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研究述评*

2014-04-08 13:13王福元
关键词:宋祁文学思想文集

王福元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宋祁(998~1061年),字子京,谥曰景文,祖籍开封雍丘,生于江州,后徙居安州安陆。与其兄宋庠合称为“二宋”,兄弟二人自应举时俱以文学名擅天下,而宋祁尤著,苏轼、陆游皆曾赞赏其文,南宋任渊还曾注宋祁诗。但宋祁文集在元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湮没无闻,直到清中期修《四库全书》才重新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人们也重新开始注意宋祁,王士禛、纪昀等人对他的诗有很高的评价。宋祁现存《景文集》六十二卷《拾遗》二十二卷、《益部方物略记》一卷、《宋景文杂说》一卷、《宋景文公笔记》三卷,另有近人赵万里所辑《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宋祁常被看作西昆派余绪,其诗文词在当时已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在清代则受到更多的关注,虽然这些评论都比较零散,不成系统,但却为后来的宋祁研究提供了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宋祁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产生了不少单篇论文,部分专著也开始揽括宋祁。研究角度呈现多元化,从对宋祁的总体评价到宋祁的文学思想、诗歌、词、赋、散文、文集整理、生平考订以及诗文系年各方面都有探讨。研究态度也趋于客观,既能看到他的不足,也能看到他的贡献。具体来说,从宋代到现今的宋祁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宋祁研究的第一阶段:宋代~20世纪70年代

该阶段为宋祁研究的初始期,主要表现为零散式的评点和文献整理。

在宋代已有人对宋祁的文学进行评价。略晚于宋祁的王得臣批评其所撰《新唐书》列传“言艰思苦”[1]53,其后楼钥也批评“其所为文,往往奇涩难读”[2]。晁公武分析了其文艰涩的原因:“通小学,故其文多奇字。”又引苏轼语证之:“苏子瞻尝谓其渊源皆有考,奇崄或难句,世以为知言。”[3]982陆游则赞扬宋祁诗“妙于用事”[4]92。宋祁诗文确实有奇涩的一面,但也有用典精妙的地方,显示出他在诗歌艺术的创新方面还不够成熟。元人方回将宋祁归入西昆派,其《瀛奎律髓》评点了祁诗36 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延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评宋祁诗曰:“实则所著诗文博奥典雅,具有唐以前格律。残膏剩馥,沾匄靡穷,未可尽以诘屈斥也。”[5]2039此可谓公正之论。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称宋祁诗善写牢骚之况;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称祁近体诗无一字无来历,对仗精确;翁方纲《石洲诗话》称祁诗去杨亿、刘筠不远。这些评论对认识宋祁诗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纪昀《瀛奎律髓刊误》逐条对方回所评宋祁诗进了再评,陈衍《宋诗精华录》对宋祁《落花》、《九日置酒》二诗作了点评,二人在宋祁诗歌评点方面做出了贡献。从宋人到清人对于宋祁诗文的评价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弥足珍贵,为后世宋祁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代对宋祁的研究仅见于梁昆《宋诗派别论》,其书在西昆派一节中专辟一条讨论宋祁,称其诗文“皆博奥典雅,熙熙然有承平之气”[6]31,此论继承了清人的观点而又有所开拓。建国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因为西昆体被当作形式主义大加批判,所以对于“西昆余绪”的宋祁就很少有研究者涉及了。

然而,第一阶段对宋祁文集的整理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宋祁晚年不愿编缀自己的全集,并戒其子孙“慎无妄编缀作集”[7]。宋祁诗文全集的刊行是在他去逝若干年之后。据聚珍本《景文集》所附的唐庚序和陈之强序,宋祁文集约在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和南宋嘉定二年(1029年)刊刻过,两次刊刻对宋祁文集的保存和流传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到了明代,宋祁文集遂至湮没,传者稀少,公私书目对其记载甚少。至清中期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才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成《景文集》六十二卷,收入《四库全书》,后又用木活字刊行,是为“武英殿聚珍本”。自此以后宋祁文集才广为流传。四库馆臣所辑宋祁文集虽已不是足本,但其文献保存之功不可磨灭。稍后,日本《佚存丛书》第六帙将宫内厅书陵部藏的《景文集》南宋刊本残帙三十二卷收录其中。该书流入国内,引起轰动,由此引发了《景文集》的拾遗工作。最先进行这项工作的是陆心源,但陆氏工作做得比较粗。孙星衍在其基础上辑得《景文集拾遗》二十二卷,这是清代《景文集》辑佚的最大成果。其后,“张之洞主持广雅书局印行的《景文集》(简称广雅本)则合聚珍本与《景文集拾遗》,即前部分影印六十二卷聚珍本,后部分为孙星华所辑《景文集拾遗》二十二卷。民国十二年(1923年),沔阳卢氏慎始基斋编《湖北先正遗书》即影印广雅本。民国时期王云五主编的《丛书集成初编》则据聚珍本排印,而将佚存本排印附录于后,但对佚存本与聚珍本重复处只存篇名,并标明所见聚珍本卷数,则忽略了重复诗文的文字差异。”[8]112清人对宋祁文集的整理为后人研究宋祁奠定了文献基础。宋祁词的整理有近人赵万里辑得《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收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其后,唐圭璋先生依此辑得宋祁词六首,外加断句一首,存目两首,收入《全宋词》。

这一时期对宋祁生平事迹研究及诗文系年主要表现为史料的记载。较为集中记载宋祁生平事迹的有范镇《宋景文公祁神道碑》、王稱《东都事略·宋祁传》、旧题曾巩《隆平集·宋祁传》、脱脱《宋史·宋祁传》、柯维骐《宋史新编·宋祁传》。其他史料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等也有大量宋祁事迹的记载,目录著作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也略有提及。宋代的史料笔记有大量关于宋祁生平事迹的记载,如《麈史》、《归田录》、《邵氏闻见后录》、《老学庵笔记》等等。这些史料为宋祁生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阶段对宋祁文学方面的研究以零散式的点评为主,严格上讲,还算不上真正的研究,但它们为宋祁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线索。清人将宋祁文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又据海外残帙等进行拾遗,在文献整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二、宋祁研究的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为宋祁研究的发展期。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增多,质量也有提高。据统计发表论文30多篇,涉及宋祁研究的专著约7 部。以下分文学研究和文献研究两个方面展开。

(一)文学研究

1.总体讨论宋祁的论文及著作

1988年,王瑞来从政治成就、文学成就、史学成就等方面对宋祁进了较全面的讨论,认为应该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重新认识宋祁,这对后世研究宋祁颇有启发[9]。几乎同时,谢思炜发表的《宋祁与宋代文学发展》中认为宋祁的文学思想与西昆派的观点基本一致,宋祁诗“为宋诗打开了返回内心的道路”[10]77,是西昆派与江西派的中介。谢先生这篇文章开启了宋祁研究的新时代,其对宋祁诗歌的观点多为后世学者所接受。1991年出版的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也将宋祁纳入讨论范围,这在文学史类著作中是极为少见的,为后世宋祁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其认为宋祁是“西昆派的后期作家”,“颇有清新之作,虽出昆体而不尽为昆体所范围”[11]。2002年祝尚书提出“后期‘西昆派’”的概念,将宋祁作为其中的重要诗人,文章认为后期“西昆派”具有“改造‘富贵语’:唯说气象”,“突破‘参阁体’:清新平淡”,“崇敬‘村夫子’:追寻真诗”等三方面特征[12]。将宋祁纳入“后期‘西昆派’”有利于提升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便于展开研究。

2.局部讨论宋祁的论文

本阶段重点探讨宋祁某一方面文学成就的论文和著作颇多,涉及宋祁文学思想、诗歌、词、辞赋、散文等各个方面。

(1)关于宋祁文学思想的研究。单长江对宋祁文学思想研究有所突破,不再局限于宋祁对西昆派的继承,更注重其创新的一面。文章从“‘造端’‘披华’‘收实’”、“旁收杂取兼容并蓄”、“文章贵乎‘切用’”、“文章必自名一家”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后两点尤为研究者所关注[13]。进入21世纪,段莉萍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对宋祁文学思想进行了讨论。其中《试论宋祁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一文,认为宋祁继承了西昆派的文学观点但有所发展,表现为主张“诗者,叹所感于中而出之外者也”,推崇“中和之境”,强调“自名一家”[14]。段文关注了宋祁文学抒情的观点,深化了对宋祁文学思想的探讨。段氏的其他两篇文章对上文的观点有进一步的补充[15-16]。

(2)关于宋祁诗歌的研究。游任逵一方面承认宋祁与杨亿、刘筠的师承关系,另一方面又揭示宋祁诗在情感抒发、用典和诗歌题材等方面与西昆体的区别。文章首开新时期的宋祁研究,为重新认识宋祁诗歌打开了路子[17]。程杰将宋祁归入“后西昆体”诗人,认为其诗感物抒情的张力增大,诗中包涵对于人生的理性思考,诗歌题材朝多样化和细致化方向拓展[18]。文章注意到了宋祁诗在抒情与议论方面与前期西昆体的不同。后来,程杰将此文纳入了《北宋诗文革新研究》一书。段莉萍认为宋祁诗更显“宋诗”特色,表现为在内容上抒写“怨愤”,风格上由早期的绮艳转向晚年的沉郁、奇涩,艺术上善用典故和意象以表现深沉的情感同时也不乏直抒胸臆之句[19]。段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对宋祁诗歌作了评价,将宋祁诗研究推进了一步。段莉萍将其关于宋祁研究的大部分成果汇入了《后期“西昆派”研究》一书。拙作《宋祁诗歌的自我情感观照及其价值评判》对宋祁诗歌中所抒写的自我情感进行了探讨,认为:“宋祁的这类诗歌对自我进行了安慰和心理调节,其关注内心情感的方式对江西诗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诗中对感情的节制则体现了向儒家中和之美的诗学观回归。”[20]张立荣采用文艺批评的方法专门讨论了宋祁的七律诗,认为其在内容上表达了自己仕途沉浮、叹老念衰之感,风格上由效西昆体的典丽柔靡向沉郁奥博发展,创作手法上除比兴寄托、借用典故抒情外还在造语、炼字、对仗、用典等方面表现出求新求奇、精益求精的努力,从而表现出向江西派过渡的特征[21]。文章论述精到,使宋祁诗的研究更加深化。夏先忠专门对宋祁近体和古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用韵的特征,研究更加微观[22-23]。温洁细化到宋祁的唱和诗的探讨,对宋祁诗的研究有一定贡献[24]。张明华将宋祁归入“西昆后进”,认为宋祁的诗在用词上好用非常拗峭的语言表达常见的意思,内容上表现怀才不遇和忧生之嗟。又认为宋祁的诗歌个性特点还不够分明,还不能“自名一家”[25]。其观点新颖,与一般的研究者不同。许菊芳也对宋祁诗歌进行了讨论,对前人研究有一定补充[26-27]。

(3)关于宋祁词的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宋祁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玉楼春》这首词上。20世纪90年代初《名作欣赏》上发表了两篇意见相左的赏析文章,其一是王富仁《色彩与精神感受(上)》[28],其二是靳极苍《评王富仁同志对宋祁〈玉楼春〉词的赏析》[29],王文认为《玉楼春》不是一首成功的词,靳文极力反对并指出王文的多处错误,这场争论促进了对宋祁词的理解。此后仍能见到这类赏析的文章,较有代表的是厚艳芬《浅析宋祁〈玉楼春〉——兼说“红杏枝头春意闹”》[30],但这类文章已很难翻出新意。许菊芳、王友胜对宋祁现存足篇的六首词做了整体讨论,指出其在题材上是写物与写心的结合,闺思与艳情的展露,宣扬了“乐”的文学主题[31]。杨晓霭讨论了宋祁的六首词以及二十一首“声诗”,认为“宋祁‘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体现了宋初礼乐文化建设中,身为‘重臣’,并亲历雅乐建设者对‘旧声’的维护,也折身出‘雅’‘俗’文化竞相发展,‘新声’兴盛,市井‘俗’唱渐次向‘士大夫’阶层渗透的发展态势”,文章从礼乐的角度讨论宋祁的词和“乐歌”,颇有启发性[32]。其后,杨晓霭重申了上述观点并有所补充[33]。

(4)关于宋祁辞赋的研究。宋祁存赋48 篇,目前所见专门针对其辞赋研究的论文有两篇。刘培首次较为全面地讨论了宋祁的辞赋,认为宋祁辞赋于雍容典雅中注以警拔之气,拓宽了赋境,表现了太平之世所带来的压抑感和莫名的苦闷,其赋中表现仕途的挫折有顾影自怜的情调[34]。张秀萍继承了刘培的观点而有所补充,作者将宋祁的赋分为咏物、抒情、颂美、议政论理四种题材进行讨论,认为他将伤时悲秋、时不我与、仕途偃蹇、畏嫉忧谗等交织而生的悲情诉诸辞赋创作中,使其赋于雍容典雅中交织着悲凉之气[35]。宋祁是宋初存赋较多的作家,其辞赋研究仍需进一步开拓。

(5)关于宋祁散文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唐书》列传上,有两篇博士论文值得关注。田恩铭认为正是《新唐书》列传的撰写,使得宋祁“自名一家”的文学观得以形成[36],论文又以《新唐书·文艺传》所选传记为中心探讨了宋祁文学史观的确立。柳卓霞分为叙事结构、叙事干预、互见叙事和民间叙事四个方面对《新唐书》列传的叙事艺术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37]。

(二)文献研究

本阶段在宋祁文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全宋诗》和《全宋文》为代表。1998年出版的《全宋诗》与2006年出版的《全宋文》宋祁诗文部分均以《湖北先正遗书》本为底本,并参校《佚存丛书》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标点和校勘[38-39]。《全宋诗》整理者又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诗若干首,共编成宋祁诗二十二卷;《全宋文》整理者也辑得佚文七十余篇,共编成宋祁文五十卷,两书对宋祁诗文搜罗较为齐备。1997年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从文津阁《四库全书》中辑得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未收的宋祁诗文二百余篇,其中有一部分为《全宋诗》、《全宋文》所未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40]。关于宋祁文集版本考的文章有三篇。王瑞来介绍了宋祁文集在宋、清两朝的刊刻情况,又比较了聚珍本与佚存本的异同,并认为二者来源不同[41]。王文在《景文集》版本考证中有发凡的作用。王玉红《〈宋景文集〉版本源流浅考》一文以各种版本的介绍为主,新见不多[42]。拙作《宋祁〈景文集〉流传及版本考》重点讨论了各版本《景文集》所属系统,认为南宋嘉定本与佚存本均属一百五十卷本,对前面二文有所补充[8]112。

本阶段关于宋祁生平及诗文系年的研究,成果不多,还需要加强。张舜徽主编的《中国史学家传》立有专节介绍宋祁,但囿于体例对其生平事迹探讨多简略[43]。何灏的《北宋文史学家宋祁安陆交游考》是专门讨论宋祁交游的文章,可惜对其入仕后的交游未考订[44]。另外,有两篇硕士学位论文值得注意。何灏对宋祁一生的重要活动进行了编年,对个别诗文进行了系年,但论文失之简略[45]。其后,温洁对何灏的年谱在交游考订和诗文系年两方面有所补充,但仍有很多遗漏,宋祁年谱编定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46]。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祁文学研究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归结起来有以下特征:

1.研究者、研究论文增多

在宋、清两朝,宋祁虽然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人数不多。如清代只有纪昀、贺裳、王士禛、翁方纲、孙星衍等少数几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祁的研究引了广大研究者的兴趣,研究论文和涉及宋祁的专著不断出现。这其中既有资深的学者,也有刚刚迈进学术之门的研究生,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学术研究队伍。该阶段共发表宋祁研究论文30 多篇,涉及宋祁的研究专著约7 部。研究成果的增多,表明研究取得了发展。

2.研究范围扩大,研究角度多元化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角度也走向多元化。这时期既有从整体上评论宋祁的文章,也有从某一侧面展开微观的研究,宋祁的文学思想、诗歌、词、赋或散文各个角度都有涉及。其中宋祁诗歌的研究是重点,出现了约10 篇论文,3 部涉及宋祁诗的著作。张立荣专门对宋祁七律诗进行了深入研究,更加细化[21]108。杨晓霭从礼乐建设角度考察宋祁的词,视野更加宏大[32]。在文献研究方面,既有《全宋诗》、《全宋文》对宋祁诗文的校点辑佚,也有专门对宋祁的生平事迹考订和诗文系年的论文。

3.评判的态度趋于客观

长期以来,宋祁被视为“西昆余绪”,随着对西昆派的批评而被打入冷宫,又因为宋祁未热情支持庆历革新而遭到冷落。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大多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评价宋祁的贡献和不足。如王瑞来要求认识宋祁醒着的灵魂[9]78,谢思炜发现了宋祁诗的价值[10]77,段莉萍对宋祁文学思想的创新性进行了发掘[14]96。其他研究者也多能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宋祁研究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不足。虽然宋祁诗、文、词已有《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词》点校本,但是单行本的《景文集》校注或笺注一直未见出版。宋祁的其它著作,如《宋景文杂说》、《宋景文公笔记》也未见整理。对于宋祁生平事迹考订及诗文系年,虽有研究者涉及,但仍过于简略,要使宋祁研究向前推进,学术界还需要更详实可靠的宋祁年谱。其次,创新性不够,部分论文重复前人观点,只是借鉴他人成果并做了一些小的修订工作,研究还有待深入。如对于宋祁诗歌的研究,有些论文只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一次综述,而未提出自己的创见。宋祁诗文留存下来的数量多,目前研究还只是勾勒出一个轮廓,不足以清晰、完整地展示它的面貌。再次,研究范围和角度仍有待扩大。宋祁存诗1 600 余首,古诗、律诗、绝句各种体裁都有,目前只有研究七言律诗和古体近体诗用韵的论文,对于其他各种体裁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宋祁的文存有1 200余篇,目前只有少数几篇论及辞赋的文章,这显然是不够的。宋祁的文学思想和风格经历了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的研究也有待深入。另外,结合宋祁生平,还原当时历史环境来研究其文学、政治、文化方面的成就也还做的不够。所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拓展和深化。

[1]王得臣.麈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C]//攻媿集(卷六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梁昆.宋诗派别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

[7]宋祁.治戒[C]//宋景文公笔记(卷下).百川学海本.

[8]王福元.宋祁《景文集》流传及版本考[J].贵州文史丛刊,2012(2):110-113.

[9]王瑞来.试论宋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71-78.

[10]谢思炜.宋祁与宋代文学发展[J].文学遗产,1989(1):71-79.

[11]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2]祝尚书.论后期“西昆派”[J].社会科学研究,2002(3):134-140.

[13]单长江.“西昆余绪”宋子京——浅谈宋祁的文学思想[J].咸宁师专学报,1996(5):44-49.

[14]段莉萍.试论宋祁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J].江汉论坛,2004(2):96-99.

[15]段莉萍.从“体规画圆”到“自名一家”——试论宋祁的文学思想对创新精神的追求及其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1-6.

[16]段莉萍.试论宋祁对“西昆派”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146-149.

[17]游任逵.论宋祁的诗[J].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32-41.

[18]程杰.从“西昆体”到“后西昆体”[J].中国诗学,1995(4):133-139.

[19]段莉萍.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论宋祁的诗歌创作及其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94-98.

[20]王福元.宋祁诗歌的自我情感观照及其价值评判[J].求索,2013(1):141-143.

[21]张立荣.宋庠、宋祁的七律创作及其诗史意义[J].齐鲁学刊,2009(6):108-114.

[22]夏先忠.宋代诗人宋祁近体诗韵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4):95-98.

[23]夏先忠.宋代诗人宋祁古体诗韵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6-59.

[24]温洁.宋祁与晏殊的唱和诗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2):107-108.

[25]张明华.西昆体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6]许菊芳.宋祁诗歌题材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7-61.

[27]许菊芳.论宋祁诗歌的历史地位[J].天中学刊,2011(4):54-56.

[28]王富仁.色彩与精神感受(上)[J].名作欣赏,1992(6):31-38.

[29]靳极苍.评王富仁同志对宋祁《玉楼春》词的赏析[J].名作欣赏,1994(1):118-119.

[30]厚艳芬.浅析宋祁《玉楼春》——兼说“红杏枝头春意闹”[J].古典文学知识,1995(6):33-36.

[31]许菊芳,王友胜.略论宋祁及其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17-20.

[32]杨晓霭.宋祁“乐府新声并著”的创作与宋初“士大夫之词”[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5-80.

[33]杨晓霭.北宋真宗仁宗朝的“乐府声诗并著”——以宋祁为个案[J].乐府学,2009(5):258-271.

[34]刘培.雍容闲雅的治平心态的流露——论宋庠、宋祁的辞赋创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14.

[35]张秀萍.论宋祁的辞赋创作[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2-68.

[36]田恩铭.两《唐书》中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

[37]柳卓霞.《新唐书》列传叙事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文学院,2010.

[38]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9]曾枣庄,刘琳主.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0]杨讷,李晓明.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41]王瑞来.《宋景文集》版本源流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4):34-37.

[42]王玉红.《宋景文集》版本源流浅考[J].时代文学,2010(15):203-204.

[43]张舜徽.中国史学家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44]何灏.北宋文史学家宋祁安陆交游考[J].中华文化论坛,2010(3):72-75.

[45]何灏.宋祁年谱[D].成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3.

[46]温洁.宋祁诗文系年及行实考述[D].郑州:郑州大学文学院,2005.

猜你喜欢
宋祁文学思想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欧阳修巧点宋祁
欧阳修妙劝宋祁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郭汉城文集》简介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耿直人格下的情绪和个性扩张
民主与科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