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安徽淮南232001)
在高职生中传承和弘扬先进企业文化
——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 伟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安徽淮南232001)
在高职生中传承和弘扬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科学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克服功利主义和唯技术主义办学偏向的突破口,是提升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传承和弘扬先进企业文化为切入点,注重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为同类院校转变办学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高职生; 企业文化; 必要性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之分,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也不例外。先进企业文化是指既体现本企业职工根本利益,同时又能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反映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这既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又是评价先进企业文化的标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高职生已成为补充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大型企业职工队伍的主要来源。在高职生中传承和弘扬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生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层面的成果。这些精神成果反映了企业成长的历程,集中体现了企业对自身、对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关系的系统思考和态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的直接目的是教化、进而凝聚企业所必需的人。为达到此目的,它必须通过在职工中传承和发扬光大,为职工所认同,从而内化为职工自身的精神力量,才能起到塑造职工精神面貌,引导职工为实现企业永续发展而奋斗的作用。
淮南矿业集团(以下简称“淮南煤矿”)是全国10个亿吨级煤电企业之一,黄河以南最大的国有煤电企业。本世纪初以来,淮南煤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攻克煤炭工业发展中的瓦斯治理、生态保护、工农(地矿)和谐三大世界性难题,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此同时,逐步形成了以宗旨文化为核心,以安全文化、收入分配文化、安居文化、科教人才文化、职工精神文化、产业文化、瓦斯文化、生态文化、工农和谐文化、管理文化、党建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淮南特色企业文化体系,成为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文化力量。淮南煤矿要谋求永续发展,延续百年辉煌,就必须进一步建构、完善、丰富业已形成的企业文化,并且通过多种路径在全体职工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发扬下去,用企业宗旨和共同的价值观把职工牢固地联结在一起,形成合力。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属于淮南煤矿企业办学,承担着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为淮南煤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把淮南煤矿企业文化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进行传承和弘扬是淮南煤矿对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客观要求。
先进企业文化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它又是以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具有人文性。也就是说,先进企业有善的理想和善的作为,它不仅追求经济目标,还 “追求企业与员工价值共享、追求企业与社会价值共享”。[1]而企业这种以人为本,关爱职工,服务客户,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必须转变为职工个人的价值追求,通过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并对社会文明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个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不仅要生产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还要造就人。根据唐燕儿对全国200家大型工业企业和100中外合资企业的调查,企业对职工素质的要求排在前10位的是:“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热爱本职工作”、“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较快进入工作角色”、“实事求是”、“系统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素质”及“观察、思维能力”。[2]这10项素质要求,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科学素养、身心素质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当代企业对职工提出了全面的素质要求。这种素质要求是先进企业文化在职工素质要求上的体现,与先进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淮南煤矿把办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列入企业科教人才发展战略,把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人才资源支撑、企业文化传承、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载体,秉承“德好暗长、德差潜消”的用人理念,对照企业文化,对学院培养的煤炭及相关专业学生(后备职工)提出了要有责任心,工作用心,忠于企业,不浮躁,不守旧,守纪律等多项素质要求。由此可见,与专业技能相比,企业更看重的是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一些高职院校在事实上是把谋生和求职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人之为人”的人文精神的养成。与此同时,我国现代高职教育发轫于上世纪末期,办学历史很短,距今也只不过十几年时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中专学校改制升级而来,人文底蕴相对不足;这些学校在建校初期忙于组织整合与硬件升级,也无暇顾及内涵建设。这都使得高职院校功利主义的办学取向得到进一步强化。
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也造成了高职教育唯技术主义的思维方式。一些高职院校把就业率看成是对内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对外衡量社会、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唯一指标。在一些高职院校看来,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3]这是造成很多高职院校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技术教育,轻素质教育;重职业能力,轻思想道德的重要根源。实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就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了普遍的共识。而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高职生的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必须树立技术培养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企业需求,以淮南煤矿先进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高职生中开展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科学素养,并且把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单纯地通过增开新的课程来解决。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矛盾,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更加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加速向前发展,经济及社会生活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越来越剧烈。因此,高职生必须具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原本是一个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概念,它最初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而我们这里说的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学生当下所接受的教育不应成为其以后发展的障碍。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合作、创业、应变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快速适应职业和岗位的变化。先进企业文化在企业哲学思维、伦理道德、核心价值和基本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开拓创新、敢于冒险、追求卓越、合作共赢的精神,对于培养高职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无疑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当前,高职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就业层次低、福利待遇低、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发展空间狭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多方面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生人文素质较差,缺乏发展后劲,是造成高职生就业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淮南煤矿企业文化中所蕴含的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构建和谐、造福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一先进三保护”的绿色发展战略,等等,则是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具有普遍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意义。积极引进企业先进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吃苦精神、科学态度和组织纪律性,加强高职生思想品德与人文科学素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和高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传承和发扬先进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建构了“一体两翼”(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是“主体”,培养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人文素质、科学素养是“一翼”,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技能是另“一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同类院校转变办学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 唐燕儿.企业所需人才类型及能力素质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6,(6):67.
[3] 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6-10-28(07).
[4]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G711
A
]1671-4733(2014)03-0026-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4.03.007
2014-04-15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先进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承扬研究——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3szxm119);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13296)
李伟(1968-),男,安徽霍邱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电话:0554-66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