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波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湖北 十堰442000)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英语这个交流媒介。时代发展和社会多元化呼吁有更宽广知识面、有更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型语言人才。[1]用外语交际,只掌握相关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知识是明显不够的,还应了解外语交际所需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原因在于交际不但要符合语言规范,还要符合文化规范。
时代的发展变迁,语言本身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偏重于对英语的功能性掌握,划定固定的词汇、语言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目的,割裂了语言的文化背景,致使学生无法用它确切而得体地表达意思。[2]只注重语言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即遵循(语言)对环境和关系的适应性规则,助使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能力。[3]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注重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涵盖了语法、翻译、口语、写作、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进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至关重要。而这在绝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知识的获得,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及文化意识的培养。外语教学中,授课教师如能够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因素,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全面立体的英语世界,帮助他们获得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4]
“综合英语”课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英语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必须渗透其文化,注重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比较,即进行跨文化语用对比教学。
综合英语教学活动在遭受重语用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的同时,还始终经受着教育产业化和知识市场化浪潮的冲击。
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过分强调经典性知识,学科地位与教师权力,追求教学效率与知识标准。应试教育的后果是使学生成为考试机器,丧失了探索的兴趣,缺乏创新精神。甚至在综合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更谈不上重视。虽是高校教育,也因四、六级过级考试有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经常“被学习”、“被考试”,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有学历、没能力”,跨文化意识淡薄。[5]
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以语法讲解和句法结构分析为主的情况,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导致深层的、动态的文化内容被忽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容易产生文化焦虑,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另一方面,教授综合英语的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缺陷,对教材中渗透的文化背景知识要足够重视,努力走出综合英语教学中的瓶颈。[6]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实的语言功底,过硬的交际能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束定芳指出,语言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习得的过程,没有适当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是不可能学会一门语言的。语言的习得可以帮助学生文化的习得,同样,文化习得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7]萨皮尔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德诺夫也提到:“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文化中占相当分量的一部分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折射着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8]语言也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一门语言,必须要对其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知其内涵,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其语言。因此,文化的参与与渗透在语言教学中是必须的。
在教学中把文化导入综合英语教学中是符合 《综合英语教程》编写宗旨及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的,也是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学生入学水平低下,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差。这里的文化补充应包括:文章背景知识、词汇教学、语言结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中的和英美文化差异的文化补充等。
文化元素导入应遵循适当、实用及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围绕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进行选择安排,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隐含在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流行文化可为语言教学提供真实丰富的语言材料,使正式和非正式英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改善课堂管理方面的优势。[9]
通过文化导入、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自学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表达本民族文化的语言能力。[10]
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多的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讲解和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努力引导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11]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文化导入和补充进综合英语教学课堂,笔者认为以下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一)对于教师来说,要从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做起,要对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有个较全面的掌握。工作之余,尽可能广泛阅读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人文学科方面的经典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在较好地理解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搜集全面、详尽的文化素材,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对知识背后文化有个了解,另一方面,文化背景知识的丰富,也将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
(二)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尽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可根据教学材料中提供的不同信息,搜集与此相关的影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更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与运用;同时学校可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外语学习环境,多开展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文诗歌朗诵等活动,努力营造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把英语语言的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挖掘教材、渗透相关文化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现当代作品,即有关多元文化、种族冲突、地域差别和性别差异的作品。学生感兴趣的作品才能引起他们对作品中文化因素的思考,实现文化互动。要求学生读完整的作品,讲欣赏作品的方法,课后写出阅读心得。
(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学校和图书馆通的网络资源,挑选那些语言生动、真实、自然,内容健康向上,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文章,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吸取西方文化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能正视它的缺陷和不足,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文化也能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注重培养90后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主要采取以跨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任务,交际性的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体验其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采用以下方法讲解:
1.直接输入法。针对英语中特有的词汇或文化现象直接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融合法(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和注解法(利用教材注释或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对大学语言教学材料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词汇或文化现象加以注解)。
2.比较分析法。主要运用于英、汉语中共有但涵义不同的文化现象。
3.实践法。指在运用前面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将所学背景知识用于实践。
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导入文化能增强语言的实践性,趣味性。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我国的相关文化现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5.课外阅读引导。教师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教师应给与相关的指导,列出相关的书目,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把学生分成阅读小组布置读书报告等等。
(六)文化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
1.紧扣教材,相关原则。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与所教教材内容相关;文化教学必须紧密结合语言教学实际,为语言教学服务。
2.繁简有序,适度原则。
3.有取有舍,辩证原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综合英语这门课程所培养的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文化教学作用于综合英语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起到很好的双向促进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学生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立体全面的理解。
在综合英语教学中,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比较应该贯穿其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努力了解语言中渗透的文化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尽力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化背景中吸收语言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真实的语言,掌握并巩固真正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也能得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才得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