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媛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嵌入式服务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嵌入”是指一个事物植根于另一事物或者内生于另一事物的状态,是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联系的程度。曾在伊战时期,为了实时报道新闻,各国记者先后“嵌入”到伊拉克军队中对新闻进行追踪报道,嵌入“Embed”一词最初被用于描述战地记者(embedded journalists)。2004年,Kearley和Phillips受伊拉克战争嵌入式战地记者的启发,将“embedded”引入到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中,第一次提出“嵌入式馆员”的概念,用来描述图书馆员在美国怀俄明州大学在线课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1]。近年来,嵌入式服务理论框架日渐清晰,2007年David Shumaker等人从共同定位(Co-location)、合作关系(Relationships)、共同管理(Comanagement)及共同资助(Co-funding)四个维度进行理解,将“嵌入式图书馆服务”这一概念提出并且归纳了“物理嵌入、组织嵌入、虚拟嵌入”三种嵌入类型[2]。2009年,D.Shumaker等概括了嵌入式服务理论的8个特征:以用户而不是图书馆为中心、定位于用户的工作场所而不是图书馆员的工作场所、集中为团体而不是全体服务、服务主体由专家而不是通才构成、主要依赖专业知识而不是图书馆技能、目标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合成而不仅仅是传递、要嵌入语境中而不是语境之外、嵌入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而不是服务交付的基础上。2011年,K.Godfrey将其中的几个特征又进一步具体细化:物理空间上与被嵌入单位同处一所、工资由借调方支付、向图书馆与被嵌入方双重报告、参与双方的活动、融入借调方的一切活动及传统的技能要与用户的专业领域密切联系等[3]。
嵌入式服务的提出,给国内图书馆界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国内学者陈廉芳、许春漫在《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新服务模式探讨》一文中提出,嵌入式服务就是将服务融入用户环境,并支持用户的学习与科研,帮助用户节省时间,适应新型学习方式。服务范围包括馆内空间、馆外空间及虚拟空间三个方面[4]。同时,学者林燕在《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在干部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将嵌入式服务定义为馆员融入用户群体,以专业信息服务,与用户共同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或任务[5]。学者刘颖、黄传慧在《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一文中提到,“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为目标,主要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机构重组、资源组织、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等的全新运行机制”[6]。虽然目前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但归纳以上观点,其特征很明确:图书馆嵌入式服务从提供方式上看具有主动性,服务对象是一种协作式的服务关系;从提供的服务内容上看是知识服务,服务深度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全方位、动态跟进式服务,服务的精髓是要利用图书馆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与馆员的固有专业知识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环境,用户希望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另一方面,大量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及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及普遍使用,使得图书馆不再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或首选方式,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作用在逐渐被弱化。如果高校图书馆不能及时融入到教学科研环境中,其作为信息资源组织及筛选、建设者的重要作用也将失去效用。另外,巨量、芜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造成信息超载,给用户带来信息甄别的巨大压力,用户急需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泛在式的指导服务。因此,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学习环境中,使用户不需离开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便可随时利用图书馆的资源[7],是图书馆服务的不断升级和深化。图书馆只有嵌入到用户环境,面向知识创新,才能保持其品牌以及地位,嵌入式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走向。
嵌入式服务要求馆员从图书馆走出去,走进课堂跟教师、学生、职员等人员进行亲密合作,发现他们内心真正地信息需求,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或项目,用这种亲密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只有真正地融入到信息需求者中才能够了解他们及他们的工作方式,才能够理解哪些帮助是信息需求者真正所需要的。嵌入式服务促进图书馆与教研人员深度融合,其主要形式有:(1)嵌入到师生科研活动中去。高校图书馆利用自己丰富的资源以及在信息专业获取方面的优势,馆员参与到用户科研团队项目的选题、申报、研究、结题、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等这些环节并能够提供全程式的知识信息服务。在此过程中,馆员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具体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信息,并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同行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学术动态信息,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及学科领域的技术热点报告并对科研机构及其国际国内竞争对象的研究实力等等做出各方面的分析与评价。(2)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校图书馆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除了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外,还具备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技能等职能。同时,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用户课堂或者嵌入到网络教学平台,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把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互相协作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8]。
嵌入式服务能极大地提高资源可见度与利用率,并增强图书馆公众认知度。它强调嵌入式服务无缝、动态、交互地融入用户,提倡将服务延伸到有用户存在的一切地方,逐步渗透泛在图书馆理念,真正体现图书馆服务本质及社会使命[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泛在知识环境的进一步深化,使得人们对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有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相应地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图书馆提供流动图书车、24小时自动借还机、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及采用Web2.0技术、网络通信、工具条的开发等将服务从各方面嵌入到用户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使服务更主动、更便捷、更加个性化,让用户对图书馆“流连忘返”。
同时,随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推进,高校图书馆不仅将文献资源、学习空间面向社会开放,并且结合阵地服务,开展诸如社会阅读推广等社会活动与服务以及面向社会、企业、科研单位的嵌入式服务。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为用户创造更加舒适、便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让图书馆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不少高校师生对高校图书馆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存储文献,很少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服务,认为高校图书馆不具备能够解决他们研究及教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虽大多数图书馆设有学科馆员这一职位,但学科馆员主动与对口院系进行联系,了解其具体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的能力仍有待加强。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评估,以保障学科馆员不仅仅流于形式,而应使其更好地发挥其真正作用。这种意识观念上的障碍会影响嵌入式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
传统观念的束缚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资金、人力、设备、技术等方面上的投入,数字化进程相对缓慢。如不少高校图书馆查询终端过少、查询设备过于陈旧、操作系统界面过于生硬并缺少相应的数字化服务软件、对档案文献管理和利用手段也没有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同步进行,更无法提供完备的数字化查询;不少高校图书馆存在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学历,只能从事简单的资料整理工作,缺少必要的信息素质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功能发挥。
嵌入式服务要求馆员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科研、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中,还要求与用户深层次地交互并了解其切实所需,与用户密切合作及时地解决用户问题。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设置了学科馆员,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学科化服务,但还停留在推介图书资源与服务层面上,在切实融入用户科研过程与环境上还有很大欠缺[9]。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反馈机制仍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与读者深层次的交流沟通。同时,对馆藏文献疏于管理,没有与时俱进,无法满足用户科学研究的需求。
图书馆领导与院系通过协商,获得院系领导的支持。行政方面的支持是运行嵌入式服务项目的前提及保障。馆员采取主动推介的方式,可利用海报、公告、宣传册、电子邮件、讲座等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嵌入式服务,了解并利用图书馆资源,让用户知道图书馆不仅能像搜索引擎一样查找所需信息还能提供更为权威和更专业的信息资源,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现代化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是做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淘汰过于陈旧的设备,添置高科技的信息设备,以保证足够性能良好的用户查询终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利用超文本链接、丰富的数字化平台突破传统的教参服务,不受时空的限制,使用户增加使用热情。高校图书馆员在开展专业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学科服务需要,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
能有效地开展嵌入式服务很大程度取决于馆员个人能力及其素质,除要求学历背景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服务营销能力、教学能力、抗压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等。嵌入式服务的开展,不同嵌入式馆员服务于不同的用户,嵌入馆员做得越深入,越能了解用户切实所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一切工作都应以满足全校师生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图书馆专业人员强强合作,产生品牌效应,提高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准,达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水平。
评估不应是走走形式,而应总结平时工作中的不足与经验,真正起到给图书馆服务带来切实改变的效果。不仅如此,好的评估不仅能改进嵌入式服务同时还能对工作进行有效的量化。高校图书馆进行嵌入式服务项目实施时,应更加注重评估的作用,不断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嵌入式服务发挥切实的作用。评估结果的好坏,是嵌入式服务最好的宣传,同时又可以直接促进嵌入式服务的实践工作。怎样制定科学且有效的评估方法是图书馆学未来研究的重要议题。
网络及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仅能提供传统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大力推广图书馆嵌入式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读者泛在地享受图书馆快捷且优质的服务是目前及未来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新方向。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智慧的“藏经阁”,更应引进嵌入式服务,给用户的科研与学习带来便利,虽会面临着各种问题与挑战,但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是必由之路。相信我们经过不断努力探索,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嵌入式服务将给图书馆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1]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19-22,26.
[2]谭丹丹,刘金涛.对学科化服务背景下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思考:定位、关键步骤及挑战[J].图书馆杂志,2012,31(2):51-55.
[3]陈朋.国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3):5-10.
[4]陈廉芳,许春漫.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新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4-7.
[5]林燕.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在干部教育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9):294-297.
[6]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馆情报知识,2010,(1):52-59.
[7]李晓娟,刘兰,于伶,等.国外高校图书馆嵌入课程管理系统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132-137.
[8]戴瑾.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实践与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3,(3):128-131
[9]司莉,邢文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策略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2,(4):46-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