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探讨

2014-04-07 10:22王婷婷
关键词:实效性大学生教育

王婷婷,张 博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品德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学生思想意识逐渐变的多元化、复杂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正在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两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传统的讲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如何在新时期增强“两课”的实效性,使“两课”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是我们从事“两课”教学的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两课”教与学的困境

(一)学生“学”的困境

在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两课”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没有任何价值的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与社会现实相悖,对自己以后踏入社会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很多学生对“两课”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有学者在2010年选择4所高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了名为“大学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很有意义”的占20%,认为“是形式上的需要”的占40%,认为“可有可无”的占20%,认为“没有意义”的占20%,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并不高。[1]所以在“两课”课堂上,学生玩手机游戏、上网,同学之间讲小话,打瞌睡等现象非常常见;更有不少学生上课不带教材就走进教室,或者是在教室看其他专业书和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有些学生迟到后从后门直接溜到座位上,个别学生在等到老师点名后找机会逃离教室,甚至有学生根本就不来上课。

(二)教师“教”的困境

一方面,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希望授课有用,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因为“两课”大都是上大课,甚至文理科排在一起,学生的需求不一致,众口难调;再加上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两课”教师在教学时非常矛盾,满足了这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可能就忽视了其他同学的要求。按照教材授课吧,学生会觉得老师没水平,不敢面对社会现实和社会矛盾,但是如果教师把社会阴暗面揭露太多,追根刨底,虽然一时半会会获得学生的欢心,但恐脱离政治与道德的基本原则而被部分学生指责是不负责的叛逆行为。[2]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平衡,就很难在教学上找到突破。

二、制约高校“两课”实效性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媒体使信息的传播更及时、更高效,影响的范围也更大。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及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蚀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的价值取向使很多大学生背离了传统道德品质,部分大学生受西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学习和生活唯功利化和实用化。[3]在学习上只重视专业课,认为只有专业课才能对自己以后工作有帮助,比较实用,而对于塑造道德品质,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两课”却不屑一顾。有个别学生甚至完全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改革应照抄西方模式,才能取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就。这些思想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两课”相当反感,使“两课”的教学工作的难度加大,给“两课”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

(二)学生主体因素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的转型,社会变得更复杂,中西方的文化冲突使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深刻变革,个体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追求人格独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依附于他人。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他们更注重个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物质利益,而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逐步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观上就并不认同“两课”,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虽然美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伟大,但都是遥不可及,不能迅速为他们带来帮助和利益,因此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4]主观上对“两课”非常抵触。

(三)教师教学因素

教师的教学因素也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不仅是教学内容、知识的传递,而是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组织,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是一些高校的“两课”教师队伍自身就存在很大问题:

1.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不专业,什么人都可以教“两课”,有的老师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不透彻,自己都半信半疑,这如何能使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呢?

2.教学方法陈旧,一些“两课”教师自认为教了很多年“两课”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岂不知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了,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激起90后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落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是大量史实所得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对该时代最高的理论化概括,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变化,具有稳定性。[5]有的老师完全照本宣科,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理论性极强,极易使学生产生这门课程对自己而言没有多大意义的错误认识,因而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甚至认为“两课”只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进而产生抵触的情绪和放弃的心态。[6]

(四)学校自身因素

有的学校对“两课”一直不重视,认为“两课”无关就业率,无关成才率,很难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什么帮助,专业课才是根本,所以对于“两课”的经费划拨是能省则省,学校的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资源也是专业课优先,而让“两课”教师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有些学校从不考虑“两课”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认为只要有人上就行,谁都能上,在教师的培训上也很少会考虑到“两课”教师;学校之间的“请进来”、“走出去”等交流合作也局限于专业课教师,很少考虑“两课”教师,有的学校甚至把教育厅统一安排的思政教师培训看成是一种“福利”,竟然优先安排领导干部去参加,而真正需要培训的“两课”教师却无法得到这个机会。

三、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思路

(一)学校重视是“两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前提

当前,很多高校存在着轻视“两课”的现象,有的高校虽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两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不能得到落实。实际上“两课”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提升“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就是学校的重视。学校要把“两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纳入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将“两课”的重要性提高到学校的层面,高度重视。

1.给予“两课”教学“人”“财”“物”的支持,要精心选择“两课”教师队伍,并建立师资队伍建设长期方案。相关教学研究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使教学研究可以顺利展开。还要要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保证“两课”能够全面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两课”声像教材建设、完善网络建设,鼓励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及课件等方式使理论化较强的“两课”更加直观、生动、活泼。

2.要成立专门的“两课”教研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发挥教研室作用,全面展开课程建设。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总结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交流信息资料,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互相听课交流讲课心得和教学改革经验,以增强讲课的准确度、说明力和吸引力。建立健全教学评比制度,对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各类大型教学比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教学团队以及学生和学生团队进行表彰奖励。

3.要严格监控教学,建立教学检查评估和表彰制度,不仅要监控教师的授课教案、教学文件等方面,更要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要通过与学生座谈、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等等。

(二)师资建设是“两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基础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教学水平及教学理念等体现在教学过程与各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学过程与各教学环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两课”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及教师专家引进计划,使教师结构趋于合理。[7]

2.师德观念的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教师首先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对于从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两课”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两课”教师是大学生的道德导师和精神导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一名“两课”教师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能够把奉献精神和热爱教育事业高度责任感贯穿在教育教学实际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和影响学生,那这种影响将是学生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因此,高校要开展以理想、责任、敬业、奉献为主旋律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全面提升“两课”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

3.创新理念的培养

很多高校的师资培养规划比较重视教师的理论、科研及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却忽视了教师创新理念的培养。教学理念和观念是教学活动的先导,没有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教育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8]我们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于扮演“传教士”的角色,不仅使“两课”教学丧失了吸引力,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高校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理念,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支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0后“两课”老师何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思辨、小组展示及专题讲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并紧跟时代热点,在建党90周年时组织学生进行红歌演唱会,通过对“富二代”“官二代”的讨论,对社会冷漠问题的讨论,通过模仿《非诚勿扰》青春思辨会等各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她的教学方式得到了青年学生的认可和追捧,不仅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自己“教”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因此“两课”教师要树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并用这种理念赋予传统“两课”教学以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两课”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改革是“两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关键

1.改革教学内容

当前“两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极强,与中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衔接性差、内容重复较多及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因此,深化“两课”教学内容改革,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两课”的教学体系进行尽心编排,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整合,不求系统全面,但求切实有效。可以基于“两课”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其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选择性地进行专题授课。在专题讲授前,教师要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明确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风。对于那些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关联性很大的课程,则采取系统讲授的方式。

深化“两课”教学内容改革,还表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现在的大学生信息渠道畅通,视野广泛,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大学生所关心的学习生活问题,将其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能够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和学习、生活实际中产生的新问题,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三是结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结合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四是能够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2.改革教学方式

要想切实提升“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大胆冲破传统教学模式。

一是要与学生做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真诚地关心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他们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得到了关怀,就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亲切的交流,真实的讨论。比如安徽师范大学思政教师房玫,她把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定义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关系,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是朋友关系,真心和学生交朋友;还有就是母子关系了,关心学生,不管是考研、就业这样的大事,或者是恋爱、交友、生病这样的小事,学生都有“房妈妈”可以倾诉、可以依赖。所以她的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大学四年如果没听过房玫老师的课那将是你人生的遗憾。所以,关爱学生,增强教学的人本性和实效性,是“两课”教学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证明,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心换心是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特殊而强大的教育渗透力量,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重要途径。[9]

二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变“课堂”为“学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探索过程。

三是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搭建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思想教育的新载体,用多样化的手段、不同途径,来进一步补充和强化“两课”教学的实效性。如可以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讨论或者辩论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启发引导、点评和总结;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邀请相关专家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广泛的在线交流,与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探讨社会热点话题,切实做到在第一时间内释疑解惑。[10]

四是要强化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辟“第二课堂”。一般来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项活动、参观、考察、访问、调研等都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市政建设,让他们看到市容市貌的巨大变化,从中深刻理解“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理论的精神实质。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艰辛和胜利果实来之不易。组织学生参观国有企业,使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对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有深刻的理解。总之,“两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所在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社会资源,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改革考核方式

很多学校以前采用闭卷考试,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重视上课,考试时突击背诵,后来有些学校采用开卷考试,又让学生变得极不重视“两课”,到课率也比较低。毛泽东同志曾说:“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1]因此.高校“两课”教学的评价,应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把作业、出勤、课堂表现、读书笔记、实践调查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这种多形式的考查,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考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考察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的重视与支持,需要教师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1]曾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9):150.

[2]蔡扬波.地方高校“两课”教学困境及化解路径[J].出国与就业,2011,(21):104.

[3]魏彤儒,郭少卿.如何提高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1,(41):196.

[4]胡旭华.增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商情,2010,(8):79.

[5]任启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成因探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5):204.

[6]苏黎.高校“两课”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2,(12):84.

[7]李敏,侯德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文教资料,2009,(30):234.

[8]杨淑清.创新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6):113.

[9]屈卓,关世平,岳冰,白永雪.“两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J].林区教学,2010,(9):45.

[10]徐铭.试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73.

[11]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人民出版社,1991,8(15).

猜你喜欢
实效性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