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周恩来精神引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4-04-08 18:28王家云
关键词:群众精神

王 涛, 王家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周恩来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世界中最亮丽的一面旗帜。周恩来精神不仅对于实现中国梦是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而且对于当下切实有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旗帜。

一、践行周恩来的学习精神,增强群众观念

1943年4月22日,周恩来在《怎样做一名好的领导者》的报告提纲中谈到,领导干部的立场之一,就是“要有学习精神”。周恩来不仅倡导学习,而且带头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习精神是周恩来立德、立功、立言之基础。

周恩来的学习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单就学习途径而言,包括潜心向马列主义的书本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热心向社会实践学习,努力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领会马克思主义真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汲取群众智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进而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在周恩来的学习实践中,他认为上述三个学习途径中,“首先要向群众学习”。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且毛主席讲,“群众是智慧的源泉”[1]457。人民群众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比如在农村中,许多农民比我们勤劳勇敢,比我们有办法;在工厂中的广大工人,比我们能生产,比我们能创造;广大的劳动知识分子、学生,有的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强。”[2]327他认为群众智慧和经验随时可见、随处可见。任何一个方面都多得很,任何一个领域都多得很,就怕我们不去找,不虚心去访贤。你只要留心,在劳动人民中遍地是人才,遍地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必须向广大群众求教,从实践中求得新的认识,发现新的道理。”[3]针对有些领导者自视高明的想法,周恩来认为任何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有限的,“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2]131。

基于上述认识,周恩来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将其上升到党的路线来认识。早在1929年9月,他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红军第四军的指示信》中,即率先提出“要经过群众路线”。到抗日战争期间,他又把“相信群众力量”视为“党的立场”,把“面向群众”视为“领导者的任务”之一[2]128-131。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在《学习毛泽东》的报告中,讲到“好学”是毛泽东的一个特点,号召青年学习毛泽东这个精神。实践表明,周恩来投身革命后虽一直身负重任,但对学习从不懈怠。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学习,尤其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他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深入到群众中间,虚心向群众学习,且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他是全党好学的典范。

当下,对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就是要践行周恩来的学习精神,增强群众观念。首先,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切实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为民清廉的价值观。要像周恩来那样,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强化公仆意识,俯首甘为孺子牛,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自觉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就是要着力解决当官是当老爷还是做仆人的问题,着力解决当官是为了发财捞好处还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要像周恩来那样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支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以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工作得失的最高标准,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再次,要像周恩来那样,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这实际上是要解决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只有充分相信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践行周恩来的求是精神,大兴务实之风

1962年2月23日,周恩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提倡“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并强调“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4]350。周恩来积极倡导实事求是,自觉践行实事求是,他是我党践行求是精神的楷模。

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周恩来认为方法之一,是开展调查研究。早在1929年9月28日,针对红军领导层争论不休的问题,周恩来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的指示信》中就强调,只有从调查研究入手,在弄清客观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为此,《指示信》中特别强调:“关于调查工作应切实去做……前委应指定专人去做,这个工作做得好,对于了解中国农村实际生活及帮助土地革命策略之决定有重大意义。”[2]361943年4月,他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提纲中认为,领导者实施科学领导、正确决策,首先要估计环境及其变动,并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其次要依此与党的总任务联系起来,确定一个时期的任务和方针,规定当前适当的口号和策略;再次要据此拿出合乎实际的计划和指示。“这一切,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2]129总之,周恩来的求是精神体现在,重视调查研究是弄清实际进而求是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实施科学领导、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

周恩来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无论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还是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尽管日理万机,他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视为科学决策的基本环节。他不仅拓展调查研究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且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大凡重要的决策、意见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形成的。比如由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失调,尤其是农业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何尽快恢复农业经济呢?周恩来除了听取有关调研报告,通过身边工作人员回乡探亲了解农村实际情况,还于1961年4月底至5月初亲自到河北、天津等地调研。在河北邯郸地区武安县伯延公社,深入生产队集体食堂,查看社员伙食,走访几十户社员家庭,与社员促膝交谈,掌握实际情况。针对当时比较突出的公共食堂、供给制、评工办法及旱情等问题,用电话的形式向毛泽东提出解决问题的四个具体建议。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建议极为重视,在周恩来的电话汇报记录上批示,发给中央局及各省、市、区党委参改[5]409-410,后经中央讨论作出决定,基本纠正了人民公社在分配等问题上的错误政策。

当下,对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而言,就是要践行周恩来的求是精神,大兴务实之风。

首先要像周恩来那样有务实之心,即坚持说真话、鼓真劲、办实事、求实效,在调查研究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要强化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着力解决问题,要坚决克服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坚决反对蜻蜓点水式的漂浮作风,切实解决工作不扎实、不落实的问题,让务实蔚然成风。

其次,要像周恩来那样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4]350-351。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像周恩来那样不带随从在公交车上与普通乘客交流出行难的问题,像周恩来那样在社员家的门栏上、炕头上与社员坦诚交流。要反对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思想,要反对前呼后拥、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把调查研究做细做实,进而达到求是的目的。

再次,要像周恩来那样,正视两面,关注反面,力求全面。在调查研究时,要像周恩来那样,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要有意识地在同级党委中找有不同意见的人参加。只有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分析,才能辨明是非,避免主观片面性,全面准确地把握实际,作出实事求是的决策。

三、践行周恩来的自律精神,掌握修身法宝

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中提出:“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2]125斗争的方式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周恩来一生严于自律,注重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设关,其中更为突出的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范。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即倡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之后,他更是视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法宝。周恩来之所以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在于“任何人都有局限性,都不那么完全。没有绝对正确的人”。“一个人总有长处和短处。事物本身总有长处和短处。说是一切都好,世界上没有这种人。不承认英雄有缺点,这是不合乎毛泽东思想的,不合乎辩证法的。”[1]251既然世界上没有完人,人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那就需要帮助,帮助的形式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谆谆告诫大家:“我们共产党人要有勇气面对真实,面对错误。”[4]208“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和决心,即犯了错误,就检讨,认识错误的根源,在行动中改正错误。”[4]60

周恩来是人不是神,也有缺点和错误,但他严于律己,勇于开展自我批评,自觉地纠正错误和缺点。他在作自我批评时,首先是从不强调客观原因,总是努力从自己立场、观点、方法以及思想作风上深挖根源。比如1954年9月16日,他就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问题致胡乔木的信,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在信中坦承:草稿第三部分可用的材料甚少,也不好删改……我很不安。原想由我先将各方面的初稿汇集改好后再送你修改,不料忙了两周,竟不能终篇,而且误了时间,给你造成极大困难,这是我的工作方法上的错误,严格地说,也是思想上的错误[6]。他投身革命的半个世纪中,开展自我批评总是这么严肃认真,从不敷衍了事。其次是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从不诿过于人,总是主动承担责任。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在批他的反冒进过程中发动起来的,为此他一次又一次地检讨。因为“大跃进”造成了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一时间干部中间怨气颇多。为此,周恩来主动承担责任,对此好多人不能理解。而周恩来坚持认为,作为党中央的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凡中央国务院决定的事我都有责任。再次是勇于承担责任,为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开脱。1971年6月16日至22日,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访美,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周恩来对这次会谈极为重视,在会谈尚未结束时,他让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好好研究这件事。在姬外长的指示下,外交部美大司写了一篇题为《对尼克松勃列日涅夫会谈的初步看法》的文章,刊登在外交部新闻司的内刊《新情况》153期上。文章认为美苏会谈“欺骗性更大”,指出:“美苏两家欺骗不了世界人民,要想主宰世界也做不到。”周恩来看完认为写得不错,但毛泽东看后很生气,并予以严厉批评。对此,周恩来致信外交部:“这个错误主要责任在于我,这个观点是我同意的,是我让你们写的。我看了文章,我同意了。这个事情你们没有责任,如果错了,这个责任我来承担。”[7]随后,周恩来召集外交部负责人研究起草了《〈新情况〉153号错误何在?》的文章送毛泽东及部分政治局成员传阅。类似的史实很多。他总是自觉地进行自我批评,主动把责任承担起来,既帮助部下摆脱干系,又顾全大局。

当下,对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言,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要学习周恩来的自律精神,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并视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每个领导干部强身健体的法宝。首先要像周恩来那样,坚持自觉进行自我批评,要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多看自己的不足,通过自我批评使自己进步,又帮助别人进步。其次要像周恩来那样,以身作则,带头进行自我批评。“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首先领导上要自我批评,要多负一些责任,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4]345一个单位能否真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决于这个单位的领导能否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再次要像周恩来那样,公开进行自我批评,勇于到群众中去检讨,接受群众的帮助。周恩来认为,关起门来检讨是需要的,但更需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因为在群众中公开进行批评,才能让群众了解评判,才能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帮助。

四、践行周恩来的奋斗精神,提升精神境界

周恩来当年在南开学校创办觉悟社时就认为,现在中国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之一便是“奋斗”。他指出:“当着实行的时候‘奋斗’、‘勇敢’、‘牺牲’三种精神缺一种,实行便做不到真处。”[7]到了1943年4月22日,他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提纲中,则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2]128。周恩来的一生正是艰苦奋斗的一生。

早在1922年3月,周恩来在《生别死离》一诗中即表明艰苦奋斗的意义:“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开花!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8]1956年5月,他在关于昆曲《十五贯》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只要奋斗,就有出路;不奋斗,就无法生存。在我们的新社会,只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奋斗,是会产生成果的。”[2]194因此他鼓励党员干部,为后代、子子孙孙的幸福,为着社会主义事业要自觉地把困难担当起来,多吃一点苦,多付出一点代价。与此同时,他还希望党员干部养成勤俭节约的观念,“应该想到‘常将有日思无日’这句古话,现在有,要想到没有的时候,多节约一点就好”[9]。1963年5月29日,他在对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同志谈“过好五关”问题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过好生活关,而生活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种。他提倡“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这样,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才能在个人身上节约,给集体增加福利,为国家增加积累,才能把我们的国家更快地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4]427。

周恩来不仅倡导艰苦奋斗,而且带头艰苦奋斗。他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当下,对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就是要学习周恩来的奋斗精神,提升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首先要像周恩来那样,善于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既要坚定理想信念,以人类的前途为念,又要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乐人民之乐,忧人民之忧,为人民的利益埋头苦干。要反对只顾个人利益,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人生观,牢固树立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价值观。其次,要像周恩来那样,善于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为人民的眼前利益、现实利益而操劳,又要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民族的整体利益而谋划,坚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反对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的政绩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五、践行周恩来的民主精神,构建保障机制

1956年7月21日,周恩来在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时常警惕,要经常注意扩大民主,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4]207之所以认为带有本质的意义,首先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执政党的一项基本任务;其次是由党执政之后的特点决定的,即权力相当集中相当大,处理不好,很容易忽视民主;再次是应该借鉴苏共执政后一度忽视民主的经验教训。周恩来的一生,就是为民主而奋斗的一生。诚如李先念所说:“周恩来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度民主精神的共产主义者。”[10]

周恩来民主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民主观念、民主制度、民主作风等。其中,在谈到如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时,周恩来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设想:“要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使民主扩大。”[5]20为此,他主张政治生活公开化,建立监督机制。

早在1948年2月22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中,谈到整党工作创造的诸多办法之一,是“以经过党的支部,邀集党外群众参加党的会议,共同审查党员及干部的方法,为最健全的方法”[2]294-295。并强调此种办法在农村中,在城市中,在工厂中,在军队中,在机关和学校中均应实行。“除尚未巩固的新区以外,一切党的支部,均应公开。一切党的支部,在其讨论有关群众利益的问题的一切会议上,包括党的批评检讨会议在内,均应有党外群众参加,不许开秘密会议,借以破除群众对党的组织与党的会议的神秘感觉,使党内一切好的与坏的现象暴露于群众之前,为群众所监督,为群众所批评或拥护。”[2]295同年3月7日,周恩来在为中央起草的给晋绥分局的指示中更明确提出:“党的政策必须适时地向群众公开。”[2]3011964年4月3日,周恩来在听取公安部长谢富治的工作汇报时强调,“公安机关摊子大,权也很大,今后应该加强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实行群众监督要有适当的形式,如何建立群众监督,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还没有充分的加以运用”[5]666。按照周恩来的设想与实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的是建立民主监督机制。这包括党的监督(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党外监督(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人大代表)、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群众监督。1962年他谈到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时讲:“这几年为什么会有些党员作风变得不好了?因为自视过高,没有监督。”[1]244当下,对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就是要践行周恩来的民主精神,努力构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保障机制。除了继续提倡干部蹲点、下放、交流、劳动,同群众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着力扩大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首先,要像周恩来那样自觉地接受监督。作为党员干部,除了自觉地接受党的监督,包括上下组织的监督,还要自觉地接受党外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尤其是群众监督。并且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凡回避、拒绝监督的,必须受到追究惩处,确保每一个党员干部毫无例外地接受监督。其次,要像周恩来那样,积极创造条件,让群众能够监督,即让群众知情。就是要像当年周恩来倡导的,把人大代表的发言公开发表出来,无论是对的还是错误的都发表出来,将一切好的坏的现象暴露在群众面前。就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公开规范运行,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只有公开,监督才有可能。只有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少数干部脱离群众、滥用权力的“四风”行为才无藏身之处。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在执行群众路线、反对“四风”方面是否能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的民主监督制度。

[1] 周恩来文化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10.

[4]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6] 曹晋杰.周恩来与“盐城二乔”[J].纵横,2009(11).

[7] 纪东.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75-176.

[8] 周恩来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下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9]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42.

[10] 周恩来经济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30.

[11] 不尽的思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4.

猜你喜欢
群众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拿出精神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