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健
(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开放创新”
侯健
(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紧跟先进思想先进理念,抓住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以人为本、激发情趣的开放性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从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能力的个性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掘三方面浅谈一些对音乐教学的想法。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个性培养;以人为本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的重要途径。音乐中的许多内容,是以愉悦学生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音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核心问题。这就要求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得到改进,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音乐基础知识,中学阶段也是他们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音乐课教学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音乐教师一定要设置好教学的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在课堂这个有限的音乐天地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想探究的问题,怎样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求知的前提和动力,又是引起兴趣和维持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而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真谛,首先应该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乐由情起,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学生的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在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抽象的美。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共同完成学习。例如:在欣赏《梁祝》时,把学生带到优雅整洁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中,先放上一段彩蝶飞舞、春光四溢的画面,再衬以愉悦惬意的背景音乐,然后再讲述凄美的《梁祝》故事,引入音乐引子……在欣赏到“抗婚”部分时,教师把灯关掉,窗帘也拉上,让学生在黑暗中体会音乐带来的氛围——直到一声跋响,英台投坟、梁祝化蝶……学生们会不禁鼓起掌来,并会跟着音乐一起哼唱起来……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学生会真正体悟到音乐的感染力和真正魅力,更会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向往和热情。
音乐本身就是时间的艺术。在众多的艺术学科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空间是最大的,它应该是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对音乐体悟实践辨证统一的过程,为更好地创设更加广阔自主的音乐学习氛围,我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高于生活而存在的。营造更加宽广的音乐教学空间,使学生不断产生对艺术的热情,融入其中。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形成个性化的审美兴趣。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提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回答,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演,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实践。在教学中运用“我当老师”“个性表演”等多种学习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感性的教学中来,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个体潜能、敢于表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氛围。
每个人对音乐的体悟都会各有不同,它更具有不确定性,解释的空间也很大。所以,面对音乐可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去理解和融入情感,以此来体现自我的感受和个性。我在音乐教学中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要他们每个人都写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具有自己个性的旋律。填上他们自创的歌词来演唱和表演。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欲望和能力。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还尝试采用了“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赏析作品并讨论,然后请同学选代表上讲台,来当一次小老师,讲讲本课内容的特点,引导同学用自己的感受去欣赏作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体验课堂互动的乐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加深音乐节奏节拍特点,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分组比赛,打同学们自己创作的具有个性韵律的节奏,并对表演进行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对音乐的突出节奏线条、节奏层次的特点记忆深刻。通过这种自由创作和表演的学习形式,不仅让学生克服了胆小畏难的性格特点,更培养了学生相互欣赏和合作的精神,个性创新能力也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和培养。
开放的音乐教学模式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应有的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体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开创式的学习。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大多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的方式来给学生评定成绩,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也许会把真正的音乐天才扼杀在摇篮里。首先,学生很容易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课本上的歌,没什么意思;其次,原始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和特长,使学生对本来喜欢的音乐知识失去兴趣。音乐成绩的评定绝对不可以等同于其他学科的评定尺度,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就会扼杀学生对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作欲望,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构建新型的音乐评价方法,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互评、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展示等形式与在某一模块的学习结束时相结合,对学生作出总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是教学过程中采用较为准确的形象文字对学生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与对学生在演唱、演奏、创作、舞蹈和戏剧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曲目的难易程度和数量等进行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是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家长对师生的他评相结合。这三部分综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能力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焦点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开放的音乐氛围中去认识音乐、体悟音乐、创作音乐,张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在音乐五彩缤纷的天空中翱翔。
编辑∕岳凤
侯健(1979-),女,职称: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