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价值和意义

2014-04-08 23:51龙永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汉语言儿童文学文学

龙永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长沙410205)

在现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儿童文学课程的地位虽然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不仅很少进入专业必修课程的系列,而且在课时与学分上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课程相比,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方面无疑是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它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化构型,学生师范素养的有效整合,以及在大学课程教学与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接上都有着其他课程难以取优的价值和意义。

在现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设置中,文学类课程无疑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但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还是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都是立足于成人的审美意识、阅读体验与价值判断而建构起来的。当然,成人文学在人类文化与文学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与价值,但若就师范院校、特别是培养小学语文师资的院校来看,在课程建设上除了要重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史课程之外,同样要重视儿童文学的课程建设。这不仅是了解儿童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性的需要,更是引导学生获取更为合理与全面的文学史知识的重要内容。

随着“儿童的发现”,儿童文学的发展也由自发变为自觉,不仅名家辈出、名著众多,而且其文学样式、审美风貌、接受群体等也都有了极为多样的变化,并指向更为丰富与开阔的可能。但审视当下诸多的文学史,除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提到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寄小读者》外,《大林和小林》、《三毛流浪记》、《第七条猎狗》、《草房子》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湮没;外国文学史除了提到格林兄弟、安徒生外,克洛狄、怀特、达尔、林格伦等等优秀的作家被遮蔽。文学是对生活的审美的表现,更是对有价值的东西的存留、再现与丰富。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对童年世界的审美表现,也是对童心、童性的存留、丰富与礼赞。单从文学的生态构成来看,成人文学固然是文学世界的主要构成者,但儿童文学也是文学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作品创作,还是种类样式,甚或传播、接受与译介,都呈现出极为丰富多样而蓬勃开放的图景,对其无视,不仅是对儿童文学的漠视,而且是对文学自身的漠视。因为儿童文学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美质,更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蕴,正如郭沫若所说:儿童文学“有着不可思议的光”,“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块玻璃。”[1]可以说,没有儿童文学的文学史是不完整的文学史,对儿童文学没有了解的心灵,不是和谐的心灵。

当然,了解儿童文学,梳理儿童文学发展史,其目的并非仅仅欣赏儿童文学的美,了解儿童文学的相关知识,而是在审美经验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总结与概括,提升理论素养与赏析水平。但综观现行的文学原理,从文学本质论到创作论,从文本论到接受论,同样是以成人文学为基础进行建构与言说的。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儿童接受儿童文学的独特性等等问题都未被予以相应的关注与重视。就儿童文学创作来看,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其对作者的素质、价值选择和审美指向都有着迥异于成人文学的要求,那就是作者始终都能以儿童为本位,这是它的特殊性追求,更是其独特的理论性存在。而就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接受而言,儿童在接受文学作品的时候,其审美意识的顺应性、二元对立性、表象性、对传统文化心理的认同等都是其与一般读者的文学接受所不同的。之所以会造成上述种种漠视,一方面是文学原理作为文学现象的理论抽象与高度概括,难于涉及到所有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一般文学原理对儿童文学关注的不够。只有对儿童文学作品或儿童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总结,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抽象,才能不断提升对丰富复杂的儿童文学现象和儿童文学作品乃至读物的认知能力与思考水平。而这一点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儿童文学的阅读者,而且是将来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者与引路人。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鉴赏、分析、批评与辨识能力。这就必定要求儿童文学课程能够帮助与指导学生对儿童文学的相关原理进行了解与认识,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其予以有机的理解和掌握。

师范院校要培养小学师资,特别是小学语文师资,要求学生有着优良的综合素质,更要求他们了解儿童、认同儿童、热爱儿童。但熟悉儿童、热爱儿童,就要入之于内,将自我化身为儿童,做到感同身受;又要出之于外,自由澄明,对儿童进行引导与教育。在这种目标的获取过程中,儿童文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更是一个重要的场域。

文学作品是一种多样的存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其知识的、审美的、教育的、娱乐的功能予以全面敞开,但作为一个成熟的读者,“阅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它使我们产生更深刻的自我意识,促使我们更加批判地观察自己的身份,这就好像是,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我们所‘读’的一直就是我们自己。”[2]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成熟的读者,他可以在文学中发现一个更为丰富多样的世界,也可以发现更为丰富的自我。在和谐自由的人格构成中,人不仅应如丰子恺所说的是真、善、美相互融合的一个圆满的鼎,也应是儿童的天真、成人的理性、老人的淡定等人格质素的有机组合。在成人文学中,固然可以让灵魂获得丰富广阔的知识,获得情感、理想、信念、道德、哲理等各个方面或显在鲜明、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让人的心灵更为质朴与纯洁、更为天真与自然,更富于想象与联想,真正近似如李贽所说:“赤子之心”的,当属儿童文学。可以说,儿童文学的单纯、质朴、稚拙、变化、欢愉的特征虽然在成人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但在儿童文学中则是一种最为本质与充分的存在,它在召唤、激活学生对童年人格的亲和与认同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不会像一个‘你’那样对我讲话,我们这些寻求理解的人必须通过我们自身使它讲话。”[3]面对儿童文学,我们在召唤文本的时候,实际上也在召唤隐藏在我们生命深处的童年心理与童稚心性。阅读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中的美学特质不仅会让我们获得美的熏陶,更能让我们再度亲和与召唤起童年经验,并再次激活起生命深处的的童年人格。

如果说儿童文学阅读利于召唤、激活与重塑学生的童年人格,那么与阅读并行的儿童文学创作,更是培养学生了解儿童、亲近儿童、体验儿童的重要内容。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创作者调动所有的才情智慧与学识修养,更要求创作主体从立意到构思、从形象的驱遣到语言的传递,都要做到“眼中”、“心间”、“手上”有儿童。同时,还要有机地协调好成人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既以前者为主导,又以后者为主体。让心灵与思绪从成人世界的畛域中予以超越和放飞,去体会、揣摩、联想和想象儿童的世界;在化身为儿童的过程中,兴发飞扬、心思浪漫……陈伯吹曾说:“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所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4]当然,我们此处不能要求学生都能写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有成就的作家,但利用儿童文学创作这一场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学实践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儿童,融构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是其他阅读或者文学史知识的理解所无法取代的。

儿童文学创作不仅在引导学生在儿童生命的感知与体验上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还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的补足与拓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一般汉语言文学的写作课程中,写作训练多是围绕着小说、诗歌、散文与戏剧等文体展开,而很少有人将儿童文学类型当作训练的对象。这是写作课的惯例与传统,也是课时有限的原因所致。其实在儿童文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尝试童话、寓言、儿童诗等的写作,不仅是对其写作能力的拓展与提高,更是对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素质与能力的预备。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文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进行理论的讲解与细化,而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创作实践的训练。同时,我们的创作也不一定要一味地追求原创,也可采取改编、编排或者表演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优秀的师资,固然要求其有宽厚的专业基础与良好的师范素养,但在课程设置中,不能忽视院校具体的办学定位。作为培养小学语文师资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将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内容等同于一般非师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能无视其与培养中学语文师资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差异。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所学与所用统一,显然是所有课程都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当前大学所开设的文学类课程中,学生所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疏远与隔阂极为明显。如何以一种“远而不尽,近而不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实践能力,有效实现大学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对接上,儿童文学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资源与场域。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联极为密切。早在“五四”时期,儿童文学作品就开始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与教学的重要资源进入教材。新文化运动特别是文学革命后,“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小学国语课、幼儿师范、普通师范文科专业重视儿童文学已蔚然成风。”[5]作为新文化与新文学倡导者的周作人,更是在其著名的论文《儿童的文学》中将儿童文学与小学中的文学视为同一性存在。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就依据教育与文化发展的需求,在《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国语教材要以“儿童文学”为中心进行编排。商务印书馆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中就收集了大量浅近形象、具体生动的儿童文学作品。在21世纪,这种优秀的传统被继承的同时,并被进一步发扬。就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的入选内容来看,其中儿童诗歌(包括适合儿童阅读的古代诗歌)共70篇左右,童话寓言类作品也是70篇左右,儿童散文或散文诗接近90篇,儿童故事90篇左右,儿童科普文章20多篇。由此看来,整个教材中的选文大约有80%是属于广义类的儿童文学作品。那就是说,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着其他任何课程无法可比的密切关联。这种密切关联不仅是文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直接渗入到了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教学内容与职业生涯。可以说,在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儿童文学是直接与小学语文课堂对接的重要课程。它在引导学生领略儿童文学的美,融通儿童的审美心理与情感取向,提升自身的教师素质方面的价值与意义是不言而喻。

虽然,儿童文学在培养小学语文师资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则一定要区分其与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联系与区别。首先,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主要是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步骤、方法和环节,是更加注重操作性与实践性的一门课程。儿童文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借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但儿童文学更多的时候在于审美,在于对儿童精神与心灵、情感与生命的亲近、呵护与领悟。其次,学生是在走进儿童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再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把握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审美需要。再有,儿童文学并未仅仅局限于小学语文教材,而是远为广阔丰富、复杂多样的存在。

其实,儿童文学除开直接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之外,同样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健康、道德教育乃至校园文化建设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不仅可以提供极为丰富的素材与资源,更能让少年儿童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现在许多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班队与主题活动等在借助儿童文学上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C]//1913-1949年儿童文学论文选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41.

[2]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7.

[3]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陈伯吹.谈谈儿童文学创作的几个问题[J].文艺月报,1956(6).

[5]蒋风,韩进.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26-27.

猜你喜欢
汉语言儿童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