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慧敏,金鑫鑫,李 彦,牟孝硕,张予阳
(沈阳药科大学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沈阳 110016)
随着全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作为开展创新性研究、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实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管理显然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如何更好地提高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使其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仪器设备的购置、档案管理、仪器使用管理与维护、资源共享、激励机制、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管理。
中心承担全校各专业的药理学、生理学、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任务,近年来,学校根据实验教学与科研的发展需要,淘汰了实验室原有的一些质量性能差、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例如:记纹鼓、示波器等,取而代之是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并更新仪器设备。近五年,我中心仪器设备的更新率可达90 以上,明显改善了实验条件,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程序化和自动化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可实现多参数的同步记录,记录和分析同步进行,操作简便,同时使机能学实验的许多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
申购仪器设备之前时,我们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年度仪器预算,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前期的调研工作最少由两人协作完成。对于大型仪器的申购需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科研需求,实事求是地进行仪器实用性和使用率的预测与分析,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论证,同时做出该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合理性、效益性、可行性的评估[2]。了解所需仪器设备的市场情况、性能参数,初步确定满足要求的仪器品牌、型号、价格。通过公平、合理、有序招标竞争,择优选择合适的品牌[3],向学校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此种“立项论证,招标采购”的方式,规范了仪器设备的采购活动,节约了大量经费,保证了采购质量。
仪器设备购入后,实验室管理科、实验中心、教研室共同进行认真严格的验收。首先,认真检查仪器外观包装是否完整,使用说明书、所配备零配件及其他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然后,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需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详细了解其操作规程;最后,实验中心请来厂家技术人员对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使用的统一培训,尽快让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熟悉并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工作条件。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建立设备档案。
为了加强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的管理,提高设备信息数据收集质量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我中心建立了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守则。仪器设备购进后,需对其进行分类编号,建立管理总台账并使用微机化管理,基本信息包括:仪器编号、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单价、厂家、出厂号、出厂日期、购置日期、仪器状态、存放地点、保管人。建立总台账的同时对每台仪器设备建立各自的管理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随机附件资料和软件、安装验收报告、仪器设备简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维修记录、仪器设备所处环境条件记录等。仪器设备台账和管理档案的建立可以随时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现状有充分的动态了解。
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依据,也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我中心始终把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制度、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中心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等作为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依据,并遵照执行。
例如,价格千元以上的仪器都配有使用记录。在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要求每小组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日期、主要内容、仪器使用前的情况、仪器使用后的情况,并由使用人和实验指导教师签字。为了强化管理,将其作为学生实验课考核的内容之一,若学生恶意操作,导致仪器软件或硬件系统故障,将追究其责任。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仪器故障的发生率。
对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指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掌握和指导使用。将详细的、实用易懂的操作规程置于仪器上方醒目的位置,严格要求使用者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这些设备更需要配有使用跟踪记录簿,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技术负责人、实验内容、使用时间、使用前仪器情况、使用后仪器情况、损坏与维修记录、使用人、验收人、保管人等。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是对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心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教学实验常规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实行负责人制。
对在用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要首先做到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其性能、特点,具备一定的维护、保养知识。对常用仪器应做到每周检查一次,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小故障可自行处理,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应尽快联系实验室管理科,请维修人员上门检修,从而避免小毛病累积成大故障。由于我中心实验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动物易掉毛,仪器运转产生的静电则易吸附动物脱落的毛发,所以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周围环境进行清理,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对于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仪器,要求每2~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维护,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此外,每学期教学实验结束后,中心要对所有仪器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测,一旦发现故障立即进行维修,以保证仪器设备100 的完好率。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除及时解决问题之外,还要认真做好维修登记,记录故障现象、原因、维修措施、维修人、维修日期,以提供良好的仪器维修技术资料[4]。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的仪器设备维护技术档案,详细记载仪器的维修记录情况。
目前,我们正逐渐改变旧的管理体制,建立一种仪器集中管理人、统一调配、专管共用的新型管理模式,将教学仪器设备按照各个学科(药理、生理、中药药理、毒理)由指定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并对其进行日常维护,逐渐形成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向全校教师开放,满足他们的科研需要的机制,以使仪器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对于那些主要用于科研的高精尖、贵重仪器设备(如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我们采取集中管理、设备上网、跟踪记录的管理模式,设立了各仪器管理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人,负责仪器管理、使用和维护,并建立了校内、校外人员可共享使用的原则。我们实行的这种专管共用的管理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点:(1)有利于学校从整体宏观发展角度,制定仪器的更新和添置计划;(2)可有效地避免一些低水平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3)资源共享可以提高仪器的利用率;(4)有助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采用网络化管理手段是当前实现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实验中心和学校实验室管理科已通过网络技术相联,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中心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我中心也可以浏览、查询仪器设备账目和实验室管理科发布的相关信息,并同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中心仪器向教师科研开放使用的运行方法也将利用网络化管理手段,如开辟专栏将闲置仪器设备和大型仪器的种类、型号、主要功能、数量、技术指标、设备地点、可对外开放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网上公布,凡欲使用仪器的教师预先填写使用仪器登记表,缴纳预付费用,注册使用密码,网上预约仪器使用时间。设备共享的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可提高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开放服务的积极性,增强维护设备的主动性。我中心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1)实验中心每年定期对管理实验教学仪器、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人员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仪器的使用效率、仪器的完好率、仪器管理者的操作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考核结果可作为年度考核优秀与否的依据之一。(2)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对科研服务部分可与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挂钩,并按照工作量的多少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这些激励政策有利于解决部分实验技术人员待遇比较低的问题,也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3)经常给实验技术人员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如外语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培训班等,从而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使实验教学工作不断得到提升,培训结束后让他们撰写经验总结或论文,对培训效果也要进行考核,并作为实验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依据之一。
实验中心设备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烦琐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尽管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完整、规范、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力度不够,分散在各个课题组的科研用仪器还很难完全由实验中心统筹管理,这样势必会产生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共享程度不够等问题。(2)公用大型仪器设备由中心实验技术人员专人负责,但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实验技术人员待遇较低等问题,还不能做到所有的大型设备完全按照这个方式管理,同时也很难吸引有能力、高水平人员补充到这个队伍中。(3)学生开放性实验的数目还比较少,扩大其开设范围的难度也较大。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还需深入。(4)对教学现有仪器新功能的发掘、自制实验装置的投入和重视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难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研发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如在实验员编制问题上,可采取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办法[5],这两种编制之间应有一定的双向流动性,人员待遇可以采用更加细化的量化式管理,在整体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的前提下,使人员之间待遇的差别细化,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此外,学校或中心可以设立自制仪器研发基金,基金可以用于研发自制实验仪器装置的材料购买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自制仪器装置的奖励基金[6],在实验技术队伍中,逐步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良性竞争氛围,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达到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7]。
随着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仪器设备的购置量逐年增加,仪器设备管理也将更趋于科学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实验仪器设备对学生、教师、乃至社会实现最大化的开放,并逐步向自助式服务管理方向发展[8]。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也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立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在改革及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1]唐满生.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学报,2008(3):163-165.
[2]王新均,王兴文,彭吉霞,等.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538-540.
[3]王建新,何为民,王伟.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心实验室建设[J].中华医学教育与实践,2003(1):119-121.
[4]董海新,甘焕英,张穗生.高校生医类实验仪器的维修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99-401.
[5]温光浩,程蕾.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8-10.
[6]张旭,马文权.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97-399.
[7]朱丽,董先明,杨乐敏.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分析及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310-312.
[8]章斐.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仪器实验室的管理特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