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阶段儿童小提琴舞台表演兴趣的培养

2014-04-08 21:42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提琴舞台儿童

徐 畅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 美国 加州)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小提琴是离不开舞台表演的。但是,在当今小提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家长或教师对舞台表演在小提琴学习中的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关注,一些学生参加舞台表演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在基础学习阶段没有表演的必要。也有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参加舞台表演兴趣较高,但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盲目追求“大舞台”的表演经验,而忽视了“小舞台”的表演锻炼,甚至过度热衷于带领孩子参加各种“选秀”类的表演。这又使不少孩子对舞台表演产生了畏惧和抵触的情绪,甚至对小提琴产生“厌学”情结。因此,对于儿童参加舞台表演这一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掌握培养儿童舞台表演兴趣的方法与途径,促使儿童形成恰当的舞台意识和表演观。只有这样,才能从音乐教育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儿童小提琴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实践中,有人对提高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兴趣等作了研究,认为提高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兴趣有多种方式、方法,其中就包括给幼儿创造表演的机会等。[1]有人探讨了幼儿舞台表演的心理疏导问题,认为幼儿的舞台表演与成人的舞台“再创作”沾不上边,因为幼儿的人生经历、社会经验极少,他们的舞台表演成功与否取决于辅导老师的心理疏导水平与能力。[2]有的就舞台表演对琴童学习能力的激发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演奏可以使幼儿和家长都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带动学琴兴趣的显著提高。[3]这些研究,对本文的写作都有一定启发作用,但他们基本上没有系统探讨儿童小提琴的舞台表演问题,或者论述不全面,整体性不强。本文就此作些申述。

(一)舞台表演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小提琴舞台表演能力和演奏能力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练习小提琴是为表演服务的。一方面,舞台表演展现了演奏者的能力和水平,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舞台表演也可以促进小提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如果整天只知道“闭门造车”,那么他的音乐道路因缺乏交流而日益狭窄。

(二)舞台表演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潜力

孩子们学琴,初识五线谱,从一无所知到熟悉,直至完整地将曲子背下来,这是对少儿记忆力的早期培养。而舞台表演,更是对学生记忆力全方位的培养与激发。在舞台表演时,学生必须积极调动自己的耳、眼、手等身体各个器官的参与和配合,充分开发、锻炼和强化其音乐记忆力。舞台演奏中,表演者需要认真观察自己的周边环境,例如观察陌生的环境、观众的反应等,通过对不熟悉环境的观察,培养了认真、细心、敏锐和准确的感知能力。同时,小提琴舞台表演需要保持清醒状态,思想集中,才不会出现手、脚配合失控,拉错音、换错弓法等紊乱现象。这会逐渐练就孩子迅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三)舞台表演可以提高儿童自制力与情商

舞台表演是对演奏者能力的全方位检验。在舞台演奏之前,一般有一个选拔程序,这是一个好中选优的过程,需要儿童具有积极的表现欲,能控制自己激动、紧张的情绪。虽然在舞台表演前有一个准备过程,父母老师可以提供帮助,但有些关键环节还需要自己拿主意,这是对于儿童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的考验。在表演中,孩子们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表演,会自觉地遵守表演的程序与规则,即使有些自控能力差的小孩,也能在经过提醒后,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一次次的强化,儿童的控制能力得以成长起来。这是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和考验。在表演后,还需要反思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逐步加以提高改进,这些都是孩子全方位发展所必须的。

二、培养儿童小提琴舞台表演兴趣应注意的原则

(一)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培养儿童的表演兴趣

2至6岁是人的一生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就学习小提琴而言,5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制力,是开始学习小提琴的最佳时期。但幼儿心理学又告诉我们:5岁以下儿童的有意注意只有5至10分钟,5—6岁最多也不过20分钟。[4]207所以,在对儿童小提琴的舞台表演教学中,要求小提琴教师不但要掌握正确而娴熟的小提琴演奏技能,更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安排儿童参加舞台表演的时间、场合,使儿童有对舞台表演产生持久的兴趣的基础。比如,在安排儿童舞台表演练习时,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保持学生最大的兴趣,以免因注意力减弱而降低表演的效率。

(二)发挥教师在小提琴教学与表演中的主导作用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性强,舞台表演的要求则更高,这决定了学习小提琴的学习必须进行严格、科学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授课方法需要老师大量讲解和练习,并进行示范,同时,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继续学习,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教师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明显的。启蒙阶段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对于学习及舞台表演可能比较有兴趣,但不容易持久,注意力常常会发生转移,好奇心强但耐力差,有的孩子比较骄气,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他们保持对舞台表演的兴趣。

如在初次上课时,教师请学过两三年的学生表演《新春乐》、《小步舞曲》等节奏轻快的乐曲,小朋友都会听得很入神,也表现出羡慕和好奇。下课后,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老师,什么时候才教我拉琴啊?”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又比如,在教学时,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记录练琴时间的小本子,每次练10分钟就可以得到一个红五星(3—4岁的幼儿可以更短,5—6岁的可长些),然后休息一会再练。练得好的,画一个实心的五星,练得不好的,画一个空心五星,自己主动要求练琴的,红五星外面再画一个圆圈。每次来上课时,孩子们掏出小本子来和同伴比谁的五角星多,学生的表演热情就高了。作者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确实是在枯燥的基本功学习阶段不减弱儿童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能比较好地提高初期学习进度的教学策略。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学生练习小提琴的主动权,了解个体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计划,检查学习成果。当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注意因材施教。有一些孩子,对于音乐本身特别敏感。在新生学习小提琴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或者让学生模仿一些节奏等,来简单地判断孩子对于音乐本身的敏感程度。

(三)家长对儿童舞台表演应当持有正确态度

有些家长,急切希望儿童成才,特别是在比较正式的表演场合,要求更是严格,往往全家上阵,只要小孩演奏上稍出差错,即行责骂,甚至施行体罚。往往是小孩拿起琴来,心中想到的不是音乐,而是怕挨骂、挨打,精神不能集中。这种心态在表演前尤其突出。精神不能集中,就容易出错,越出错越挨打,越挨打越出错,形成恶性循环。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有的儿童在一次或几次表演成功之后,获得家长老师的夸奖,表现欲增加,总寻找机会展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总的说来,儿童爱表现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孩子的这种表现的心理得到满足后,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会不自觉地推动孩子去继续巩固自己已有的练习,并进一步学习新东西。

为了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家长,应该学习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表现欲。首先,应当适当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满足孩子正常的自尊需要,为进一点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注意不能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更不能沾沾自喜,推波助澜,应当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到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上来,并教会孩子懂得社会规范及人际交往规则,即什么时候可以表现,什么时候不能,为今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以免出现“小则了了,大未必佳”现象。[5]

三、培养儿童小提琴舞台表演兴趣的具体途径

(一)启蒙教学以集体课为主,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儿童表演的兴趣与能力

儿童小提琴启蒙教学最好采用集体课。现在有的家长,特别是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家庭,经常喜欢请小提琴家教,一对一进行单独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看起来比较好,但实际上比较单调,不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而集体课对于学习小提琴,特别是启蒙阶段,教师可以有更多的办法把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有趣。集体课儿童多,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琴变为一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琴,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小提琴的兴趣。

比如训练孩子拉空弦时,教师让他们站成一排采用“接力赛”的方式,每人都有固定的“任务”,掌握快的便可向前迈一步,谁最先走向讲台,就给谁奖励。结果证明,孩子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大家你追我赶,热情高涨,无拘无束地发挥各自的音乐潜能。再比如,拉一首完整的乐曲时,把每一句分配给不同的孩子,每人一句,一个接一个演奏,不能间断,演奏好了,大家再齐奏,教师也参与其中,结果证明孩子们热情高,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

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训练幼儿的听力及反应能力,还可以引起孩子学琴的兴趣,在游戏中逐步锻炼了儿童的舞台表演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定期为孩子们举办小提琴演奏会。在一个固定时间段里,举行一个演奏会,可以邀请家长参加,演奏会前经过充分的准备,让每个孩子演奏自己擅长的曲子,提醒孩子们聆听;在演奏会后,让孩子交流学琴练琴和演奏的感受,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孩子们在演奏会上既可以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也可以相互激励,赶学比超,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同时,通过经常性的演奏活动,锻炼孩子的舞台表演能力,为今后正式的舞台表演积累经验和能力。

(二)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激发和引导儿童的表演天性

培养孩子健康自信的心理状态,是当今儿童教育的重要目标。一个孩子,只有充满自信,才有勇气去面对全新的事物,迎接新的挑战,才能把孩子的能力发挥出来。而一般来说,用鼓励的方法,循循善诱,是激发和引导表演能力的好途径。舞台表演对演奏者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接受并掌握,而学习小提琴也是一个非常枯燥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的正确方法教育引导。

以笔者实践中的教学为例。在开始学琴的两个半月是空弦训练,笔者要求解决夹琴、持弓姿势、平稳运弓、换弓、弓的各部位运弓、七个平面等问题。这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单调的,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丰富的耐心,学习过程中,孩子如果有一点点进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赞扬;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决不能用一些贬低性比较的语言,诸如“别的孩子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你真是很难教!”等等。

比较差的评价性语言会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削弱他们学习小提琴的动力,甚至使他们对表演失去兴趣。这样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儿童的小提琴教育就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也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其上进心,这有助于儿童兴趣的保持与增长。对家长而言,道理也是相同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苛过急,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注重学生对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在平时的表演中表现还不错,但是一到正式的现场表演中,由于对环境不适应,心理上高度紧张,就会出现手僵硬、心发慌、呼吸困难、忘谱、跑调儿等现象。有的孩子小便多、不敢上台,有的在台上表现比平时练习差很多,这样的表演就是一场不成功的表演,自然达不到原有的舞台表演目的。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从普通的、没有明显竞争压力的环境开始,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准备好几首拿手小曲,先在家庭、学校等熟悉的环境中表演,之后再走出校门,到公园、街道等学生比较熟悉和轻松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不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学生在对新环境适应之后,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晚会、文化广场等各种比较大型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的方法能使儿童在愉快心情里接受环境的变化,不会因环境变化剧烈感到突然,有利于削弱由环境变化带来的紧张感,集中注意力。实践证明,平时尽可能扩大儿童的表演范围,提高表演的层次,增加他们的接触面,可以使学生适应能力逐步提高,从不适应到适应,最后完全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舞台表演,并乐此不彼,兴趣高涨。

(四)认真准备好孩子的第一次登台表演

儿童在学习一定时间的小提琴演奏之后,就可以适当参加表演了。孩子最早参加的表演可能只是给家里人表演,或者一些亲朋好友,在这些非正式的表演都经历后,孩子们的胆子也大了,能力加强了,可以参加一些正式的小型表演,如社区演出等。这些表演虽然仍不同于聚光灯下的舞台正式表演,但对于孩子们的意义特别重大。特别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比较正式公开的舞台表演,第一次表演的好坏可能影响到他之后表演的信心。

表演之前一定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让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琴,琴不能过大,过大会不适应;注意琴码与弦枕不宜过高,以免按指过分费力,弓子也不宜过重过长;选择的教材要恰当,选择儿童喜欢的熟悉的曲子,这样儿童心里会有底,不会有的紧张感。要尽量营造轻松气氛,即使表演的效果一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也不要立刻批评他;可以隔几天后,在练习中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以免学生由于害怕老师和学生的指责以后更加怯场。我们要设法让他们在表演中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样就成功了。

总之,培养启蒙阶段儿童的小提琴舞台表演兴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老师和家长从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探索儿童小提琴教学规律,结合每位孩子独特的个性与优势,运用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儿童的舞台表演兴趣,提高表演能力,促进每一位学习小提琴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1]何丽.幼儿小提琴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问题[J].科教论坛,2006,(6).

[2]徐美晶.浅谈幼儿小提琴的启蒙教育[J].文化学刊,2009,(6).

[3]朱秀萍.让音乐在儿童心里飞扬——浅谈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2,(4).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杨建国.别让孩子们对学琴感到厌恶[N].新民晚报,2014-02-28.

猜你喜欢
小提琴舞台儿童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Pear Concert
我们的舞台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