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电红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山西太原 030006)
某山区公路路面改造工程,线路总长13.5km,是由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原有山区四级公路的基础上进行的路面重新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原路面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路面纵坡、转弯半径、线路建筑(桥)等基本不变,只对路面结构进行修整,清除路面浮石,整平路面;原路面宽度不够的进行加宽;清理疏通沿线排水沟。设计路面工程包括7m宽20 cm厚的水泥石灰碎石稳定基层、6m宽20 cm厚的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改造主要工程包括:土方回填,浆砌石砌筑,路基砂砾料回填,路面修整,水泥石灰稳定碎石基层,C30水泥混凝土路面等。
路面工程全长13.5km,全线需拌和、铺筑、碾压水泥白灰稳定碎石层19229m3,水泥混凝土16362m3,我部计划该项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稳定层宽度不大,计划7m宽路基一次成型,上部6m宽混凝土路面以路中心为界,先做一半,后做另一半,交替向前推进。路面工程在施工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要修筑一定数量的临时交通道路,以便过往车辆绕行。下面就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分述如下:
对原路面凸出部分用洋镐铁锹人工整平,对凹进部分先清除掉浮渣,后拌和白灰、黏土、碎石垫平,视面积大小用18t压道机或人工夯实。
路基宽度不足的部位,根据工程量大小,用机械或人工补足路基下宽度,为了保证新旧路基结合良好,要清除原路基边坡上的杂草、树根等有机杂物。然后将原边坡削成台阶形式,并用与原路基相同的土料进行回填,回填时要超填30~50 cm,用机械或人工压实到设计要求,最后将超填部分削掉,保持边坡一致美观。
局部修整完成,路基宽度补足之后用平地机进行路面整平,完成第一道工序。
路基施工水泥采用清水河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白灰购买不低于三级的袋灰,石子从上土寨石料厂购买。路基施工采用厂拌法施工。
在路面基层施工前,根据基层材料设计配合比和击实试验,先做碾压试验,以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含水率及标准干容重等施工参数,用来指导施工和保证施工质量。通过碾压试验,确定施工参数为,设计配合比:水泥:石灰:人工砂:碎石(10~20 cm):碎石(20~40 cm)=3:4:23:30:40,最大干容重:2.29g/cm3,松铺厚度取24cm,碾压遍数6遍,施工最优含水率7.5%。
施工中主要采用WCQ200型拌和站集中拌料,15t自卸汽车运料,T160推土机散料,平路机摊铺(人工配合),18t振动碾压实,洒水车养护及基层两侧用20 cm高方木支护等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为:
拌和站拌料→汽车运输→平路机平料→振动碾静压1遍→平地机整平→振动碾动压4遍→平地机整平→振动碾静压1遍→洒水养护
2.3.1 模板工程
根据测量队提供的高程、中心线以及转弯处超高加宽等数据,在基层上进行弹线放样,立模。模板采用200×75槽钢加工而成,槽钢内焊有固定、调节件,外模也可用路缘石代替。采用路缘石作外模时,要用M10水泥砂浆将路缘石砌筑牢固,拍实路肩。
在纵缝侧模型上按设计要求放样打眼,用以安装纵缝拉杆。堵头模板采用20 cm×20 cm的方木。模型利用4英寸钢管、短钢筋、12号铅丝进行固定。混凝土浇筑前调整模型,使模型高度、间隔符合规范要求。校正纵缝拉杆平行路面、垂直路中心线,校正传力杆平行路面和路中心线。
2.3.2 钢筋
纵缝拉杆:在模型中间按设计要求打φ16的孔,间距为90 cm。安装80 cm长的纵缝拉杆,拉杆一端应涂刷10 cm沥青。
传力杆:长度50 cm,直径φ25的圆钢,一半涂刷沥青并配有10 cm长小套子,与传力杆端头间距3cm,内填纱头。传力杆采用顶头木模固定的方法。
补强筋安装:每块混凝土板四角设2φ14的补强筋。混凝土浇筑时,在相应位置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和物,摊铺高度应比钢筋设计位置预加1cm的沉落度,就位后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体。
2.3.3 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采用有自动称量系统的50拌和站进行拌料,搅拌机容量为1m3,最短搅拌时间60~90 s。混凝土配合比由水工局中心试验室试验确定。混凝土运输采用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路面混凝土分段长度150 m,以路中心为界分两幅施工。先浇筑内侧的半幅路面,当混凝土浇筑强度达到80%的设计强度时,再浇筑外侧(靠河一侧)的半幅路面。
浇筑路面混凝土时,先进行补强筋位置的混凝土浇筑,在隅角处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和物,摊铺高度要比补强筋设计位置预加1cm的沉落度。然后摆放补强钢筋,钢筋就位后用混凝土压住。
路面混凝土设计厚度为20 cm,故一次摊铺成型。混凝土摊铺采用人工配合温州工程机械厂生产的水泥路面摊铺整平机进行。为防止拌和物分离,人工摊铺时要用铁锹反扣,严禁抛掷和耧耙。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和摊铺整平机配合使用,最后人工抹平,压实,终凝后沿横向用小型压槽机压槽。
2.3.4 接缝施工
横缝:利用切缝机进行施工,切缝深度15cm。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方可进行切缝。切缝时用墨斗线提前划线,人工掌控切缝机沿线施工,确保切缝平直。切缝机用水冷却,但切忌冷却水渗入基层和土基。
纵缝:半幅路面板浇筑完拆模后,在混凝土板的中间侧缝壁涂刷沥青,浇筑另外半幅混凝土板时,纵缝上部应压成5cm深,0.5cm宽的缝槽。填缝采用灌入式填缝施工。
胀缝:缝壁必须垂直,并保证胀缝与路面中心线垂直。施工时,缝侧下部14cm固定沥青木板,上侧6cm固定闭孔泡沫板。保证缝隙宽度一致,缝中不连浆。混凝土成型后填充涨缝前,用工具将上部6cm泡沫板清除,并浇灌沥青砂浆。
2.3.5 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养护,使用4000 L洒水车洒水、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养护,塑料膜接头严密,不能透气,减少水分蒸发。养护期14~21天。养护期间路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时,禁止车辆通行、人员踩踏。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40%后,行人方可通过。
工程于2002年施工,历时4个月全部完工。
主要施工机械包括:75kW推土机4台,10 t光轮压路机1台,自行式平地机2台,50混凝土搅拌站1台套,1m3反铲挖掘机1台,ZL50装载机2台,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5台,15t自卸汽车10台,4000 L洒水汽车2台,100 kW柴油发电机2台套,0.4m3机动翻斗车5台,HTB6000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整平机,5cm插入式振捣器6台,混凝土切缝机2台,18t自行式振动碾1台。
1)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开工前,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首先在内部进行图纸会审,记录整理成文,以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三方会签后打印下发有关工程施工人员以指导施工。
2)配备完全符合质量检查要求的仪器、设备、测试试验器具,并按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校验,发现不能满足计量精度要求时,及时更换。
3)建立施工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经理部终检、监理工程师复检的验收联检制。
4)严格把好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质量关,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材料抽样试验必须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执行。无合格证和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不得用于工程上。只有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
5)认真做好各工种与工序、工序与工序之间的自检、互检、交检工作,并做好记录,实行工序交接传递制度,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6)加强人员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管理人员必须是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工种和主要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7)坚持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制,项目指挥部质量检查部门和质量检查人员对施工质量有一票否决权,坚持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施工,单元工程不合格不验收签证。
8)对质量事故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提出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9)对隐蔽工程作好施工记录,隐蔽前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