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士军 黄继康 曹文明 张同平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畜牧兽医站,江苏灌云 222200)
秋冬季仔猪腹泻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封士军 黄继康 曹文明 张同平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畜牧兽医站,江苏灌云 222200)
2013年灌云县畜牧兽医站实施江苏省农业工程三新工程—仔猪腹泻病综合防控技术项目,开展县内仔猪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推广应用新型仔猪腹泻病二联疫苗、新型微生态制剂改善仔猪肠道环境、使用快速检测技术,形成仔猪腹泻病综合防控技术方案;通过建立3个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场,建立健全示范场饲养管理制度,加强生物安全设施建设。2014年在总结各示范场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中小规模养殖户对示范场观摩学习,派驻技术员因地制宜指导实施综合防控技术,并在全县全面推广应用。本文通过调查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所发生的猪腹泻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灌云县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原因及流行特点,从综合防治的技术性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为全县仔猪腹泻病的防控提出明确的技术性标准。
猪流行性腹泻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疾病的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流行性腹泻(PED)分别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猪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对新生仔猪具有高度致死率,虽然不同年龄的猪对这二种病毒均易感,但8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则很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沿海地区陆续发生仔猪腹泻,灌云县则从2010年有猪场陆续出现猪腹泻病。2012年全县由于腹泻病而死亡的生猪就达上万头,给各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3年开始实施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后,县畜牧兽医站组织专家对全县20个规模养殖场进行猪腹泻病的调查摸底与流行病学分析(具体见表1),并采集140份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其中猪传染性胃肠炎只有4例,猪流行性腹泻48例,大肠杆菌引发的黄白痢47例,魏氏梭菌引发的红痢3例,沙门氏菌引发的伤寒18例,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6例,球虫引发的腹泻4例,其他如伪狂犬与圆环病毒等引发的腹泻10例(具体见表2)。
2013年我们还选择3个核心示范场作跟踪调查,了解三个核心示范场的仔猪腹泻病发病情况。具体见表3与表4。
2014年,根据项目计划,我们县畜牧兽医站推广应用新型仔猪腹泻病二联疫苗,采购新型微生态制剂发放给3个核心场,通过采用注射疫苗,改善猪的胃肠道,落实保暖措施,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在防控仔猪腹泻病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中发病数下降了13%,死亡率下降了11%。根据3个核心示范养殖场的统计,形成了2014年3个核心场的腹泻病发生情况统计表,具体见表5。
根据2013年与2014年的仔猪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们对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久治不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环境卫生差:食槽消毒不好,周围环境脏。
(2)治疗方法不当:一些养殖户在仔猪发病后只打针,不喂药,防脱水,而事实上内服药物对治疗肠炎更为效。
(3)治疗时不注意进行止泻,长时间拉稀,不进行止泻很容易造成仔猪脱水,使抵抗力下降,更加重了病情,导致仔猪死亡。
(4)对一些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不是用助消化药,而是采用抗生素疗法,结果使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受到破坏,从而加重了病情,造成久治不愈。
3个核心示范场的仔猪腹泻病在201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县仔猪腹泻病完全可以通过注射腹泻二联苗,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来实现腹泻病的少发或不发,县畜牧兽医站已经总结出一套防控仔猪腹泻病的有效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6.1 当前仔猪腹泻疫病主要病原及流行特点
6.1.1 主要病原。引起仔猪腹泻的疫病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同时有少量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和伪狂犬病等。根据猪病持续监测和调查结果,当前造成仔猪腹泻流行的主要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大肠杆菌。
6.1.2 腹泻病的流行特点
(1)在区域上,先后在多个养殖场户发生;其中以中小规模养殖户为主。
(2)在发病对象上,各种日龄的猪均有发生,其中哺乳仔猪最为严重。
(3)在季节上,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最为严重。
(4)仔猪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育肥猪发病低,病程约一周左右,死亡少。
7.1 针对性措施
7.1.1 基础疫苗免疫。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对妊娠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为所产仔猪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妊娠母猪可在每年10月、12月各普免一次,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仔猪于断奶后一周内进行免疫。
7.1.2 产房消毒与通风保温。产房要坚持全进全出,严格落实产房空栏、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干燥、增温等措施。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产床、墙面、地面、饲喂工具等,待干燥后再进行严格消毒(1%烧碱溶液),让其自然干燥,空栏5-7天,方可转入母猪进行生产。产房可使用煤炉或其他供暖设施,确保产房温度适宜(20~25℃),对仔猪保育箱使用大功率灯泡或红外线灯照射提高温度(30~34℃为宜)。保持产房、产床、保育箱的清洁干燥。产房要适当通风,避免一氧化碳等中毒。对母猪腹部、臀部、尾部,尤其是乳房、乳头进行清洗消毒(0.1%高锰酸钾溶液)。
7.1.3 应用复合微生态制剂。日常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促进饲料转化吸收。
7.1.4 采用对症治疗措施。对发生腹泻的仔猪,用清洁、干净的人工补液盐(0.9%NaCl,3.5%NaHCO3)进行补液,用地美硝唑口服或选用其它敏感抗菌素口服治疗。
7.2 综合性措施
7.2.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确保饲料没有发霉变质。在气温骤变季节,要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做好猪舍保温。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污。仔猪断奶初期饲喂不宜过饱,应采取少喂勤填的饲喂方法,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7.2.2 严格落实消毒措施。规模猪场应采取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粪污。在猪舍清空后,应进行彻底清洗、喷洒消毒或熏蒸消毒,空栏3~5d,方可转入新的猪群。
当猪场发生本病时,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场区周边可遍撒生石灰,切断传染源。加强保温工作是关键措施之一,一般用保温灯比烧煤等效果更理想,发病时可减少喂料,添加多种维生素,多给饮水。预防机体脱水、酸中毒,抗菌消炎,止泻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