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经典语言探析

2014-04-08 05:05景巧玲
电影文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史蒂芬语言

[摘 要] 《辛德勒的名单》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一直流传至今。该部影片被誉为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曾获奥斯卡7项大奖,其精彩之处不仅仅在于非语言符号的色彩、物体和语言经典型,更重要的是其在广阔的氛围和情境当中的精彩无比的语言运用,其经典的语言在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语言出发,主要研究其语言的巧妙运用,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让读者对该影片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关键词] 《辛德勒的名单》;史蒂芬·斯皮尔柏格;语言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是一名犹太人,经过他整整十年的呕心沥血,精心酝酿,终于在1993年把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成功搬上历史的银幕。影片主要记录600万犹太人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屠杀的悲惨遭遇,情节通过跌宕、惊悚的视觉节奏,苍凉、森严的基调,展现犹太人的悲剧命运,给人以强大的心灵震撼。影片给世界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洗礼,第二年,他在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等七项大奖,还取得美、英等国数个电影节大奖,被誉为“好莱坞电影神童”的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多年来的奥斯卡之梦得以实现。尽管很多导演都曾以二战中德国纳粹种族灭绝的屠戮的历史悲剧作为题材,但斯皮尔伯格把留在犹太人心中永远的噩梦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或许由于作为犹太人本身的悲切之痛,使他自然地把丰盈饱满地人性关怀和酣畅尽致的独特风格融合于作品当中,以光、影混幻之法使观众毫无知觉地进入悲凉、苍茫、惊悚的历史情境中。

一、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文学赏析

影片的开场在一个灭绝种族的政策下进行,悲凉、逼仄的背景衬托着犹太人被驱赶、屠杀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在希特勒制定的一系列的灭绝种族政策之下遭受到令人发指的迫害,此时一个贪财爱金的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由于其身份处于社会高层,智慧过人,凭借着战争的机会,与犹太人斯泰恩合作,在占领处招募处在危难之中的犹太人,暗中募集资金、开设工厂,大发横财,这样不仅能使辛德勒工厂的工人可以尽量避免遭受白天纳粹党卫军的屠杀,还可以赚取一些维持生计的薪酬。辛德勒工厂之外的犹太人却无其藏身之处,他们的集中营常常遭到党卫军的戏谑,一些不堪折磨逃跑的犹太人往往会受到肆意枪杀之害;其中有一位被枪杀的女工程师却是因为在帮助党卫军建造营房时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建议,却遭受了最绝情无人性的屠杀;还有,党卫军首领葛夫竟将他所在队伍的同伴肆意枪杀了25人。这些人性扭曲的党卫军在犹太人境内越演越烈,血腥的暴虐屠戮,凶残的厮杀,没有一个犹太人集体能幸免迫害。这些凶恶、残戾的纳粹德国人将人类道德的最低劣的方面暴露无遗,也使观众对人性的另一方面进行反思、剖析和追问、

纳粹对犹太人凶暴、残恶、肆虐的屠戮行为,辛德勒一一放在眼里,他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痛苦,他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路坍塌,他开始了人生中充满艰辛与血泪的心灵救赎之路,一改原本迷恋浮华生活的作风,不惜耗尽全部身家,连生命危险也不顾,全力解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1 100多名犹太工人。战争的火药味渐渐散去,好友斯泰恩送他一枚刻有“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就等于挽救了世界”的戒指,并把有全部犹太人签名的证明信交给他,那一刻他突然陷入了一种揪心与内疚的情感之中,也让他领悟到受同情和良知驱动下救赎行为所达到的高度境界,动情过烈之时,他倒在了斯泰恩身旁。辛德勒最动人之处在于彰显了人性的高贵与伟大,虽然拯救来自于他人性本源的良知,但他后来的惭愧与内疚确实难能可贵。影片再现了犹太人被纳粹德国屠杀的惊悚行为,那些真实、血腥的画面不但让人重新回顾了那段悲凉惨淡的历史,还给人以心灵伤痛和心灵救赎的洗礼,让人沉思与追问,体现人性的光辉。

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语言分析

(一)“灵”文化语言在西方电影中的体现

“灵”是西方民族的一种心理特性,他们把抽象空洞的物体称为“灵”,体现在他们“对世界和自然采取了一种预先设定对象是空洞,然后企图对它灌注生命的移情”。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主要是为了实现电影的“意义显现”,要求把一些空洞而毫无意义的素材通过电影的情节来体现生命意义或者意象。蒙太奇手法被大多数西方电影所接纳,通过组织意象的过程,达到观众心中心智与情感相结合的意象组织,形成一件自成天然的艺术品。下面主要从蒙太奇的两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电影中的“灵”文化。

从蒙太奇手法的定义来看西方电影,西方电影是一种形态状的结构,电影在形式上赋予“灵”,即生命、意义等的基础上,再重点展现其“重形”。以“形式”为主,电影通过外在的形式和形态把各部分的结构成分联系在一起,本身没有体现意义。大多数的西方电影,电影的基本结构(基本“形态“)是镜头,电影元素由有声语言、音乐、色彩等构成,同时,其他“形态”却需要对电影进行充分的挖掘与理解,充分研究这三个部分,组成电影的具体功能和艺术内涵。除此之外,“从结构到意义”是西方电影在组织结构、过程分析中一贯所遵守的规则:“从结构到意义”主要以蒙太奇手法作为形式安排,通过将机械复制现实情境、无包含任何意义的情境和其他的技术(“形式”或”形态”)相结合,然后形成一定的结构,最终升级成为艺术。另一方面,电影之本是电影的镜头和技巧,电影之末是电影的文学意义和其中的戏剧性,这也是西方电影“重形”的另一个体现;与此相反,“重意”是意义型结构的重点,着重点在“意义”两字上,并辅之以“形式”“形态”。以中国早期的电影为例,一般把其称为“影戏”,影是完成戏的主要手段,所以其突出的特点便是“戏”为电影之根本。“戏”是建立电影基本功能和整体结构性相结合的基础,而“影”却不能和具体镜头相联系。其镜头主要把戏剧性场面作为根本的叙事单位,结构与舞台幕场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不是蒙太奇的手法。意义型结构的电影的取景、构思都在电影的剧情、对话、表情、说明中体现出来,其遵循“从意义到结构”原则来进行结构的组织和过程的分析。

《辛德勒的名单》充分展现了西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形态性结构特点。电影在保留原本历史情境和人物的基础上,以黑白影调象征时代特点和以纪录片的形式还原历史真实性,在隐含主人公辛德勒复杂而难以解释的感情色彩和人物性格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犹太人的悲惨时代。影片中的宗教寓意深刻地孕育在红色的烛光当中。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画面是影片的一大吸引人之处,由单调阴沉黑白到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使人的心情由犹太人遭屠戮的悲痛到人们脱离险境的紧张再到人们重获新生的开朗不断一步步转变。电影里在同一空间的不同人物中给予主人公相对多的占据空间,体现了他的优势,同时也体现了电影空间画面含义。影片对情节采取非倾向的手段,对某些情节例如一堆牙齿拿去抠出其中的黄金、一片雪花纷飞的天空原来落下的是焚尸炉的灰等,表现出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态度,而不用一个特写、一个近镜头去强调,但对人的心灵却不缺乏震撼力,给予人灵魂巨大的冲击力。影片通过辛德勒命令会计员在一台老式的打字机上一个个打出他有能力雇佣的犹太人的名单,每一个名字象征每一个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的生命作为高潮,异于平常,让人触目惊心、撼人心魄。

(二)色彩语言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色彩的运用渐渐被现代电影所看重。影视中色彩的运用是一个重点的描写手段,不单是为了把生活情境还原,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更多彩的艺术气息。色彩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挖掘,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去绘景写物、表达情意,而不是拘谨于自然功能的自然颜色。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的色彩与时代感和情节氛围紧紧相扣,借灰白、暗淡无光为基础色调,结合内容的恐怖惊悚和时代的森严悲凉,把观众带进阔别已久的二战年代,斯皮尔伯格和摄影师都明确表示“势必破坏我们对大屠杀的记忆”的主要因素是“拍成彩色”,因此斯皮尔伯格说:“除了用黑白胶片进行拍摄之外,我别无选择!”他对色彩的选择有着更深度的追求,黑、白构成基础色调,但这些看起来暗淡无光的冷色却不阻碍影片预想的画面,依旧展现出清亮、明朗的暖色。还记得那条花团锦簇、鲜艳夺目的红裙子吗?那个出现在大屠杀前的红色裙子,这美妙绝伦的小生命正是继续灿烂的时刻,但是最后还是走在了死亡的途中,让人由衷地表达了心灵深处对生命的关注和礼赞。在危难时刻,虽小姑娘在慌乱中逃脱了结束生命那一劫,但后来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我们依旧被那璀璨得让人落泪的红色所灼热,一瞬间,在无意的闪烁当中又转向了浓浓的灰暗,色彩的叙事意义不言而喻。另外,色彩运用的巧妙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它的象征意义上,红色蕴涵生机、活力和希望,最后它被黑暗所吞食,表示着人性的丧失和泯灭,揭露了法西斯纳粹党对人类希望和生机的摧毁。因此,这部影片凸显出的这个亮点所展示的深刻含义,给观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张力,是很多其他的艺术手段所无法实现的。

其结尾也是值得一赏的。几十年过去,在犹太人的心灵深处,战争的噩梦已成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救命恩人辛德勒的陵墓祭扫,此刻,影片采取高调摄影的手段,立刻与片头相照应,恢复柔和、轻快的色调,衬托出一片安详宁静的场景,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得深意绵绵。色彩的调整,除为了彰显时间跨度的含义外,还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点是在历经了生命逃劫的灾害后,一切又恢复平和。赞美和平美好和神圣;第二点是在观众目睹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戮之后,此时心灵的伤害得到一定程度的慰藉,达到缓和过激的感官刺激目的。显然,色彩在这部影片中作为一种恶与善的力量对抗,在两者的矛盾对抗之下,斯皮尔伯格使影片达到一定量度的善,让观众渐渐承受下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恶。

三、结 语

《辛德勒的名单》被誉为电影史上的鸿篇巨制,曾获奥斯卡7项大奖,其精彩之处不仅仅在于非语言符号的色彩、物体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其在宽阔的氛围和情境当中的精彩无比的经典语言运用,语言符号在影片当中是修饰、强调、补充的作用,表达了编导者深刻的思想体会和深沉的情意,承载和传递了多方面的信息和含义。

[参考文献]

[1] 施秋香.重读经典《辛德勒的名单》[J].电影文学,2007(12).

[2] 黄佳.电影音乐艺术探微——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个案的分析[J].电影文学,2008(02).

[3] 葛德.电影摄影造型形态多元化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展现[J].电影创作,1997(03).

[作者简介] 景巧玲(1971— ),女,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医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史蒂芬语言
语言是刀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