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方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国贸系,合肥 230041)
伴随着当前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日渐深入,国内英文报刊的出版蓬勃发展,这些现状同时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报刊选读这门课逐步从英语专业课程向公共课程转变,表现出英语报刊教学的重要性。课程 “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英语报刊比其他资料题材更为丰富,题材更加多样,观点更为多种,内容更加新颖……也就是十分有宜于素质教育。”[1]
新闻语言为彰显时代特色,用词标新立异,大胆新颖。如果学生不学习报刊选读课程,不接触报刊语言,只学习规范、陈旧的语言,那么视野和见识必将受到局限。《英语报刊选读》在辅助英语教学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从学生、任课教师、教学条件三个方面探讨本门课程的问题所在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主观能动的发挥有限,导致学生主观上缺少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何况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知识索求上,更以接受教师传授为主,学习缺少探索性和主动性。从英语报刊的特点来看,文章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新闻体词语,外来词,行语等。语言风格严谨,精辟而诙谐。文章语法上,变化丰富。省略、语态变化、割裂、从句等现象屡见不鲜。在文化背景上,中西方存在严重差异。新闻稿又有其时效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情的现状难以准确拿捏。以上因素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因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缺失,思维模式无法变通而不知文章所云,对全文理解产生纰漏,理解上偏离主旋律,错误理解笔者本意。
大多老师对该门课的认知停留在,它仅仅只是英语精读课和泛读课的辅助和补充,不明了该门课的潜在价值。英语报刊选读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一种审慎、独立的思维方式,宏观视野,把握重点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良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易于以精读的方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词汇和材料内容本身,忽视了对背景知识的掌握和学术探究能力的培养。最终学生所领悟到的只有零散的英文符号,割裂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则会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得教学质量下降。
教材数量经常出现不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教材虽不断扩充,但新闻时效性的这一鲜明特征,使得报刊存在出版即落伍的状况。为确保授课内容的及时性,有些任课老师自主选择最新、最热的新闻材料。虽能缓解出版即被落伍的形势,但易出现内容不规范,选材不系统的现象。除此之外,学生接受课程繁多,专业各有侧重,导致对本课程的不重视。从教材以及教师自主选材的内容偏向上看,都以政治经济为主旋律。而学生则对娱乐、文化、体育等话题颇感兴趣。所以材料内容的偏向,对学生的兴趣度颇有影响。
1.教材为蓝本,多渠道时效选材。笔者认为,授课老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再加以订阅报刊、网络等方法为辅助。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具有典型性,包含几乎所有报刊文章中的主流方向,其知识介绍与背景文化介绍较为精准。报刊类出版物本身具有及时性,订阅报刊杂志是老师获取材料稳定而有效的途径。此外,网络也是教师获取材料必不可少的快捷渠道。例如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优秀刊物都有其官方网站,授课老师可以及时的涉略、获取当下所需的文章。但值得考虑的是,虽然各大报刊所关注的新闻热点是一样的,但是所处利益集团不同,观点也会不同。授课老师可以从不同报刊中选取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看法,通过让学生对文章的横向比较体味语体、文风、关键词使用的异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选材符合课程特点,贴合学生兴趣。报刊选读课的教学模式定位不清,易于泛读、精读两门主导课程教学模式混淆。然而报刊选读课程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它虽与泛读的材料选材同样广泛,但是偏重却有所不同,涵盖内容通常是时事热点。例如:G20峰会、经济危机等。而泛读的题材跨越古今中外,倾向于知识的综合性。报刊的特质要求报刊选读课的选材文体的单一性,文章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文体特征。而泛读的选材文体呈多样性,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广告、新闻等不同风格的文章,并无统一的语言特色。报刊选读文章属新闻文体,报刊文章言简意赅,多用短句短词,省略现象较多,语言风格鲜明。这要求授课老师精准选材,使学生真正接触到报刊语言。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偏向,在教师自选材料上应尽量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尽量做到新闻、学习、兴趣为一体。
3.教材布局注重系统性、完整性,兼顾知识与技能。为了使学生在反复练习反复运用中掌握语法、词汇、和习惯表达方式。英语报刊选读的教材选择就必须要遵从词汇、句型、阅读速度、阅读技巧、段落归纳、结构整理这个体系来设置。这都体现着英语报刊教材选择的系统性。报刊材料的完整性,即所选文章要具有新闻稿所特有的标题、导语等基本要素,倒金字塔、并列、顺时等基本结构,要鲜明的体现报刊的语言特色及语体修辞。教材中练习的设计要秉承“交际为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设计一些类似案例分析、主题探讨、模拟角色扮演、专栏访问为形式的活动培养的应用能力。教学设计的编写中,不仅要涵盖词汇、语言、文章主旨的分析。也要有报刊语言文体基本知识的说明,信息的分析和导读。使学生在使用英语报刊教材和选材后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流利的语言交际能力、丰富的文化知识。实现语言交际与工作应用的顺利完成,做到学术、职业、技术的有机结合。
1.讲授为基础,层层深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循序渐进的改变。首先,老师应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新闻的语体、背景知识。对于新闻稿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句型等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拥有掌握报刊文章的知识基础。报刊文章中经常出现大量生僻词语,甚至词典中难以查到的词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尽所能予以讲解,总结新闻体词语的规律。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补充相关词汇,扩充学生的词汇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传授后,授课老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最终摆脱教师的帮助独立地学习和掌握语言”。[2]不管是以“教师为中心”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的转变,还是构建主义指导下的教学、任务教学法等,都强调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此时,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快速泛读的方式,清点疑难词汇与句型。让学生灵活运用小组探讨,自主查阅的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文章内容,发掘文章主旨,新颖词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词汇储备。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应运用多元的教学模式。从任务教学法说起,任务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交际性任务来培养发展表达意义的能力,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学习和掌握语言。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但也有其弊端,学生会更多的关注文章意义的表达和任务能否完成。对于文章的语法和词汇掌握不够重视。在标准化考试的要求下,这种不利于基础语言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通过标准考试的检验。那么,多元教学方法的穿插运用势在必行。这里不得不提到折中主义教学法,它主张张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情况、环境对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择优选择,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线的基础上,对句式难懂、背景复杂、词汇生僻的文章,采用语法翻译法。这样学生才能对背景知识,文章涵义有充分的理解。对于英语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将背景知识设计成开放式的任务供学生来探讨完成。基础较差的班级,需要更多的侧重词汇、语言的讲解和练习,必要时可以利用母语辅助教学。
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课件的制作依托多媒体将文本、图片、动画有机融合。同样任务情景创设、学生任务汇报也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这样使学生的看与听说读写统一起来,促进知识的全面获取与记忆。有利于扩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另外互联网可以帮助老师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为老师,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学习资料。学生可以便捷的获取第一时间的新闻视频,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老师上传学习资料,建立群体论坛等,便利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协作完成任务、上传任务结果。多媒体和网络的介入,都能辅助教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关于本门课程的检测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期末检测,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综合在一张试卷里进行测试,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和传统的方法。按阶段测验,每学完一个章节,选取符合本章节教学要求的文章进行测验,以卷面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情况,分别记录。学期完结,综合评定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绩。短时测验,学习完新的语法知识,术语,结构表达等,及时以提问的方式或者书面的方式进行检测。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此外,除了这些课上检测的方式外,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写协作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课上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网络上传的学生任务结果综合判断学生的探究,写作能力。以分数的形式辅助综合期末成绩也是一种激发学生主观能动的好方法,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注重英语知识的积累。
针对《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在学生、任课老师、教学条件上存在的问题,都应该积极应对,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选材上以教材为蓝本,订刊、网络等为辅助科学选取文章。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扬长避短,使英语知识与人文教育双重发展。课上考试检测与课下任务完成结果的双重检测标准,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课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和总结过程中,日以改进,充分发挥《英语报刊选读》的重要作用。
[1]端木义万.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J].外语研究,2005,(1):36-39.
[2]贾爱兵.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