。
叶恭绰曾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与中国多位伟人相交相知。革命中追随孙中山,力主交通及教育救国。新中国成立后,又不辞劳苦奉献自己的力量,深得毛泽东和周恩来赞许。他一生涉猎多个领域并都卓有成就,尤其在文化建设和文献学方面。1931年退出政界后定居上海,专注于文化事业,在他的努力收藏和保护下,许多重要的文献资源得以流传后世,对当时及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无论是文献学还是其它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文本文献的基础。大量的文史资料也都是靠着书面文献得以保存流传,各个学科也是以书面文献为突破口来进行研究,所以文献典籍的搜集和流传在各个学科研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叶恭绰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有:
推动影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共有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四部。乾隆朝后却没人统计过《四库全书》的具体册数和页数。《矩园余墨》记载1919年当局决定印行《四库全书》,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表示商务印书馆愿意承担此事,但需要准确页数计算印刷成本。叶恭绰有感教育部长说出的数字不对,就和陈援菴等好友商量要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计算印刷成本。六位学者不顾炎热到故宫,以文津阁的一部为底本,逐册清点,两个月的辛苦劳动换来一个准确的数字——36275册,2290916页多。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四库全书》没能印行,但叶恭绰至少告诉了人们《四库全书》准确的页数,他的认真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1]1
出资影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在文学史上,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在明代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这三种戏文因为年代久远,后人未曾篡改,保存了戏文的本来面目,是研究宋元南戏弥足珍贵的史料。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三种戏文遗失。1920年叶恭绰在欧洲游学时发现并购回卷13965至13991。1931年,由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刊印,名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关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研究已有显著成效。这自然得益于叶恭绰对戏曲文献的保存。
编集《五代十国文》。各个朝代的文章著作都得到后人的选录编为一集,只有五代十国的文章未经后人编选刊印。叶恭绰认为一代之文是一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典章制度、民生习俗的摄影,比朝报私乘更为可贵。叶恭绰早年便想编集五代十国文来弥补以前记载的缺略,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再被搁置。直到1928年闲居时,以家中钞本《五代十国文》为基础,广泛搜集志乘、总集、专集、笔记、碑碣,以及敦煌、秦、豫新出土文字,将8卷扩为40卷,为期十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不得已停止。后又经种种磨难到抗战胜利后才编印成功。正如叶氏所说:世事变更,历代史籍不断被拆散重编,但其中所记录的事实不会改变,无法否认,因此资料的收集,文献的保存整理即是保存事实的最好方式。[1]
编印《清代学者像传合集》。清代学术繁荣,人才辈出,有关清代学者的言行、著作的记载颇多,但因体制、年代、剪裁问题并未出现一部集聚各个方面的著作。其祖叶衍兰有志于记述名人事迹,广搜一代学者之像。叶恭绰秉承祖学,续编《清代学者像传》,共收录清代学者370人。书中的画像都来自“家传神像”或遗集附刻和流传摄影,都有一确切底本,且叶恭绰精通图画画技和书法,又熟悉朝章掌故,因此,本书记录的人物图像资料应是非常准确,对研究书中人物画像及传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
在叶恭绰保护文献的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尤其是上海和广东。在上海和广东举行文物展览会时,叶恭绰就有感地方文献保存的需要,建议编印《广东文献丛编》,支持者很多。广东文物展览会后,叶恭绰主持编印《广东丛书》第一、二、三集,录副《广东文征》,又编辑有特刊《广东文物》三大册,这些专刊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是研究近代广东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其编制的目录也是为了后来目录编制提供参考。叶恭绰还写了《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和《广东文物展览会缘起》等文章。在《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序》一文中叶先生指出“展览会之设为辅助各种固定性事业之不足,其性质为临时性的,但其效用则广泛而切实。”[2]16确实如此,通过文献展览会的举办,大量地方文献如各地人物学者的著作、方志、家谱、碑拓及一些文献实物被征集、整理和保存,也让世人了解了广东文化的发展。
此外,叶恭绰本人著作也表现出对广东文献的重视。《清代学者像传合集》书中,共收录了大约30名广东学者,包括与广东有关的外省籍官员、学者的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部书展示了清代岭南学术的发展史,对于广东学者研究清代学术史,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其《全清词钞》中也收集不少广东一带词人作品。叶恭绰为追慕之情出版的《总理遗墨》收入孙中山许多手札并谈到广东军政,足以填补史料中的空缺。
叶恭绰为众多名人名作写了序跋。其序跋和书中也颇多广东内容,如收集明、清以来广东学者的诗文、书画和清末后广东诗人的集序;歌颂广东爱国反侵略斗争;整理北京的广东各会馆文献,编写《北京岭南文物志跋》;搜集广东方志,为名寺做题记,加以推广。这些举措足以在多个方面保留下了广东文献资料,以备后人参考。
竭力保存学海堂、广雅书局书板。清中叶末期,由于阮元的缘故,广东兴起刻印之风。光绪中期,张之洞在广东创办广雅书院,设广雅书局,继承阮元宗旨,广泛搜集,刻印了不少孤本手稿。广东刻板极盛,流传的刻板颇多。在上海,叶恭绰17岁就与人办广雅书局。20世纪60年代,叶恭绰写了《记学海堂广雅书局书板》一文,简略记述了这些刻板的保存经过。可见出他对这些书板的珍重。
叶恭绰喜欢佛学,收录了许多佛经,还经常建寺弘法,保护佛教经典文物。叶恭绰于1924~1925年多次建议当局刊印《大藏经》,在其《历代藏经考》中更表明愿当局编纂《中华大藏》。1923年,在上海发起影印1930年西安卧龙寺和开元寺内发现的宋版《碛砂藏》是文献版本学一大贡献。又保存五代吴越国《金字法华经》。叶恭绰对佛寺及佛教典籍的重视,保留了大量佛教文献资料,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利于佛教文献学的发展,更利于推动佛学发展。
叶恭绰在敦煌学的研究方面成就同样显著,《遐庵汇稿》记载叶恭绰认为有志之士必是注意借鉴前朝经验,及时拾掇,广咨博采,以保妙典。叶恭绰等人在敦煌经籍辑存会时“悉索石室散佚之文,荟萃印、支珍秘之本,以审核古异而补苴缺亡。”并广泛征集海内外家藏秘帙,争取做一个全面记录。敦煌经籍实乃“集凉藏大成,存古代文献之珍,究圣量名言之实。”叶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2]238
叶恭绰出生书香门第,秉承家学,从小聪明好学,7岁能诗文,18岁应童子试,以《铁路赋》获第一名。所以他特别擅长诗词研究编印,他和龙榆生合办的《词学季刊》是民国年间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他整理和编选清词文献,为后代的清词研究打下了重要的文献基础。他归纳总结清词的三变和流派分化,在至今的研究中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他主编的《广箧中词》《全清词钞》是清词研究的重要成果,弥补了前人关于清词研究的不足,具有极大的目录文献价值。在《全清词抄》一书中,作者详细著录了所有入选者的姓氏、字里、仕履及相关词学之著述,为清词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线索。[3]
此外,除了清词研究,他的其它诗词研究文章中也涉及许多文献史料,如对诗人的生平资料、交友记录、作品点评,以及对时人本身的评价都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可资考证,《瘿庵诗序》中还介绍诗人诗作的思想变化过程,《汇合宋本两部重印淮海长短句》保留了诗人的稀世珍作,使后人知晓,《龚氏词断跋》给后来研究者留下考证内容的线索,还有记录典籍文献的流传去向如《宋米元章》一文,保存历史资料,如《清张见阳》介绍清朝官制。
叶恭绰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热爱自己的国家,见不得国家文物古迹毁坏或者流失国外,所以他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如呼吁保护大同云冈石刻,发起重修北京元代万松老人塔,发起抢救与重装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唐代雕像,辟为陈列馆,主持重修南京摄山隋代舍利石塔等,都是极有影响的壮举。重修古塔的同时,叶恭绰还写了很多关于这些文物的文章,或许会成为后人研究这些文物流传的重要线索资料。文物研究者都明白:一件实物是很有可能成为学术界某项研究的重要证明材料,所以叶先生保护文献实物的同时是保存了学术研究的实证材料。
另外,叶恭绰还花费大量精力财力收藏钻研金石、书画、古董,其收藏物从王羲之《曹娥碑》、金代王献之《鸭头丸贴》到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都是特殊类型的文献资料。他探究自己的藏品很是认真且颇有见地,其对藏品所做的题识,便是他探究的可贵成果。他收藏的目的虽然是保存国宝,但也间接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叶恭绰一生克服种种困难,力求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救国。他曾力主交通救国,创办交通大学并任校长,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家学渊源为他打下良好基础,他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得益于他的良好教育背景和自身的努力,他的各项举措不仅仅利于当时的学术发展,更是惠及后代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进步。
[1] 叶恭绰.矩园馀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 姜纬堂.遐庵小品[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 叶恭绰.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1.
责任编辑:张彩云
G256
A
1671-8275(2014)01-0041-02
2013-11-16
路浩丽(1989-),女,河南长葛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