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旭
(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春 130117)
案例教学法实质上是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主要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通过个别事例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段的具体情况阐释同类事件的一般原理,具有推导、归纳和验证的特点,是对以演绎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的有力补充。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正日益受到冲击并发生深刻变革,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其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管理伦理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部门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可见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因而应广泛引入多样的教学方法。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的需要,把公共事业部门在一定环境下发生的有关管理问题,经过典型化处理后所形成的实例。因而,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是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实践的一个缩影,反映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中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性事例,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需要个体独立思考并通过团队讨论,对特定的、复杂多变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积极寻找多种答案,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况中不仅获得担任公共事业管理者的体验,而且了解到作为公共事业管理者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一过程能有效地激活在学生脑海中积淀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管理技能。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仍然是“一言堂”,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新式教学法,将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场景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进入案例描述的特定情景,体会到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潜藏已久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教学的互动性特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寻求答案,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提问和质疑,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角色,从而在分析案例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2]
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讨论的内容和需要回答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能归属到一个小组里,学生通过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以团体合作的方式剖析和讨论问题,积极寻求多种解决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团队的案例讨论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组织策划,在合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大大增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组织策划水平。可见,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管理工作所需的协调沟通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组织策划能力,为日后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案例教学是一种效果显著、颇受欢迎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案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并获得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不容否认,也存在诸多值得思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高质量的案例要与理论教学知识相吻合,难易适中,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同时具有现实性、典型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启发性等基本特征。经过多年摸索,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公共管理类案例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在案例搜集、选题、撰写、发行、版权保护和更新等方面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然而,我国的案例教学,特别是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起步较晚,要达到上述标准并非易事,案例教学资源仍较为匮乏。首先,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目前相当滞后,已有案例中,有些未结合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特点,案例编写和制作比较粗糙,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对每一个案例的科学设计及专业性审视和洞察;其次,一些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没有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使用对象的情况,有些案例篇幅长、背景复杂、设置问题偏难,学生感觉难度大,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案例教学效果;最后,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所需的客体资源贫乏,即缺乏大量的实际案例素材,要想收集到相对稳定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现实的案例,往往采集、整理费用偏高,给制作案例带来一定困难,案例本土化问题较为突出。
案例教学要达到较好的效果,相当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选取适合的案例,精心设计思考题,给学生布置案例背景资料;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进行讨论,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引导并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最后还要归纳总结,真正的案例教学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需要教师经过培训、自学、相互交流和实践等形式才能更好地胜任。因此,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深的理论功底,同时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管控能力。但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些教师由于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技巧掌握不熟练,不善于师生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为案例教学的不可控因素多,掌控课堂难度大,从观念上排斥;还有的教师对案例讨论只进行简单地归纳总结,或提供所谓的正确答案,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背离了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湮灭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另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多数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较少,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理论,难以胜任案例教学的要求。[3]
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主导者,要求学生主动搜集信息,研读案例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挖掘案例中所隐含的与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相关的矛盾点和争论点,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辩论,准备发言,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公共事业管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惯有的学习方式,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多数学生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惯,部分学生难以融入案例情境,对案例反映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无法准确把握案例精髓,感觉压力倍增,有时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另外,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过程中,一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由于未掌握恰当的沟通及讨论方法与技巧,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有的学生没有工作经历,不了解公共事业部门实际决策过程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不了解具体的公共事业部门的组织构成、公共事务的处理流程等,有时会导致所提对策方案的可行性受到质疑,从而感到案例讨论压力很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上述制约因素,因此,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复合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要。
案例是案例教学活动的基础。首先,案例的选取应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需求,基于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同时能反映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典型特征,以学生所熟知的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易于被接受和认同,从而引起学生共鸣。其次,案例的内容不能过偏过长,以有利于课堂内完成为原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呈现案例,如文字加图片、表格、视频等,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兴趣。再次,案例思考题的设计应注意可讨论性和讨论的多角度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讨论的平台,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案例思考题的难度应遵循梯度递进原则,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推进,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3]最后,各高校应当加强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库的合作建设,实现案例教学资源共享,不断地进行案例库更新,以促进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水平的整体提高。
教师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首先学校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学方法交流与培训,开展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关的案例教学交流和研讨,组织全校范围的案例教学观摩或授课比赛,开展校际间的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研讨,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技巧和教学技能;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资深教育专家讲授或与教师座谈案例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再次,加强学校与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合作,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实践,同时邀请社区、社会团体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校园,通过座谈、讲座等形式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全方位地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4]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制作,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案例教学及案例背景,或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熟悉案例内容,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课堂,充分创造宽松和谐、合作进取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同时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对在案例教学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中加分,并作为总评成绩的一个依据。再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动地运用课堂所讲的理论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以一个公共事业管理当事人的身份来考虑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围绕案例积极参与小组讨论。[5]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后,学生会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参与群体合作的案例讨论,学会作为一个好的听众认真听取其他人的观点,从其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案例涉及的公共事业管理议题与职业人士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情况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公共部门的决策过程和政策执行环境,以克服因职业背景知识匮乏而对案例不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还应在讨论过程中捕捉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对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观点及时加以肯定,突出强调学生分析讨论的不同视角和方法的独特性,并将讨论引向纵深,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1]倪承海.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03-105.
[2]高建华,磨玉峰.论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6(8):229-332.
[3]马 杰.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的障碍与克服[J].黑龙江史志,2009(20):150-151.
[4]江 凌,吴 江.对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33-136.
[5]史传林.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