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彦,邱 兰
(1.湖北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2.湖北工程学院 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000)
“社会媒体”时代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考
王恒彦1,邱 兰2
(1.湖北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2.湖北工程学院 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000)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网络形成了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数字共同体”,意味着“社会媒体”时代正式来临。这种社会结构、交往和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给党建工作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导致的挑战、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挑战和党群工作的新形态所带来的挑战。为此,必须创新党建工作。针对这三方面的挑战,要积极加强党建工作,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看世界,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在理论和手段上以创新促党建,并重视网络舆情,打造网络党建平台,开拓党建的网络平台,挖掘网络为党建工作提供的广阔空间,夯实党建工作新的时代和技术基础,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拓新渠道。
“社会媒体”时代;党建;创新;挑战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网络为社会大众构筑了一个崭新的交往和信息传播平台。尤其是在“用户自传内容”的Web2.0兴起后,数字网络的社交功能不断得以放大和强化,意味着基于“数字共同体”的“社会媒体”时代正式来临,每个人都是没有执照的电视台[1]。网络时代人与信息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建立在网络、流动、变化、复杂等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社会秩序崛起,“移动的社会学”兴起[2]。互联网交流展示的是身体不在场情况下的信息互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便携式客户端可以随时移动,这些便携式自媒体工具客观造成了信息传播的随时随地及随机性。任何人对任何热点问题、新闻事件的报道成为可能。报道可能在经过准备的情况下发生,又可能在没有任何预测和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释放完成。在我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历史关键时期,“社会媒体”时代既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更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改革开放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其最深刻的变化就是从过去在封闭环境下搞建设转变为在开放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对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数字革命这一全球性巨变的背景下,因应新技术变革必然要求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认识到“社会媒体”技术带来的既是人们交往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也意味着观念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面对新的挑战,必须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低水平不发达而又向现代社会急遽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既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身处其中的中国人民,必然有着其独特的中国体验。这种体验表现为当今世界唯一一个既历史悠久,又人口众多,在面对共时态的全球化冲击的同时,也在经受历时态的社会转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国家的独特经验。中国体验的独一无二性,其二元性或极化特征的表征领域是多重的,最基本的表现有:(1)传统与现代的颉颃;(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迅疾变动社会诱致的期望值提高与满足感的降低所滋生的不满感;(3)城市与乡村的对峙;(4)东方与西方的冲突;(5)积极与消极的共存[3]。全球化背景下的独特中国体验对正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对其执政党条件下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意味着更广泛更好的历史机遇。
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中,“社会媒体”时代的来临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中国共产党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进入21世纪,世界继续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中国的快速发展既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世界变革的主要动力之一[4]。中国与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频繁地互动、紧密地交融。在全球化时代,信息革命突飞猛进改变国际社会生态。全球手机和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50亿和20亿并持续增长,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脸谱”用户突破6亿。网络助推媒体,微博改变世界,网络技术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技术革命既带来了各国国民交往的便利,也使得国际竞争加剧。各国间对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争夺方兴未艾,对国际话语主导权、规则制定权之争日益升温。
在信息技术革命引致的深刻社会变革中,信息传播呈现出彼此对立的一种矛盾:一方面,全球信息提供商和媒介的垄断与集中导致了国际舆论和信息格局的单一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革命不仅使得更多受教育的民众可以更快地接触到信息,而且自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发布得以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在打破机构垄断的同时,也给信息传播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在国际人文交流和信息传播上,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革命突破了领土界限,外部舆论对一国能够产生强大的异地冲击效应。传统的基于领土基础上的民族国家信息供给以及意识形态塑造方式,受到由于信息流动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对比效应的冲击,处于信息和媒介弱势的国家,其文化主权普遍受到挑战,引发了普遍的文化焦虑现象。而国际社会思潮在吸纳融合各种媒体信息的同时,呈现历史与现实谐振的共时态特征。
国际社会政治思潮呈现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特点。社会层面有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碎片主义、无政府主义、生态主义、怀疑主义、消费主义、末世论、女性主义、平权主义、排外主义、极端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际政治层面有新干涉主义、民主输出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强权政治、全球主义、全球治理、社会主义、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和平发展思潮、各种宗教复兴思潮以及各种政治中间主义思潮等。各种思潮在不少国家国内均能找到一定的市场,每种思潮的活动几乎都呈现出内外联动的特点。多样复杂的思潮传播客观上要求各国国民能冷静理智地对话和倾听。但近代以来的世界交往史表明,自有国际关系的几百年来,国际社会在致力于探讨促进各国国民相亲的国际关系教育上基本是失败的。长期以来,种族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相互妖魔化教育、东方主义叙事、冷战思维教育、“普世价值”教育等国家间关系教育哲学和理念,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支配着国民的国际关系教育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为人类相亲的知识文化障碍。这类知识不是在帮助人类互相欣赏,而是加剧人类的相互仇恨[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20世纪后期及21世纪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由此,领导中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必然更加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既来自各种政治力量、学术机构和经济组织,也有普通的观察者。外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理论、政策实践以及其执政下的政府政策等基于各种心态动机都必然怀有浓厚的兴趣。仅从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来看,每年来华旅游的就有上亿人次*2014年1月7日,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发布的数据称,2013年1-12月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9亿人次。,全世界有5000万人在学习中文,有来自近200个国家的27万学生在华留学。在发达的社会媒体时代,他们的声音、诉求塑造着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印象看法,而世界的反映也反过来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所构成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党地位的确立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张争论和较量的历史中作出的历史选择。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充分说明:因为不触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根基的改良主义失败了,中国人民才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因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各种方案失败了,中国人民才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因为其他各种政治力量都无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和民族独立、解放与复兴,唯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才使受尽屈辱、濒临危亡边缘的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才向世人彰显和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其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世所罕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90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6]
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地位是毫无疑义地,具有历史的正当性。中共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为其执政地位提供了现实的合理性基础。但必须看到,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经过了很多曲折,走过了不少的弯路,犯了很多甚至非常严重的错误,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也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体制改革转轨还没有真正完成的情况下,大量存在着部分党员特别是党的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脱离群众,违背党的宗旨的事情,“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都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从而,给党的建设敲响了警钟,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成就和当代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很容易激发人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伟业中。但我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中因为经验不足、理论不成熟以及制度不完善而犯下的种种错误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挑战党的权威,否定党的领导。尤其是利用网络以所谓研究、反思的形式放大过去的错误,质疑党的领导成为“社会媒体”时代动摇党的领导的新形式,党建工作必须正视挑战,回应质疑,开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占领新的媒体平台,积极展示党的正面形象。
3.“社会媒体”时代党群关系的新形态对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提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7]并郑重指出,领导者如果“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么,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8]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9]。
而在网络时代,人民在相当程度上以匿名、虚拟化的网民形式显示自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截止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9.7%和44.1%,相比2012年均有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0.8%和1.8%,而手机上网比例却保持较快增长,从74.5%上升到81.0%,提升6.5%,2013年中国新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互联网普及率虽然增幅放缓,但“使用程度加深”。互联网发展还表现为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收益率下降,而类似微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即时通信平台应用发展稳定。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收益率下降9.2%。但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却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收益率高达86.2%。移动即时通信提供的信息分享、交流沟通、支付、金融等应用平台,极大提升了用户粘性*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
新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网民热衷于信息的传播,规模庞大、来源广泛的网民群体,其经历、阶层、年龄层次、地域范围以及学历层次和收入水平等都有相当大的不同,他们的世界观、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一个精英和草根零距离接触交流的平台。他们的意见看法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网络舆论一定意义上代表群众的心声。
对党建工作来说,“社会媒体”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在规模庞大的网民监督参与下,党政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或不当言论,很容易曝光于网络,正确对待和处理网络的声音,是“社会媒体”时代处理好党群关系的新领域,也是党建工作的新挑战。近年来,不断爆出的网络举报都印证着新技术自媒体在反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网络问责在“倒逼”制度问责,民意政治“倒逼”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10]。这既加大了我党反腐倡廉建设的透明度,也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社会媒体”时代,对热点事件的报道追踪尤其挑战党建工作的绩效。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这样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以及普通民众对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工作的报道都体现了微博等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媒体会表现出:1.瞬间聚焦,2.疾速扩散,3.热点唤起,4.叠加互动,这样四种效用。对自媒体微博传播过程的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纯粹与复合相交织的复杂变动局面[11],从而给事态发展的可控性带来了不可预知性,对决策部门的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一些重大公共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厦门PX事件”、“四川什邡事件”、“重庆雷政富事件”、“江苏启东事件”、“甘肃陇南事件”、“浙江海宁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由自媒体传播对党政部门决策施加的深刻影响都说明了社会媒体时代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的重要作用,基于新媒体的民意政治正在深刻地影响中国政治的进程并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12]。
由于互联网改变了个人、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交流和行为方式,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媒体”时代信息和网络舆论对一个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脸谱网和推特网的作用已经证明了互联网即时通讯功能对国家政治的意义。因此,党建工作必须正视“社会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创新党建工作。
1.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看世界,用积极的党建工作正面展示中国自信。吉登斯在谈到技术变革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时,曾深刻指出:“在当代社会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互动在空间上的扩张和时间上的压缩已成‘时空交汇’的最显著特征。在现代,社会互动的全球化性质与降低在场可得性距离的新媒介的发明携手同行。”[13]各种自媒体工具的出现无疑即为这种时空压缩的表征,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是全球元进程。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影响与物理空间快速分离,完全超越物理和社会空间的障碍,包括国家的界限、文化的隔阂、时间的限制,信息技术在促进时间空间的分离上决定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建立了一种更加广泛和深刻的人类相互关联,不断强化的相互依赖。“社会媒体”所构筑的“数字共同体“展现的是一种流动的空间,这种无时间的时间和无位置的空间引发了空间转型,助推着社会系统和关系的脱域及去本地化,从而也就重塑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14]。超越国家、全球性社会空间的出现以及其日益增加的主导功能造成了资本、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全球流动。人际交往的基本信任基础也因此有了根本的改变,吉登斯区分的两种信任形式:对他人或面对面承诺的信任和对系统或非面对面承诺的信任自然转换为“建立在抽象系统上的‘软’信任取代了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硬’信任”[15]。
面对由技术变革引发的深刻的社会交往方式变革,党建工作必须进行观念和方式的创新。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16]52同时,也要以积极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对话,正面展示中国自信。
所谓中国自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始终坚持,倍加珍惜。这也是我们党所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早在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就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十八大重申,“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习近平8.19讲话中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文化一体化。”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了解和参与世界的目的,是要为我们自己服务,是要更好发展我们自己。如果在国际比较中丢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那这样的比较就没有意义了。”“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给我们的自信就在于“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作出的贡献也就越大”。
“社会媒体”时代,党建工作完全可以运用各种自媒体工具给世界展示我们的积极正面形象。一方面,我党可以运用社会媒体工具把党的思想和理论创新工作以新颖有趣、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把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可视化、形象化的形式传达给世界,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可以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和善朴质的品行用新技术手段展示给世界。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2014年4月4日,漫画家就迅速画出了一幅酷似习近平的温厚有力的雄狮漫步图。4月29日,正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就展示了新中国五代领导人的漫画像,形象又可爱。亲民的形象宣传可以很好地正面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友好形象,这其实就是“社会媒体”时代创新党建工作的良好形式,也是党建工作中思想解放的具体体现。这种亲民形象展示将极大促进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好感,从而有助于增加对中共的信任。
2.加强党史研究和宣传,以理论和手段创新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伟大奋斗历程时指出,我党“遇到困难和风险,勇敢正视、正确应对,攻坚克难、夺取胜利……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所以能够不为一切困难所吓倒、不为一切风险所征服,而终能不断地开创出一个又一个胜利局面、不断地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历史逻辑”[6]。从建国以来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7]他曾经语重心长地强调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8]。
在党史研究和宣传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
在党史研究和宣传中,特别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借口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犯有各种错误而否定党的领导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表现;同样,因为要坚持党的领导,而不敢研究甚至否定党曾经犯过的错误,否认党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严重的各种党内斗争,把党史涂饰成一贯正确和谐的绝对“左”派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都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党史研究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就必须“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19]。
做好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是党性原则的体现。通过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可以“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6]。党史宣传教育,可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我们党光辉历史的认识,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20]。因此,在党史研究中,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的同时,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在信息网络时代,尤其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性的要求,是党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3.重视网络舆情,打造网络党建平台,把群众的呼声视为党建立足点。在党群关系上,毛泽东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21]“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22]。
“社会媒体”时代,由于移动自媒体的出现,移动网络平台已经成为网民群众监督党政各级官员的重要渠道。从“周久耕事件”到不断爆出的“表叔”、“房姐”,从网络举报刘铁男,到2013年前《山西晚报》记者李建军在网上向宋林发出公开信,并进而在网上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宋林,网络反腐成为我党党建展开的一个重要群众参与渠道。网络举报在促进反腐斗争的同时,还极大地震动了官场,对官员具有很强的震慑警告作用,从而约束了官员行为,压缩了其贪腐、失职或渎职的空间。而在2007年厦门PX事件、吉林化纤职工“中毒”事件、2008年上海磁悬浮事件、2009年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陕西凤翔血铅事件、2012年江苏启东“反污染”事件及2013年河北沧县“红色井水”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浙江海宁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网络舆情则凸显了新媒体对党建工作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后的党建应该充分重视网络平台,不仅对网络舆情要充分关注。更重要的,还要把党建工作平台设立在网络上,让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成为传递党的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优秀共产党员的现代化渠道。
“全部历史的过程”不是由那些自命不凡的思想家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23]。毛泽东也反复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群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24]“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5]“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26]“社会媒体”时代的党建工作更应该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我党还存在相当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情况下,重视网络舆情,构建党建网络平台,与网民平等对话,回应网民的关切是“社会媒体”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崭新体现,可以展示党的优良作风。
在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建工作时,必须正确区分网络造谣、诽谤中伤与正常监督的界限。适时适度地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党建工作,加强群众监督不仅可行,而且非常必要。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党政工作人员作为人民公仆,其本身就必须生活在人民群众的关注下,借口保护隐私而拒绝人民的监督,甚至扬言以法律手段起诉监督举报人,对人民实行恐吓,则不仅有违党的宗旨,更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必须受到严惩,为党建工作开辟良好的社会氛围。
基于网络技术的社会交往已经彻底突破了我们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引发了人们知识学习、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革命,对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其执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就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媒体”时代对党建工作的冲击,并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与平台。
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时,应该充分认识网络虚拟空间中人们交往的一些重要特点。在网络平台上,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很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这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生活往往会构成重大冲击。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认为,“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倾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这说明,本来就有某种倾向的个体在参加群体讨论后会固化自己的最初倾向并逐步走向极端。网民可以选择偏好的网络论坛、QQ群、微博平台进行交流,网民更容易找到自己有归属感和共同爱好和话题的群体。群体极化现象更加凸显。桑斯坦对60多个政治网站的随机研究发现,群体极化倾向在网上发生的比率是现实生活中的两倍多。这充分说明了构建党建工作的网络化平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疏导社会不良情绪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宣传,创新理论研究,在“社会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一项非常迫切的现实任务。对于科技发展所引发的冲击和危机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把握,“科学文明进入了一个它不再只是科学地认识自然、人和社会,而是去认识它自己、它的产物、影响和错误的阶段”[27]。构建网络党建平台,创新党建工作的观念、方式和手段,把网络党建平台打造成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宣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宣传党反腐倡廉政党建设的成就的一个网络新阵地,使党建网络平台成为弘扬时代正能量,吸引网民眼球的中心,发挥其正面的网络极化作用,正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
对于数字化网络基础上的社会交往平台,我们还必须特别重视其背后存在的“数字分化”。“政府所面临的一种潜在可怕威胁来自于网民分裂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两部分,下层阶级和主流社会之间的鸿沟实际上随着新的传播系统的普及而扩大了,这种大峡谷一样深的信息鸿沟最终会威胁民主。”[28]数字鸿沟源自知识的不平等,它阻碍了良好接触各媒介的通道。但“社会媒体”时代的数字分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因技术而产生的新媒介渠道的差别,即“第一层分化”。它在应用者中间还会产生因为使用形式不同而导致的不同规模利润,即“第二层分化”。在线媒体创造的虚拟化社会空间地理决定了人际交往的新形式,“富人”与“穷人”表现为你要么成为媒体社会的一部分,要么因缺乏媒体交流能力而被排除在这个社会之外[14]。这将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社会分化,“社会媒体”时代的党建必须特别重视这种数字鸿沟,在创新党建工作新平台的同时,通过兼顾媒体社会另一类“穷人”扩大党的影响,提高党的社会号召力。在我国,由于教育的不均衡,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存在很大差别,从现实网民的表现看,我国公民是很好的信息接受者,但“第二层分化”表现突出,党建在这里可以找到其极大的发挥空间。不能仅仅把党建网站创建起来做必要的维护就以为是创新党建工作了,应该深挖网络信息、社会媒体等对党建创新的意义。要深刻理解信息传播方式变化背后的功能性替代转移,理解新技术手段和社会媒体工具平台对人们交往认证形成上的意义,要以不断创新的形式手段吸引群众、教育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把“社会媒体”时代党建工作创新视为攸关我党能否顺应时代技术特征变化争取群众,提高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巩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关键,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要之举。能否在“社会媒体”时代掌握主动搞好党建创新,是党的生机所在,关乎党在未来的生死存亡。
在充分认识社会媒体等网络平台对人际交往和社会交流的积极作用时,也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存在其短板和弊端。在网络监督和问责中,其有限性和偏差性已经表现充分,需要我们的警惕。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平台毕竟只是虚拟的社交空间,虽然虚拟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的互动可轻易实现并对现实生活发生重大影响。我们仍然必须更为重视现实的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党的宣传教育建立在人民群众鲜活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从根本上说,创新党建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16]53。“社会媒体”时代的来临将为党的建设,吸纳优秀人才创造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好创新发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07.
[2] Urry J.Mobile Sociology[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0,51(1):185-201.
[3] 周晓虹.再论中国体验: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J].社会学评论,2013(1):14-21.
[4] 杨洁篪.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写在《国际问题研究》改版之际[J].国际问题研究,2011(5):1-6.
[5] 苏长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8):4-19.
[6]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09-05(1).
[7]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8]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55.
[9]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1-21)[2014-06-20].http:∥cq.people.com.cn/news/2014121/201412112405555554075.htm
[10] 周亚越.网络问责的效应:有效性、有限性及偏差性[J].社会科学战线,2013(9):169-173.
[11] 毕宏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J].重庆社会科学,2013(4):50-57.
[12] 刘岩,邱家林.转型社会的环境风险群体性事件及风险冲突[J].社会科学战线,2013(9):195-199.
[13] 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权力、财产与国家[M].郭忠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40.
[14] 卡雅·蒂姆.环境与数字技术——全球元进程与社会变迁[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4(3):77-85.
[15] Swain C,Tait M.The Crisis of Trust and Planning[J].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07,8(2):236.
[1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1).
[18]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1).
[19] 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7-22(1).
[20] 习近平.会见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和中共党史学会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2011-02-27(1).
[2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
[22]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78.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18
[2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2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2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27]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94-195.
[28] 阿尔文·托夫勒.力量转移:邻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M].刘炳章,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71.
(责任编辑:张晓军)
Reflections on Bringing Forth New Ideas for CPC’s Construction in the Era of Social Media
Wang Hengyan1, Qiu Lan2
(1.SchoolofPoliticsandLaw,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2.Library,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Based on the internet technologies, digital network has formed a new social organization-digit community, which means that the era of social media is coming. The revolution in social structur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as brought about three challenges: interaction between CPC and exterior society, the interweaving of history and reality, and the new form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members and the common people. Therefore, it is required to bring forth new id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To meet the three challenges, the CPC is obliged to strengthen its construction, look at the outside world with toleration and open mind, strengthen the study and propaganda of CPC’s history, make innovations in theory and measures to gear up party’s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need for CPC to attend to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create party’s construction platform on the internet, develop internet platforms and excavate new wide space for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rammer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new technological era so as to open up new channels to enhance party’s holding power capability.
era of social media;Party’s construction; bringing forth new ideas; challenge
2014-06-25
王恒彦(1970- ),男,湖北钟祥人,湖北工程学院政法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
D26
A
2095-4824(2014)05-0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