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 严 妍
(1.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51;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图书情报界提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概念已经许多年了,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专著可以说不胜枚举。2013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域的又一部力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问世,该书是作者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经过多年修订完善而完成的一部专著,具有很强实践性。笔者通览全稿,深感书中文字专业性强,案例实证科学,是目前关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评估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该书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信息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活动也在发展,其研究主体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由传统的信息理论和资源建设投资角度转向资源建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评估,从社会价值的视角研究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一书另辟蹊径,从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入手,探讨资源共建共享的综合效益,为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决策指导。其研究的意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该书在参考其他行业投资效益评估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的涵义、特征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界定和研究,这补充了国内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的不足;其次,该书将投资效益理论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过程中的评估框架、评估方法、评估体系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建共享的投资趋势和政策保障机制,弥补了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的空白。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以资源共建共享效益评估为切入点,在分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历程及其战略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效益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首要追求;之后该书围绕效益评估涉及要素、评估流程、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等介绍信息资源投资效益评估基本内容,同时考察国内外实践模式,从用户满意度角度出发验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社会效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佐证;最后作者还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趋势和政府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职责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共建共享投资保障机制,并对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该书的这一架构既具备大局视角,也细致到具体内容,结构完整,组织合理,不失为一部课题研究的成功之作。
该书研究视角新颖,涉及知识领域众多,为全面反映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内容,作者分别从资源建设历史发展角度、信息资源投资效益评估涉及要素、投资效益评估过程等维度,揭示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的脉络。笔者详细阅读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课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该书在绪论部分从历史角度介绍藏书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过程,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的意义,借助经济学的投资理论和信息资源准公共物品理论,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生态效益理论。这些在实践上也充实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的内容,为我国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
将公共投资理论、资源共享理论和效益评价理论融为一体,进行创造性研究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概念时,作者分别从图书馆层次、社会层次和信息系统生态层次做了详细阐述,同时,还从模糊性、间接性、社会性和延展性等方面对信息资源投资效益特征进行分析,借鉴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增强了研究内容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图书情报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课题。该书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公共物品理论、存取与拥有理论、效益分析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提高研究层次和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框架是该书核心内容,通读这部分内容笔者有个深刻的印象,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合适的评估流程能对评估实践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书将图书情报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于研究中,将概念、理论、方法定量化公式化,使得理论研究有理有据,这也充分显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背景。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的评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只有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置于广阔背景中,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此,书中第七章分规模和层次遴选国际、国内具有代表性案例,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模式以及其主要产品和产生的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作者认为国内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模式多种多样,其所提供的产品大多体现在服务层面,总的来说,各模式所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信息资源检索及获取服务、馆际互借服务、联机编目服务、信息交流服务、技术服务等。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会产生多方面的效益,无论对于宏观的社会层面,还是具体到参与共建共享的成员馆以及获取信息资源的用户,都将从中受益,而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也各有侧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是面向广大用户的,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用户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因此,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效益主要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后给社会带来的贡献,特别是给图书馆用户所带来的利益。为此,作者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实证验证。
为保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的顺利开展,除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进行研究外,还应考虑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以保障建设实践的顺利实施。书中第九章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和总结,分别从投资趋势、政府职责、国家政策、法律政策、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开展的保障措施。该书结尾分析了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总结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也肯定了本研究成果,并提出后续研究中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可以说是完美收官。
总之,该书作者拓宽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会对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专业人士提供一种全新思路,使人们对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社会效益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种作用对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活动来说意义更重大,对于国家公共资源投资决策意义非凡。
[1]孙健夫,陈兰杰,金胜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杨九龙,白君礼.新成果寓于新理念——《信息资源共享》书评[J].情报科学,2008,26(1):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