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探析

2014-04-08 01:0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流通价格农产品

邓 黎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过快上涨,2010年下半年以来尤为明显,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国内已有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张文朗、罗得恩[1]和杜两省[2]认为供求关系可以引起价格的上涨;韩喜艳等[3]从流通环节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行了分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小组通过对近10年相关数据的分析,对通货膨胀如何引起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行了研究[4];张明等[5]从要素成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行了分析;顾国达等[6]则从国际价格上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方面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在相关学者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重新认识,分析最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平抑部分过快上涨的农产品价格,对确保社会物价稳定,稳定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1 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过快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农产品统计数据,粮食及菜果消费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表1).粮食消费价格2010,2011年分别比上年价格上涨11.8%,11.7%[7].从图1可以看出,小包装大米2006年以来一直处于间歇式价格上涨当中;鲜果产品消费价格2010,2011年比上年分别上涨15.6%,14.3%[8];鲜菜消费价格2010,2011年度分别比上年涨幅更大,达到18.7%,19%,远超同期CPI涨幅.部分农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已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部分农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表1 部分农产品消费价格涨跌幅度(2006—2011 )

图1 全国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走势(2005—2012)

1.1农产品供求矛盾加大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各地为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占用耕地,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致使农产品产量减少以及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脱节;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欠帐严重, 农业可持续保障体系严重不健全,水利设施抗灾减灾能力薄弱,一遇大的自然灾害(疫病、冰雪灾等)及市场波动,对农业影响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另外,分户承包政策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千家万户分散型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务农积极性不高,对农业投入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随着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5.46亿t,加上进口当年供给约6亿t,但还是出现部分地区部分粮食供应不足问题,产需缺口的扩大,导致供求关系趋紧.此外,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提高,菜、肉在居民饮食结构中的比重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1.2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

近年来,原材料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轮番上涨.化肥、农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土地成本等的上扬,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以小麦为例,表2),传导至食品,致使其价格一路走高.农产品价格的适度调整,是对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之间不合理的比价状况的矫正,属于结构性、恢复性上涨.农业部市场信息司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受成本上升、国际粮价上涨、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多数农产品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

表2 全国小麦成本情况 (2006—2011)

1.3农产品物流成本上涨

农作物生产地区分布不均以及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产销分离愈发严重,流通环节过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够、流通速度缓慢、流通效率低下,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农产品物流成本上升,具体表现为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及流通损耗大.2012年,多地出现白菜、萝卜等大宗农产品滞销现象,以郑州地区为例,白菜产地价格低到0.3元·kg-1,但城市批发价已到0.6元·kg-1,而终端零售价在1.67元·kg-1,从产地到销售终端价格涨幅巨大.

1.4输入性通胀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

由于全球性通胀及大量金融资本投资国际大宗商品进行保值与投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衡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指数,在2010年一年中上升了约40%,并创下历史新高,这将对中国的通胀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目前中国需要大量进口大宗商品如大豆、玉米等,因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产品纯进口国来说,输入型通胀似乎在所难免.中国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 739.4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11年的337.9亿美元扩大到489.4亿美元,粮食自给率下滑至88%.

1.5缺乏科学有效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引导机制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引导机制,缺乏权威、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以及相对准确的市场预测信息,农民盲目安排生产规模,完全被动地靠价格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市场供应,从而造成农产品供应量波动剧烈.

1.6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滞后

中国流通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率为18.1%,而发达国家为10%左右;中国年商业流通资本周转为2~3次,而日本则为15~18次.中国流通环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够,小农经济与规模化生产、多式联运水平低,多渠道销售的环节无法匹配,物流企业功能单一,散、小、差现象严重,没有形成综合运输体系.

1.7游资炒作、囤积居奇、流动性过剩

中国民间投资渠道一直较为匮乏.按照中国现状房产和证券市场是可以操作的主要渠道,但房地产市场近10年涨幅巨大,后市难料,证券市场还没有产生财富效应,吸引不住投资者.所以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爆炒某种农产品,成为了必然的逻辑,致使部分农产品价格非理性地出现过快上涨,2010年玉米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就被商务部认定为游资推波助澜的炒作[9].

2 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对策分析

2.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充分供应

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根本措施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防范农产品价格短期内不合理上升,一是要确保在城市化进程中,不触动耕地面积这根红线.二是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要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新品种培育、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产量;要继续采取惠农政策,加大农业补贴范围及农业补贴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素质.

2.2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农业生产小、散、乱的局面必须改变.按照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改革政策要求,可以适度进行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高科技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政府应适时推出更多农业方面的扶持措施,比如政策、贷款优惠等.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利用新产品、新技术及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能力,切实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尽可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外培育组织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协会,建立农业生产协会也是进行模式经营范式.

2.3多管齐下,建立科学有效的产销引导机制

积极发挥农产品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减缓价格波动风险.农业主管部门应强化各自的服务职能,对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供求变化趋势等进行权威、准确、及时的发布,引导农业从业者合理安排种植计划.政府应发布实时的增产、减产、库存、与需求情况报告,尽可能压缩游资炒作空间,遏制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实行农超对接,发展订单式农业;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走出销售困境.

2.4加强流通体制改革,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按照央视财经频道的调查,在目前的农产品销售中,流通环节在价格里面的比重为40%,而通常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利润在25%~30%,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因此,应加强流通体制改革,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流通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是解决流通环节多头管理的问题,对物流行业实施大部制管理.各级政府还应提高对农产品销售重要性的认识,减少流通环节,实行市场准入制,通过减免税收、过路费、摊位费等措施切实降低流通费用,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提高流通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也可降低流通成本,政府可以对规模化程度比较高的商品流通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上的支持.

2.5重视生活必需品供给,稳定市场价格

韩国、日本等在稳定物价方面有成功经验,其做法是通过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农产品收储制度,或者通过增加农业补贴等措施,对农产品价格阶段性非理性上涨进行干预当某阶段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通过向市场投放前期收储的农产品,扩大供应、有效平抑物价上涨.借鉴日韩稳定物价的经验,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必要时甚至可考虑由政府对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最高限价.

2.6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防止自然垄断或者产销脱节

近年来,随着小宗农产品生产区域过度集中以及蔬菜等产消脱节,为部分农产品投机及价格上涨提供了便利.生产区域化不等于某种产品生产的集中,在以后的农业生产布局规划中需进行多产地安排,避免形成自然垄断,化解自然风险.另外,各地要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尽可能提高本地农产品在供应和消费中的比重,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物流费用,降低最终的销售价格.

2.7建立进口调节机制,构建稳健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当前在确保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还需保证下游生产、流通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以构建稳健的农产品产业链体系.通过建立灵活有效的进口调节机制,提高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调节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的能力.当国内某种农产品价格出现过快上涨,且价格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水平时,可根据本年度可用配额适当扩大进口.同时,要控制人民币升值步伐幅度,保证中国农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2.8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积极应对流动性过剩与输入性通胀

自2010-01以来,央行已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由15.5%提高到21%的历史高位.国内的专家学者预测央行还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这将很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目前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已达1:6.08左右的历史高位,人民币的升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输入性通胀压力.虽然,2012年央行出于保增长需要2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应对流动性过剩与输入性通胀仍会成为今后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2.9建立价格监控体系,加大价格违法惩处力度

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及预测,完善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体系,对重要农产品供求及价格变动的实时信息及时进行权威发布,以防止虚假消息传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避免价格主管部门监管滞后以及行政不作为等现象发生,各级工商及价格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农产品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农产品价格违规、违法行为,不给“游资”投机炒作农产品的机会;对触犯法律的,要依法严处;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开曝光重大价农产品格违法案件.

参考文献:

[1]张文朗,罗得恩.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及其对总体通货膨胀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0(9):1-18.

[2]杜两省,周 彬,段彭飞.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及共同原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6):23-33.

[3]韩喜艳,李锁平.稳定农产品价格:基于补贴流通的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2(7):62-66.

[4]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小组. 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市场控制[J].农业技术经济,2011(3):4-12.

[5]张 明,谢家智.成本驱动、外部输入与农产品价格上涨[J].农业技术经济,2012(5):13-19.

[6]顾国达,方晨靓.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到路径及其非对称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3):12-20.

[7]中国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97-317.

[8]李国祥.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2):11-21.

[9]王家显.探析我国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1):25-26.

猜你喜欢
流通价格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价格
价格
价格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