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8 08:05
航海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航海师资队伍青年教师

於 健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01170)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航海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也得到了充实和壮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是其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核心要素,师资队伍的质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经日渐成为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航海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对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师资队伍的结构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数量、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它直接反映教师队伍的质量、能力和学术水平等基本状况,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可量化的要素。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是反映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和适应高职教育需要能力的重要标准,它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科研的整体质量。我国航海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仅总体数量较为匮乏,而且在结构上也需要优化。

从整体情况来说,我国航海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在数量、年龄、学历、职称分布上都存在着不平衡。从数量结构看,我国目前从事航海高职教育的航海院校为30所,年招生数量从1999年的1900名剧增到2013年的14 000名,招生规模扩大了7.4倍,但教师人数只是由1999年的不足800名增加到2013年的2400名左右,仅仅扩大了3倍,加之航海职业教育实践实训科目增多与增强,师资总量相对不足,使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而影响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年龄结构看,在30所航海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老、中、青的数量比大体为1.3∶3.5∶5.2,这不利于教师的新老交替,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与心理压力。从学历结构看,由于高职教育尚处于发展时期,绝大多数航海高职院校均以满足教学为第一需要,故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与本科生学历的比例约为5∶5,博士研究生凤毛麟角,造成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相对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我国高校学科划分过细,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无法承担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从职称结构上看,在30所航海高职院校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量不足30%,中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0%,助教及见习教师占40%,应该说,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尚可,中级职称教师比例明显偏小,初级职称教师比例过大。[1]

2.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创新活力不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既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更是学院发展的基础与未来。然而,从整体情况看,航海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素质提升却面临不少困惑,这方面既有社会的因素、学院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1]

从社会层面看,制约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创新活力的因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偏见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声望的负性影响。众所周知,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主要还局限在专科教育与中等教育层面,在社会的用人观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容易缺乏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另外,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与招生质量的下降,也使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失去了职业紧迫感与忧患意识。二是教师评价与职称晋升制度对高职青年教师的负性影响。从现在实行的制度讲,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制度特别是在职称评定上与本科院校无异,评职称主要关注点是科研能力和论文数量,这与高职院校强调实践教学、应用技术服务与开发的教育特性不相吻合,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在两条战线作战,既耗费了教师的精力,也影响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技术服务与开发这两方面工作的积极性。

有关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机制不全。因为有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职升格改制而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与机制,对青年教师成长与素质提升,采取的是自然适应、自然发展过程,使得青年教师自我成长与素质提升动力不足,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现象。二是成长场尚在形成。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学校这一成长环境中弥漫着一种场态物质,如环境、氛围、文化等,能对人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一般而言,航海高职院校组建的时间都不长,校风、学风、教风等都在形成过程中,教师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对青年教师成长与素质提升,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三是引导不够。第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且面临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职业规划定位尚不明晰等问题,需要学校的帮助和引导;第二,青年教师教龄不长,经验有限,教学方式与技能需要得到学校的帮助和引导;第三,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青年教师要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换、由纯理论型教学向行动导向型教学转换,需要学校的帮助与引导。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航海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意识不强、工作有限、力度不够。

从自身方面看,青年教师也面临着以下困惑:一是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换的问题。航海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本科阶段乃至研究生阶段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一些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对人才培养模式不理解,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致力的方向可能不是学生的技术、技能,而是学生的学历、学位,不自觉地以自身学习经历为参照,重学科体系、轻动手实践,追求“精、专、深”。二是由掌握理论向实践动手转换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应使青年教师实现从理论型教学向行动导向型教学转换,做到强调教学以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中心,注重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使青年教师具备以技术、技能操作作为考核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

3.整体实践技能未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格的提升,师资队伍的组成和来源发生很大变化,越来越多学历层次高的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他们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强,但实践技能薄弱,不能很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此外,虽然这几年各航海高职院校均在推行校企合作,但由于传统观念作祟,校企联系还不是很紧密,教师在校学习期间与所学专业依托的行业或企业的联系并不多;另外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不足,先进的教学设备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或数量不足,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与国际行业接轨并直接参与竞争,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有限,直接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4.外聘兼职教师数量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与质量保证,除需要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需要有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在2012年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航海院校应定期安排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上船任职,保证教师船员适任证书持续有效;鼓励学校聘请航海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好的船长、轮机长担任专兼职教师。但从航海高职院校聘用兼职教师的整体情况看,其结果与效果均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兼职教师的数量不足和管理不规范。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校企合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是航海高职教育还带有应试教育的印记,学院和学生均以适任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由于兼职教师兼职时间的不连贯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对教学环节掌握的不系统性,因而影响了兼职教师作用的发挥;三是在待遇等一些规范制度方面的缺失,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兼职教师缺乏归属感。[3-4]

二、航海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改革方向,为此,教育部最近出台了有关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其主要精神就是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包括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教师评聘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就业导向,其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5]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在2012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鼓励高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要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基础课教师重点考核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等情况,实验教学教师重点考核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教学设备研发、实验项目开发等情况;鼓励高校探索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为导向的分配办法。

1.加强高职院校自身教师培养机制的建设

对于每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均应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与规律,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将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进行有机的统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为教师各项业务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要求,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终身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待。

第一,搭建起高职院校自身师资培养的平台。一是建立师资培训的组织机构和专家队伍,建立常设的校内师资培训机构和稳定的校内外师资培训基地,是学校自身师资培养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建立基本的培训制度,如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主讲教师制度、在职轮训制度和认证培训制度,这是学校师资自身培养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三是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重点是建立以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科研状况考评机制、教学科研水平认定机制、教学科研业绩奖惩机制等为内容的效果保障机制,这是学校自身师资培养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以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这是实现高职院校师资自身培养效果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第三,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完善管理,要求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隔一两年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一定时间,丰富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资助教师参与产学研基地的技术服务或应用技术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要求并鼓励教师拿到国家劳动部门认可的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不得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

第四,规范兼职教师的管理与队伍建设。建立兼职教师档案,完善兼职教师考核制度,进一步推进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机制,学生在校外实习或顶岗实习过程中,主要依靠兼职教师指导。

2.完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扩大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的交流

因为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人才培养方向必须与区域经济(行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人才培养的规格必须与区域经济(行业)的发展要求保持一致,故教师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必须对相关行业、产业的动向和发展了如指掌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反映出行业及岗位技能标准,正确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掌握熟练的岗位技能。另一方面,行业要自觉广泛地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广泛参与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将行业的岗位标准、技术要求和发展动态等及时报告给高职学院,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提高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节省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所有这些任务的实现,均有赖于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建立。

当前,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新思维,因而就必须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深化校企合作的机制。

3.强化重实践能力的升级评职称制度

近几年来,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最强烈的呼声,也是青年教师倍感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最基本因素。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基本上是依据综合性大学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实施,采用论著送交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极易导致理论性学术论著被认同而应用性实践成果不被重视的情况。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顺利通过职称评审,研究方向就偏重于理论探讨。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强化教师以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职称评审,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资格评审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改进评审办法,将教学及服务成果一并作为升职称评等级标准,把“教师到一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服务的实践成果”作为评职称的依据之一,以改变长期以来职业校院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以使其能够不断注重教学实践。

4.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

现代职业教育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知识型、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比较突出,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本科的大幅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均有较大下滑。当然,高职院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具有充足的师资队伍是基础,但是没有高质量与充足的生源,要想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将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会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稳定。为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适度限制本科发展,拓展职教上升的空间,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应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改变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调整政策导向,将职业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同等对待,职教毕业生纳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考录范围。[6]

5.依托国内名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知名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力于此可以为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知名高校拥有一批具有良好的理论教学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的教授和专家,这是开展高职院校专业师资培养的重要力量;其二,知名高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有比较成熟的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经验,学习借鉴知名高校的这些有益经验,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水平、提升办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三,知名高校拥有良好的科研机构、科研设施和科研开发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开展“院校合作”,提高专业师资的技术研发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要保障。另外,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也是高职院校师资的重要来源。因而,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可以建立起与知名高校合作的创新平台,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技服务为重点,以项目为基础,努力形成“多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结束语

有一流的师资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是航海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航运人才、使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今天,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航海教育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1]上海海事局,上海海事大学.《海船船员适任培训软件标准研究》研究报告[R].上海,2012(11).

[2]高职院校强化教师专业教学及实践能力的措施[EBOL].[2014-02-28].http://www.bai du.com/link?url=hL1R-1qfD0gEhsdrbXdOjS- XSDjsGu0jtqc7bxfWgf8iAq399uSGMbO_oUTX MCUVdqbi32_mxsjYCB-mC1E7Xa.

[3]王宏明.高职航海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7(4):20-21.

[4]叶明君.航海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47-50.

[5]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2/26/c_119519457.htm.

[6]王正荣:建议探索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模式[EBOL].(2014-02-26).http://www.newssc.org.

猜你喜欢
航海师资队伍青年教师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大航海争霸
古代航海有多牛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航海博物馆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