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楠
(北华大学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新时期,由于受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和满足当前学生的现实需要,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策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很多高校关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却仍然比较落后。尽管有些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上做了一些改变和创新,但是这些改变却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而且这些制度大多都是由上而下制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参与的机会非常少,从而导致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当前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亟待改善。
学分制的实行以及高校后勤的逐渐社会化,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结构模式已经逐渐淡化,学生的班级观念和寝室氛围逐渐淡漠,同学之间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帮助,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不强,大多数学生都只注重自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周边的同学和事物缺乏关注,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逐渐淡漠,这就使得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薄弱,团队合作能力不强,难以开展工作。
进行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新型的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自从高中步入大学之后,学习意识就开始渐渐被磨灭,逐渐对知识产生了亵渎的意识,逐渐放松了学业,很多人都是抱着混个文凭的心态,只是到了期末考试的阶段才开始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准备,且多数学生都高喊“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口号,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令人担忧。这个现象从本质上来说,是我们当前高校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种状况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制度是一个组织赖以存在和良性运转的基础,而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课题。无论是从管理对象还是从管理目标上讲,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都应得到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机构应根据职能分工的不同,细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如可以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学生日常管理中心、学生发展服务中心三大机构,这样能够做到职权统一、分工明确。同时充分发挥院系学生会、团总支、班委等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在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人参与原则,让教师、学生、学生家长都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中来,同时通过不断加强监督和民主诉求的力度,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绩效,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
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存技能的关键时期,能否学到知识和生存技能直接关系到其以后的工作、家庭、婚姻等多个方面,从大的方向讲,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而不荒废学业,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高校应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理性教育,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其次,院系要多举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并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自主意识。再次,班主任要定期与任课教师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实况,对于个别学生,单独交流,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扰和问题,使其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此外,多开展有利于促进班级团结协作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同时推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最后,要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监督机制,使同寝室的人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想要适应和满足新时期社会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就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1]祝茂凯,刘艳,肖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探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7,(04):45-46.
[2]季青春,眭国荣,李慧.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实践的再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3):88-89.
[3]张世杰,孔冬青.学生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创新初探[J].农业教育研究,2011,(02):33-34.
[4]王铁.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