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济思想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4-04-08 14:07郝晏荣周振国
邯郸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荀子思想经济

郝晏荣,周振国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是特立独行的大儒,是先秦思想的批评者和综合者,也是轴心时代最后一位思想大师。这样一位重要的思想人物,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遭受着极为不公正的待遇。在儒家的道统谱系上,荀子被贬为异类,不入儒家传统的光荣榜;近代以来,由谭嗣同开始,荀子的思想被列为秦始皇专制政治的辅助品,成为启蒙思想者的批判对象;建国以后,特别是批林批孔时期,荀子又被极度扭曲性的、漫画化的吹捧,他的众多可贵的观念又被变相地糟蹋。即使在今天,荀子思想的真正精华也未被人们完全认识。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荀子为后人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思想资源,但后人似乎只对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认识论思想、唯物主义观念等感兴趣;翻开有关荀子的研究成果,重要内容都集中在上述几个领域。这给人们一种印象,仿佛荀子本人仅仅是一个哲学家,他留给后人的思想遗产仅仅集中在人性论、认识论几个方面。

但是,荀子本人并不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李泽厚说:“如果说,孟子对孔学的发扬主要在‘内圣’,那么,荀子则主要在‘外王’。”事实上,作为一个有志于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者,荀子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有关经邦济世的言论,这些言论构成了荀子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这些思想本应该成为后人研究荀子的主要内容,但是恰恰相反,后世之人对这些内容大都不太关注,更少有人对此作深入的探讨。举例来说,由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最经典的专著,该书对荀子的思想非常重视,荀子的思想研究在该书的第一卷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有关荀子的内容包括天道观、心术论、认识论、逻辑思想、人心论和礼乐法术论、对诸子的批判等等,唯独没有荀子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李泽厚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中,把荀子与《周易》、《中庸》放在一个章节里,该书也没有对荀子的经邦济世思想给予应有的关注。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上册,在第九章讲到了荀子,该书研究了荀子与孟子的思想关系,研究了荀子的思想特征,介绍了荀子的天论、性恶论、认识论、逻辑思想等等,其中也谈到了荀子的政治思想,其要点有:1、君道与臣道,即君臣关系。荀子认为君必须有尚贤使能的本领,君必须做到能群善群,使人民“群居和一”,不争不乱;荀子认为臣有四种,态臣、篡臣、功臣、圣臣。臣子必须忠君,但忠有大忠、次忠下忠的不同。荀子认为,能够以德感化君王者,谓之大忠;能够以德补足君王之不足者,谓之次忠;能够诤谏君主者,谓之下忠。那些贪图个人私利,不顾及君王荣辱的人,就是国贼。以这样的标准衡量,周公可谓之为大忠,管仲就是次忠,伍子胥只能是下忠。臣之事君,除了忠的职责外,还有谏、争、辅、拂之论。按照荀子的说法,有勇气向君王进言,用则留,不用则去,此为之谏;有勇气向君王进言,用则留,不用则死,此为之争;能够联合群臣,制约君王的权利,最终解国家之大患者,此为之辅;敢于抗君、反君,并由此使国家转危为安,成国家之大利,此为之拂。从这些观念可以看出,荀子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君主专制主义者,在荀子眼里,君有君的责任和地位,臣有臣权力和尊严。君臣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尊卑关系。2、君道与民道,即君民关系。荀子在这里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这即是我们后来经常提到水与舟的关系。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还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以此言论来看,荀子是一个典型的民本主义思想家,在君民关系上,荀子不仅旗帜鲜明地认为民贵君轻,而且宣称人民有反抗不道君主的权利,人民还有革命的权利。3、富民与强国。国家的富强问题既是荀子政治思想的内容,也是荀子经济思想的内容。该书认为,“荀子是先秦儒家中,第一个积极而正面处理富强问题的儒者”,荀子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做到使人民富裕,“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并进而认为,这是荀子对儒家传统的“藏富于民”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在介绍荀子政治思想的时候,该书还提到了荀子的经济思想,该书认为,“荀子提出一个古老的经济原理:开源节流。节流就是节用,开源则在裕民。”可惜的是,该书对荀子的这一经济原理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解释。

李振纲在其《中国古代哲学史论》一书中,曾专辟一节,介绍荀子的“治国之道”思想。认为荀子的治国之道主要有以下内容:礼法并用,尚贤使能,强本节用,富国强兵,坚持法先王与法后王的统一。该书认为“荀子以儒家思想为根本,并吸收了道家、法家思想的某些内容,为秦汉以后封建宗法社会的哲学、政治、伦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上述专门的思想史专著中对荀子的经济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忽略的同时,一些经济史专著对荀子的经济思想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提到的是胡寄窗三卷本的《中国经济思想史》。该书初版于1962年,以后多次再版。该书按照现代经济学的体系,从生产、分配、贸易、消费、财政,这几个角度,对荀子的经济思想作了系统的分析。在生产概念中,胡寄窗认为,荀子的生产概念有分工、生产奖励和保护财富生产的本源等几点内容。荀子是一个旗帜鲜明的重农主义者。在分配概念中,该书认为,荀子在分配问题上,不仅未提出均贫富的要求,并肯定贫富差异这一现象之存在是合理的。荀子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贫富差异的必要而合理性,为新兴剥削阶级提供思想武器。在贸易问题上,荀子认为,贸易的作用在于使财货流通。因有贸易使财货流通,然后各行业的从事者才能获得别人所生产而又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荀子在当时就已经提出了世界贸易的观点。在消费问题上,荀子提出了“节用崇俭”的观点,认为过度的节俭会阻碍赏罚制度的推行,最后会影响财富的生产。该书还认为,荀子的消费观点也渗透着极强烈的阶级意识。在财政问题上,荀子的观念与早期儒家的主张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说是儒家“藏富于民”与法家的“国富而民贫”观念的折中。作者认为,荀子的经济思想的特点是:第一,荀子肯定人的欲望的重要性,认为人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的。虽然荀子对人的欲望持保留态度,但总的来说,荀子对人的欲望是肯定的,认为人的欲望大多都是正当的,应该被满足的。这是荀子经济思想的基础。第二,荀子是一个非常乐观的经济学家,他对满足人的欲望和消费,都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他鼓励消费,鼓励世界贸易,也是因为他对当时的社会生产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作者认为这反映了荀子所代表的新兴的地主阶级对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自信心。第三,该书认为,荀子的经济思想并不成熟,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荀子作为一个儒家思想家,始终不敢抛弃把伦理规范放在首要地位的传统思想,这就使他在经济思想的成就上受到一定的局限,不能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思想家。作者提出,荀子的经济思想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超过孔孟的经济思想,但是没有达到墨家经济思想的水平,更不能与管仲的经济思想相比。作者又认为,在先秦诸子中,舍管墨外,即以荀子经济言论为最多,荀子以成熟的地主阶级理论的代言人资格出场,观点明确,自成系统,而且是正面的提出一套“治理封建国家”的办法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我们要提到的第二本有影响的经济史专著是赵靖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该书也专辟一章研究荀子的经济思想。该书认为,富国论是荀子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荀子经济思想最有特色的内容。荀子的经济思想就是完全围绕富国论这一理念展开的。荀子富国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消除了前人在富国和富民问题上的矛盾和混乱,在概念上把富国、富民联系和统一起来。荀子对“富国”下的定义是“兼足天下”或“上下俱富”。对实现富国的途径,荀子将其概括为“强本节用”这一公式。所谓“强本”,是指发展社会生产,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所谓节用,则是指节约消费,尤其是指节省国家的各种用费。实际上,先秦诸子普遍重视节用、崇俭的问题,只不过荀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节俭同生产的发展和增长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思想家。该书认为,富国论既然是荀子经济思想的核心,那么,荀子对各种经济问题的论述,都是环绕“富国论”展开的。比如荀子的以“重农”为主要内容的“强本”论,实际上不过是“富国”论的组成部分,是富国论的继续和深入。荀子的以“制礼明分”为纲的分配论和以“开源节流”为基本原则的理财论,都是以富国论为基础的。”该书阐述荀况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是“强本”,这是先秦最有代表性的重农思想。重农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传统在先秦时期已基本形成,先秦诸子几乎无不重农。荀子的“强本”论,比先秦其他学者的重农思想都更完整,更丰富并有更高更多的理论水平,是先秦最有代表性的重农思想。荀子吸收、综合和改造了他以前的各家重农思想,把先秦的重农思想发展成一个既包括生产技术,也包括经营、管理制度,既有详备的政策、措施,又有理论的说明和论证的完备的体系。该书提出,荀子重农思想,克服了秦晋法家那种片面强调贵粟的狭隘观点,在荀子重农思想里,重农只作为富国的手段,而不再直接同战事结合,不再从属于战争。该书认为,荀子重农思想中最深刻、最精彩的内容,是他对农业和工商业之间的关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作的理论分析。荀子主张在重农的同时对工商业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政策。他提出了“工商众则国贫”的论点,主张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规模和从业人数,“省工贾,众农夫”,以保证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社会财富该怎样分配,分配的原则是什么?这也是荀子经济思想的内容之一。荀子的“制礼明分”论正是为回答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该书提出,荀子为即将建立的帝国设计了一套颇为完整的理财学说和制度、政策。有些理论不仅为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运用,甚至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荀子理财学说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开源节流”的原则,这一原则自经荀子提出,就成为千古理财工作的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第一,荀子认为,社会经济与财政之间的关系是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第二,荀子指出,增加国民财政收入的唯一办法是发展国民经济,绝不能单纯依赖增加税收的手段来充实国库。第三,荀子还认识到:财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有重大的反作用。荀子为实现“以政裕民”所提出的各项财政、税赋政策,基本上都属于“轻徭薄赋”的范畴。

该书最后认为,荀子在古代经济思想史上是重要的承先启后人物。荀况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和发扬了他以前的儒家经济思想的传统,并且吸收和借鉴了墨、道、法、名各家的积极内容,对儒家的经济思想加以丰富和改造。他的经济思想综合了先秦经济思想的主要成果,开启了秦汉统一后的经济思想方针方向。

除了这几本专著,还有许多研究者发表了有关荀子经济思想的论文。第一,关于荀子的经济管理思想。陈志忠认为,在先秦思想家中,荀子、商鞅和韩非都是性恶论者,其观点有点类似于西方行为科学中的X理论或经济人理论,即都把人看作是本质上的经济人。因此在管理上都强调重赏重罚。孟子则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管理的原则应该是施行仁政,其管理原则是应该多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这有点类似于西方行为科学的Y理论或超Y理论。这是荀子经济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其次,荀子认为,国民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从根本上实现富国富民、上下俱富。荀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系统论证富国富民的思想家。他认为富国与富民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它们都是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先富民而后富国。其三,在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上,荀子提出必须轻徭薄赋,开源节流,并以此作为财政调控的原则和促进社会生产的手段。其四,荀子认为各项生产活动必须适时,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适时是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刘玉平认为,荀子的经济管理思想有下列特色:其一、强国富民的管理目标,“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荀子强调“裕民”是富国强国的首要条件。其二、礼法并重的管理方法。荀子认为,“隆礼重法,则国有常”。其三、经营和治国应具备一定的精神,这就是:超越、不懈、求精、节用、务实。其四、所经营和管理的企业应有的良好形象。其五、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经营环境。

第二,关于荀子的消费思想。尹世杰提出几个观点:一、消费欲望论,荀子认为:欲望是人的生理机能,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欲望不断产生,不断要求满足,对社会上的消费品和劳务产生各种需要,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孔子、孟子都承认人有追求富贵的欲望,但把欲望看成是消极的东西。荀子则对欲望持肯定的态度,并加以渲染,这在认识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二、等级消费论,荀子主张各贵贱等级都按照自己等级的条件尽情满足欲望。三、强本节用论,荀子提出,要“节用裕民”,认为节用是富国裕民的好办法。荀子反对纵欲,反对人为物役。杨韶昆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荀子的消费观。他提出荀子的消费观有:一、“天下尚俭而弥贫”的适度消费观。荀子认为过度节俭必会引发贫困,并趋向于恶性循环。由此,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应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鼓励百姓满足正当的物质需求。二、“节用以礼,消费等差”——荀子的节度消费观。荀子认为财富应依照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等级身份不同进行有差等的分配和消费。他维护等级差异存在,反对财富平均分配。三、“节用固本,裕民富国”——荀子的独特“积累”消费观。在荀子的“节用——固本——裕民——富国”的逻辑思路中,可以看到,虽然荀子消费伦理思想的重心在于富国,但却是把富民当做富国的前提。

第三,关于荀子的重农思想。侯辉认为,荀子重农思想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的作用特别重视,肯定人能利用规律,改造自然,来为人类谋福利。二、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工商业。认为农业是“财之本”是国家的经济基础。三、重视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荀子强调:1.政府要设立专职官吏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2.发展农业要遵守自然规律;3.政策兴农;4.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和条件的改进。夏祖恩则探讨了荀子的农业文化思想。他提出,荀子的农业文化观有:其一,重农轻商思想。荀子提倡轻摇薄赋,与民休养,不要影响农时,这样国家就富足强盛,从农业政策上保护农民,把重农与政事联系起来,既力主实行重农政策,又认为重农政策有助于国富民强。其二,清官明君意识。清官明君意识,就是希望国君贤明,官吏清廉。荀子认为如果君王是贤明讲仁义的,那么农民就会努力去耕种。荀子把君王的贤明与农业生产,经济活动联系起来,表明荀子的清官明君意识有所深化。荀子倡导明君清官是全面地体现了诸子百家的农业文化思想意识,构成中国未来的传统思想。其三,崇拜天命之心态。天命观念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荀子在天命观问题上没有其他先哲那样强烈,甚至还讲些有悖于天命的言论,然而综观其全部思想,荀子基本上也仍然存在崇天意识,只是,荀子的天命观比诸子百家表现的更隐蔽、更深层,因而更神圣化。

第四,关于荀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周晓勇,宋青平提出,一般观点认为,通过鼓励消费发展经济这一思想发轫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其实早在 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荀子就曾提出他惊世骇俗的光辉论断“天下尚俭而弥贫”的消费理论。荀子的消费理论有两个侧面。首先,他反对奢侈消费,认为“本荒而用侈,则天下不能使之富”。其次,荀子否定过度节俭说。他坚决反对墨家“天下尚俭”说,按照荀子看来,百姓一旦贫穷必将引发一种积贫效应,他说:“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也就是说,劳动者一旦陷入贫穷,那么,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条件趋于恶化,劳动效率随之降低,且劳动者必然缺乏对劳动工具进行改进及对土壤加以改良的经济能力,在这种情形下,非旦谈不上进行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亦难以维持。在这里,荀子揭示了贫困恶性循环的现象。当代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则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于此可见荀子对经济现象敏锐的洞察力。荀子认为过度节俭必会引发贫困、并趋向于恶性循环。由此,要促进经济发展,就应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鼓励百姓满足正当的物质需求:“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他的消费观的实质是鼓励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从而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这一闪光的经济思想出现在封建社会早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西方早期的一些经济学家偏重于抑制消费,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资本直接增加的原因是节俭。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消费理论经过曲折历程到凯恩斯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这里,荀子思想其实早已经接近或达到西方现代经济思维的水平,在对经济运行规律内核的认识上,完全具备了与凯恩斯对话的境界。盖元臣也认为,荀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具有重要价值。荀子高瞻远瞩地看到社会分工的必然性,提出以“礼义制利”的思想,将儒家伦理融入到商业文化中,倡导商业诚信。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提出了“圣王之制”、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今天我们应当积极地吸收荀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关于荀子的生态经济思想。吕慧燕提出下列几点:(一)天人和谐、“天行有常”的自然观是荀子生态经济思想的基础。荀子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以“道”为根据的和谐平衡的有机系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荀子认识虽然直观而朴素,但隐含现代生态经济的自然观:人类社会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调节机制,无论如何都不能突破自然已经给人类设定的生存底线的约束,不可肆意妄为。(二)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资源并重的思想蕴涵经济可持续发展观。虽然荀子所处时代没有生态危机的出现,但他已认识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两者相持而长”,即发展经济和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重的生态经济思想,指出应利用生态规律发展生产。他主张经济运行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将合理开发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结合起来,使生态保持动态平衡。这样就形成中国古代朴素的发展经济与资源利用有机结合的可持续生产观,与现今经济发展强调协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的理念十分相近。(三)节制欲望、适度消费的思想蕴涵生态消费观。在天人和谐的自然观导向下,荀子提出“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的适度消费观。在“御欲”的欲望观基础上,荀子明确提出“节用”的思想,即节约消费,通过国家规定,适当限制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动。这种通过“节用”为再生产提供积累、把消费与再生产联系起来考虑的节用消费观念,不仅高于先秦其他思想家,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都是罕见的。

第六,关于荀子的财富观。黄娟认为有下列几点:(一)荀子财富观的理论基础:欲不可去,以心治性。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荀子既承袭了孔孟思想又超越了孔孟。他不仅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财富,而且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充分肯定追求财富的“欲”存在的必然性。(二)荀子的财富创造观:以义制利,以义取利。荀子主张以义制利、以礼养欲,即以礼义、道德来确定度量分界,调节人们的欲望,使其达到义与利的和谐统一。荀子主张追求财富须以义为取舍标准,以义制利、以义取利。对个人而言,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因贪图私利而弃义忘义。对国家而言,君主要怀义,要以政裕民、轻税薄赋,以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富民富国。(三)荀子的财富分配观:德必称位,位必称禄。荀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也承袭了儒家传统,将财富的合理范围界定在社会阶层的等级线上,主张按照社会阶层来确定应得的财富,社会阶层越高享受的社会财富就越多。而社会阶层的划分又是以德能为考量标准,这就形成了禄随位、位随德的阶层化原则。(四)荀子的财富消费观:以礼节用,善藏其余。在荀子看来,“节用”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节用旨在防止人们过度消费,这样既能减少当前生活费用的压力,也有助于增进人们未来生活的需要。他主张君主应该节用。如果君主节俭,那么省下来的费用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积累更多的国民财富。荀子还主张政府要精简官吏人数。政府的功能是管理,其经费主要不是用于生产性消费,若财政支出奢侈无度必然伤国。当然,无论是君主生活节用、政府经费节用还是军费节用,他都主张节用以礼。无礼不可以治国,隆礼则可以富国。

第七,关于荀子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一)荀子与亚当·斯密分工说之比较。胡义清认为,荀子、斯密都把人逐利为已的本能作为分工的起点。斯密与荀子视人逐利为已的天性是分工的最初动因,这对通过提高人们的收入来深化分工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主张忽略了分工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掩盖分工在私有制社会中的阶级性,为不合理的分工辩护。另外,斯密的论述中分工只是人自发追逐经济利益的产物,而荀子涉及了分工产生的社会原因:无分则争。为了维护统治,确保社会有序而分工,这导致了荀子和斯密分析分工的不同视域。促进分工的措施。经济维度上,荀子和斯密提出发展农业、交通运输业,兴商贸。斯密从产业结构和技术的维度考察农业,看到农业的价值和劣势。荀子把农业看成是国富的本源。再次,他们都要求兴商贸,培育市场体系,对政府活动的范围有所限制。在伦理法制的维度上,荀子提出借礼义法度来巩固分工,其目标是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这一点与斯密维度不同,形成荀子分工说的不同范式,荀子认为借助分工可明确个人的职业、地位,让个体知道自已的权利与义务,这会产生多种积极效应。斯密则凸显分工在优化经济方面的功能。认为分工是导致经济增长的唯一原因。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荀子与亚当·斯密的分工说都是特定时代商品经济繁荣在理论上的反映。在他们看来分工是人们逐利为已的结果。二者都希望扩大分工,但是他们观察分工的视域是不一样的,荀子考察分工最终是为整合社会秩序,而斯密考察分工是为了增加国民财富。荀子注重政治伦理法制等经济之外的因素在分工上的作用。而斯密则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根据经济自身规律来扩大分工。(二)荀子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豆建民认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诺思将制度因素纳入新古典的约束框架,尤其将曾被当作经济体系“外部条件”的非正式的制度(如习俗、习惯、伦理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也纳入自已的研究课题,从而拓展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使经济学从只研究“利”延伸至也研究“义”。如果我们从这一视角来看待荀子的经济思想,那么,我们就会拓展关于传统经济思想的研究领域。1、关于荀子的分析起点与逻辑。荀子以他关于人性好利的“性恶论”作为逻辑前提,通过“性伪之分”和“性伪之合”的分析,推断出人类要完善人性必须而且可能接受后天教化,接受教化的过程即“化性起伪”的过程。尽管时代背景和用语不同,从这一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荀子与诺思相似的分析,荀子的基本假定是人性好利,人之所以能向善表现出非利己行为,是因为后天教化改变其观念的结果。2、关于非正式的制度与正式的制度。荀子的议论中尽管缺乏外部效应、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等方面的分析要素,但他确实触及到了有关制度的某些方面,他的礼法思想可以视为他对非正式的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早期认识,尤其体现在他对非正式的制度的作用的分析中。荀子对礼法“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礼中有法,法在礼中,礼法合流。(2)礼教为主,法治为辅。(3)差别性的礼和法。荀子认为“由士以上则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3、关于非正式的制度的作用。荀子对于非正式的制度的作用的分析集中反映在他对礼的论述中,他的分析方法尽管不同于上述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但却有着他自己的独特性,并得出了与此类似的结论。比如(1)伦理道德规范可以制约个人的利己性。(2)伦理道德规范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3)伦理道德规范可用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性,等等。

以上内容是我们对荀子经济思想研究的回顾。下面谈一下对荀子经济思想研究的期待和展望。在前面我们就已经说过,对于荀子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我们对他的关注是很不够的。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把荀子当作一个哲学家,在人性恶人性善、唯物论唯心论、儒家法家等问题上纠缠不休僵持不下,以至于忽略了荀子思想的核心的、主要的内容。实际上,荀子作为一个有志于经邦济世的思想家,他的治国理念和思想肯定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主要成分,他的经济思想要比其他观念更有价值。从我们以上的总结可以看出,有关荀子经济思想的研究,还是一门新的课题,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重新获得的研究视角。由此可知,在荀子经济思想的研究中还存在大量的空白,还有许多课题可作。就我们有限的知识,我们期望有关荀子经济思想的研究在下列几个方面能取得开拓。其一,有关荀子经济思想的基本性质的问题。过去讨论哲学问题,都是从唯心唯物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的。经济学上似乎不存在这样的基本问题,但有关荀子这个历史人物,我们还是要问一句,荀子的经济思想是国家主义的还是民本主义的呢?荀子设计的经济活动,最终是为了民众还是为了国家?从某些言论上看,荀子并未脱离儒家民本主义的立场,但他的整体观念已经显示出后来法家的某些国家主义的倾向。那么,荀子本人究竟是如何处理民本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对立呢?其二,荀子的经济思想与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构成一个很严谨的思想体系。他的经济思想就是从他的人性论的观念起步的。那么荀子的经济思想是如何影响其他思想的?荀子的经济思想又是如何受其他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荀子的哲学、政治和经济等思想都是什么关系呢?其三,关于荀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历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以谭嗣同为代表,断言:两千年之政皆为秦政,两千年之学皆为荀学。这样看来,似乎是荀子思想支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和文化。另一种说法与此完全相反,认为荀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冷落,汉代的独尊儒术没有荀子的份,隋唐的经义取士不考荀子的内容,两宋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没有荀学的参与。似乎只有清代汉学兴起,才有某些学者开始关注荀子。这样看来,荀子的思想与墨子的思想,早已在历史上成为绝学,对中国历史似乎不可能有什么影响。第三种说法是以李泽厚为代表的观点,认为荀子的清醒的理性主义观念,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意志论、目的论和神秘主义起了重要的抗衡作用,同时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那么,荀子的经济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多大影响力呢,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大而化之谈论,要具体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经济政策,那些政治人物的观念受到荀子的思想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方能真正切入荀子经济思想的影响力这一课题。其四,研究荀子经济思想在当今中国的意义。实现国家的富强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的最大追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又被国人重新拾起的话题。没有想到的是,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有了对这一问题非常深入而集中的讨论。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目前所遭遇的许多发展的难题,比如,环境的污染,分配的不均,贫富差异的扩大,国家对经济资源的支配,等等,都在荀子的论述中被讨论过。我们今天习惯引用国外某些大经济学家或者联合国的数据和经验,但是,反观我们古人的论述,反而感觉会有更惊醒的作用。比如,在国富、民富与官富的问题上,荀子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而百姓贫,夫是之上溢下漏”,更简单而直接的说法则是:“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等等。这样看来,荀子的思想虽然产生在两千多年前,但对我们的现实还是有许多价值的。如果说在做人方面,应该多读孔孟的书的话;那么在治国的方面,则应该多读荀子的书。至于荀子的思想在哪些方面有现实意义,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对荀子的著述作切实深入的研究后才能回答。

[1]侯外庐,赵纪彬,杜国痒.中国思想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3]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韦政通.中国思想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李振纲.中国古代哲学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盖元臣.荀子经济伦理思想论略[J].学术交流,2007(4).

[8]冯郁.荀子经济思想源流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9]侯辉.荀子重农思想探析[J].农业考古,2013(1).

[10]豆建民.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看荀子的经济思想[J].学术界,1997(2).

[11]裘是.略论荀子的经济思想[J].金融管理与研究,1991(3-4).

[12]尹世杰.略论荀子的消费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

[13]陈志忠.略论荀子经济管理思想[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14]王继学.论孟子、荀子土地制度思想比较研究的一点疏失[J].船山学刊,2009(1).

[15]夏祖恩.荀子农业文化思想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3(3).

[16]胡义清.荀子与亚当▪斯密分工说之比较[J].理论观察, 2008(1).

[17]吕慧燕.荀子的生态经济思想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3(8).

[18]周晓勇,宋青平.荀子经济伦理的现代意义[J].探索与争鸣,2000(8).

[19]黄 娟.荀子财富观探微[J].人民论坛,2013(7).

[20]蔡泽华.荀子四大经济伦理述评[J].益阳师专学报,1994(3).

[21]王泽民.荀子思想的管理学阐释[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3).

[22]刘甲朋.荀子的商业经济思想[J].江苏商论,2003(3)

[23]马云志,子先.荀况经济伦理思想刍议[J].理论学刊,1998(1).

[24]马僔.荀况的财政思想[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2(3).

[25]王廷洽.论荀子富民富国的经济思想[J].学术月刊,1997(11).

[26]惠吉星.四十年来荀子研究述评[J].河北学刊,1996(5).

猜你喜欢
荀子思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