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洁, 韩凯丽
(重庆邮电大学 思政部, 重庆 400065)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也指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2]信息技术的变革不仅为政府与网民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构筑了坚强阵地,还为西方一些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国家进行网络文化霸权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抵御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入侵,已成为我国维护网络安全、构建网络文明的重要举措。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直以来就是党和国家建设中的焦点,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在网络领域的蔓延,尤其是近来斯诺登揭发的美国情报机构的“棱镜计划”,为我国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建设敲响了警钟。同时,西方国家极端的宣传手段和高超的网络建设经验也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拓展了空间并提供了借鉴。
网络文化霸权实质上是以网络为传媒载体,通过网络文化信息交流,以意识形态传播为意图,凭借网络传媒技术上的支配地位,从而实现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3]。西方国家渲染它们资本主义所谓“天堂般”的生活,推行资本主义视阈下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普世价值,通过积极渗透和大力传播以使人们心向往之。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亦显著提高,西方国家唯恐“中国崛起”对其造成力量制衡,在国际上力推“中国威胁论”,以舆论压力牵制中国。对我国则主要运用网络,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负面信息夸大其词,甚至以合成图像的形式诬蔑我国的人权状况,进而引起我国民众对社会制度的抵触。西方敌对势力还借助网络煽动一些宗教势力,宣扬所谓的“人权”,进行反对政府的违法活动。这是西方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势的剪影。然而,在网络社会崛起的今天,他们越是加强对中国的攻击和诽谤,在民族大义面前,我国公民越会以坚定的爱国立场拆穿西方的阴谋,形成一股强劲的正义之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提供了客观条件。
信息技术为世界各国之间密切交往、频繁交流搭建了平台。西方国家因其科技发展起步早、技术先进,在网络技术开发和网络安全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网络文化霸权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主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一,英语作为互联网上的通用标准语言,对于东方国家和非英语语系的西方国家造成了强烈冲击。其二,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广阔的网络市场,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对其他国家的本土文化造成了威胁。其三,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在网络社会大行其道,掌握着关键的技术领域,对其他国家的网络健康发展带来了无形压力。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受害国既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措施进行抵制,也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结成网络安全建设联盟,加强交流与合作,这些都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法国政府在其法语地位日趋下降时,同其他讲法语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开发母语软件,为其网民接触信息消除沟通障碍;加拿大为抵御外来文化侵袭,推崇本土优秀文化,并对网民作积极引导;日本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保护网络安全的加密软件;韩国则组织“网络警察”等对其网络社会秩序进行防护和治理。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对宿敌,在意识形态领域针锋相对,这也是网络文化霸权产生的阶级根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话语权,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社会主义国家,腐蚀人们的价值观念,虚无其道德信仰,世俗其精神需求,以期重蹈重演苏联解体之覆辙。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所说:“我们同东方交往得越多,就能够使他们受到西方典范力量更大的冲击,甚至共产党的杰出人物也难以抗拒,这种接触终有一日会结出和平演变之果。”[4]18苏联解体的惨痛代价证实了这一言论。当前中国作为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已然成为西方国家渗透的主要对象。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更是突破了疆域的界限,为其文化入侵提供了便利。假使中国如其所欲重蹈苏联之覆辙,西方国家仍然不会善罢甘休,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在劫难逃。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以苏联的历史悲剧为鉴,体会中国所处的不利形势,团结起来,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坚强的堡垒,在网络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攻势日盛,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建设提出了严峻考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要坚持正面引导,宣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倡导崇高的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1]。如果大众接受的多是权威的、正面的信息,就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营造积极有力的舆论氛围。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民不仅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任何个人、组织、集团的思想、观点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和传播,其中不乏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之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媒体为谋取更大的物质利益,获得群众的青睐和较高的点击率,倡导物质至上,推崇低俗文化,势必对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更有甚者,一些人甘愿成为网络文化霸权的棋子,与西方大国相勾结,极力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使网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动摇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地位。
西方国家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在信息技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国家控制着网络系统的核心——根服务器,主宰着网络世界的生杀大权。伊拉克和利比亚就曾遭遇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判决。西方国家在文化领域的霸权与其在政治方面的控制所运用的手段如出一辙。而且,英语作为计算机通用标准语言,在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和程序运行中都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设置了障碍。西方国家倚仗其先进的技术,将双向的文化交流变成单向的价值输出,这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带来了技术限制和巨大挑战。
互联网开放多元的特性使其成为网民自由意志的集散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现实社会中一样,网民必须遵守网络社会规范,提高自律意识。但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散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观念,以侵蚀人们脆弱的精神世界。一方面,部分网民自以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摆脱现实的道德约束而为所欲为,较低的网络防范意识也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网民被异质文化的华丽外衣所蒙蔽,原有的理想信念基础动摇,进而心生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向往。在相互对立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抉择中,网民往往体现出一种世俗的倾向。更有一些愤世嫉俗之辈随攻击我国体制之波,附西方文化之和,逐西方“民主”之流。道德的真空和信仰的缺失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向风口浪尖。同时,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网民个人信息失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这也使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理更加复杂化。
在新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聚国家、学校、社会及个人之力,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抵御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霸权。
政府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力量,尤其在网络文化霸权活动日益猖獗之时,我国政府更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职能发挥,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引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中坦言:“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大大增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下降则导致自我怀疑和认同危机。”[5]因此,各级政府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应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塑造清正廉洁为民的政府形象,使人们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奠定群众基础;应贯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31-32的精神和要求,结合网络传播的热点,依据网民的心理,着力构建网民喜闻乐见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上的传播提供思想支撑;以开放的胸怀、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营造和谐国际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青年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群体,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然而,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年,由于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状况,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比较欠缺,尚未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个性的成熟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和诱惑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考验,容易在网络社会乃至现实生活中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因此,学校应认真贯彻十八大“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6]31的精神,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努力做到:结合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透视道德缺失的原因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构筑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桥梁,针对网络伦理缺失现象强调网络自律的重要性;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积极应对网络带来的冲击。
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西方文化霸权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还要注重开发新的技术,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当前社会涌起的“苹果热”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人们的消费需求和认同取向愈来愈倾向于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文化产品。因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相关科研单位、各高校积极配合的传统,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实现中国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民族产业,开创技术领域新局面。当前,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云计算”为解决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得到了科研领域同仁的重视和认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国仍处于信息技术的探索阶段,需要放低姿态,努力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多方合作,形成一支有影响力的科研队伍,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在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在面对媒体各种新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对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管理还有较大难度。因此,网民的自律意识和媒介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盛极一时的苹果产品使社会出现“苹果效应”。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追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西方国家对我国消费市场的侵占。这些产品的技术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它更多的是利用技术霸权使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浸润民心。一些消费者以拥有苹果产品为荣,有的甚至为之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原本对科技产品的理性追求已日渐演变成盲目追捧。加之,外国的一些文化影视作品等在我国也掳掠了不少人心。大多数人不了解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人云亦云,安全意识淡薄。因此,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侵袭,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安全环境,每个网民必须从自身做起,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提高防范意识,自觉遵守网络伦理,理性甄别信息。此外,一些有影响力的网民也要勇于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平台发表看法,从而引领社会的舆论。专家学者也要紧密关注网络社会的信息动态,敢于揭露虚假信息,为网民科学上网扫除障碍,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网络阵地。
[1]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01).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52.
[3] 郑洁.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68-69.
[4] 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18.
[5]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72.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