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佑东 潘 立 张 伟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浅谈鱼类剥制标本制作的新技术
刘佑东 潘 立 张 伟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
本试验通过以银龙鱼为原材料,采用更为环保的方法制作剥制标本。结果表明,制作的银龙鱼标本外部形态逼真,颜色与生前一致,无异味,防腐效果好,可长期保存。
剥制标本;新技术;银龙鱼
剥制标本是再现死亡动物形象的一门工艺,是利用工艺和材料将死去动物的皮张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对其进行填充并整形,重塑它们活着时的形态,既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又能永久保存[1]。本试验通过以银龙鱼为原材料,谈谈鱼类剥制标本制作的新技术及个人的一些体会,供同行参考:
1.1 实验动物
试验动物为银龙鱼成鱼体。
1.2 实验材料及药品
1.2.1 实验材料
聚氨酯发泡料、热熔胶脱脂棉、常用解剖器械、尺子、锉、风筒等。
1.2.2 试验药品
光油、自制中药防腐粉(专利申请号201020589320.7)、丙烯颜料、次氯酸钠等。
1.3 银龙鱼的观察及尸体处理
1.3.1 银龙鱼的观察
平时要注意动物生理习性和行为姿态表现,作为设计干标本活泼姿势形态的依据,并记录其头、耳、尾、姿态、色泽特征。在此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健康状态下银龙鱼的各种形态特征,最好给要制作标本的动物拍摄相片。
1.3.2 外形数据测量
测量外形,应测鱼体长,鱼体各部位厚度、宽度等。一般需要进行测量和记录作为标本支架的制作依据,特别是个体大的动物更需要进行测量。
1.3.3 尸体的处理
先用清水将鱼体表冲洗,注意保留部分鱼体表面粘液,用风筒吹干鱼体,使所有鱼鳞都贴紧皮肤,以防剥皮时大面积脱落。将鱼置于一张白纸上,用铅笔沿着鱼体画出鱼的轮廓。用尺子测量鱼体不同部位的厚度并做好记录。用相机拍照,以便清晰记录鱼体各部位的颜色。
1.4 假体制作
根据纸上所画鱼的轮廓大小,以及鱼的身体厚度,用聚氨酯发泡料做稍微大一点的鱼假体。然后根据鱼体大小尺寸锉锉平,制成形态、大小相当的聚氨酯发泡料假体。
1.5 剥皮
首先将钝手术刀自制成锯齿状,剥皮时尽量使锯的动作,这样可以保证鱼皮不被割破。将龙鱼侧卧,在腹部正中腹鳍根部一侧开刀,从胸至尾根依次锯开,然后从一侧将皮肤掀起锯开直至背鳍根部。用手术剪剪断所有鳍根部及在正中剪断锁骨。翻过鱼身,从另一侧将鱼皮掀起锯开,最后取出鱼身。用剪刀剪断腮并取出。用镊子和剪刀取出眼睛及眼眶内组织。
1.6 去肉、脱脂及防腐
用自制锯齿手术刀轻轻刮去鱼皮上所有残留肌肉及脂肪,刮去锁骨上残留肌肉,清理口腔周围。最后用棉花蘸取次氯酸钠饱和溶液均匀涂于鱼皮内表面进行脱脂,然后用干棉花擦拭干净,注意不能在自来水中清洗,以防此时鳞片大面积脱落。将本实验室自配的纯中药防腐剂均匀地涂在鱼皮的内表面。
1.7 填充及粘合
填充通常是和粘合同步进行。将假体放入皮套内,看大小是否合适,若稍大就用锉小修,若稍小就用脱脂棉平铺于假体上填充。从胸部开始,用热熔胶在切口处粘合,直至尾根。
1.8 安装义眼及整形
选用市面上合适的义眼,如水晶义眼,安装的时需考虑鱼虹膜的颜色,给义眼着色。用脱脂棉填入眼眶内直至饱满,将义眼装入眼眶,用胶水固定。用一铁丝从腹部粘合处插入假体,用来支撑标本,置于风扇下吹干。
1.9 上色修饰
上色是鱼类标本制作过程最关键的一步,要根据记录照片,给已经干燥脱色的鱼鳞重新画上颜色。要求操作者心细,并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上色完成等干燥后,通体喷上光油,既可以固定颜色,使标本光滑逼真,同时也可以增加标本寿命,使标本无异味。
制作的银龙鱼标本外部形态逼真,颜色跟生前一致,无异味,防腐效果好,可长期保存。
3.1 试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1 剥皮
剥皮是标本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皮张的剥取好坏,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和美观,所以在剥皮过程中一定小心细致,严格按操作程序。如果不小心有鳞片脱落,应及时将其保存好,在标本做好上色之前用胶水粘到相应的位置。
3.1.2 填充及粘合
本试验大胆使用新材料聚氨酯发泡料制作假体,质量轻,易操作,好塑形。粘合采用热熔胶,粘合结实,不留痕迹,好操作。
3.2 与国、内外方法比较及本方法的优点
首先填充方面,本试验中填充材料采用聚氨酯发泡料,具有质量轻,易操作,好塑形,不吸水,不发霉的优点,而国内传统方法多采用棉花等容易吸水发霉的材料,而国外则主要采用发泡料和硅胶[2~3]。脱脂主要采用次氯酸钠饱和溶液进行脱脂,价格低廉,效果较好,值得提倡。防腐方面,本试验大胆采用中药材,不仅安全环保,使用方便,而且成本低,而国内则主要依靠砒霜这种剧毒物质,一方面本身不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对这类剧毒物质有管控,使用不方便而且成本高,而国外防腐粉的具体成分也处于保密状态[4]。缝合方面,本试验采用工业用热熔胶,粘合结实美观,易操作,避免了传统的用针线缝合鱼皮时的不平整和切口不美观。总之,本方法比较环保,实验所需材料容易获取,成本较低,尤其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3.3 结语
在国外,剥制标本技术已经发展为产业,有专门的标本职业学校,每年都有标本技能大赛。而在国内,这方面的技术很明显已经落后很多。不过相信随着信息的交流共享,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剥制标本技术作为一门艺术会越来越多的被多数家庭所接受,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方法运用于国内标本制作,推动我国标本行业的不断发展。
[1] 张俊,杨子,葛海燕.小型哺乳动物剥制标本技术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2005,(3):52-53.
[2] 剡海阔,范小龙,梁梓森,等.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9):20-21.
[3] 许永贤.活体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J].中国畜牧兽医,2009,(5) :214-215.
[4] 腾斌,张健.用无毒防腐膜制作标本的方法[J].生物学通报,1996,36(10):39.
刘佑东(1974-),广西罗城人,高级讲师、兽医师,主要从事宠物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