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思考

2014-04-06 02:45冯振业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党派基层组织

杨 光 冯振业 齐 民

(1.2.3.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在我国,知识分子是民主党派的主体,其中来自高校的民主党派成员在我国民主党派成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建立在高校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各党派组织的关键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意义深远。

一、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

1、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由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确立和发展起来。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将这一政党制度纳入了宪法的框架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确立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中共中央更加积极地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建设。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要求。高校中,各民主党派组织比较齐全,是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密集的地方,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其作为参政党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发展多党合作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和谐政党关系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在这一基本制度的引领下“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他们之间是亲密友党的关系。在这一模式下,和谐政党关系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构建和谐政党关系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共同作为动力支撑”,[1]也就是说参政党的能力建设要适应执政党的能力建设。为适应多党合作的需要,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就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党派的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从而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

3、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需要

高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聚集地,是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的重要源头。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70多万的民主党派成员之中,11 万多是来自高校的民主党派成员,其中3600余人是省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有1万余名党外人士担任校、院(系)等领导职务。[2]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上升,以民盟为例,截至到2013年底,民盟共有成员24.7万余人,其中24.1%来自高等教育界。[3]民主党派中央现任的8位主席都来自高校或曾有在高校长期工作的经历。这些数字表明,积极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推荐工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党外人才,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立足点。高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活动平台,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

4、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高等学校发展任务的需要

高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着完成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实现高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发展任务,[4]既要依靠广大中共党员教职工的努力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团结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建设。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联系着广大党派成员,是高校党委团结、联系党外人士的主要渠道。加强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应号召党派成员围绕单位、地区的中心任务,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促进高校改革、为当代大学的科学、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组织发展严谨性不足

组织发展工作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组织发展工作比较平稳,党派成员数量在稳步上升。但是在高校党派基层组织的组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一,唯职称倾向。发展党派成员时,将拟发展对象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学历职称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对其政治表现的考量。问题二,组织发展单一,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多对围绕在党派负责人周围的人员进行组织发展,出现党派成员在某个学科、某个院系聚集现象。问题三,组织发展过程缺乏培养环节。一些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发展成员时,未能严格按照各自党章要求履行程序,缺乏对拟发展对象培养考察环节。发展程序往往变成填表——提交学校党委统战部门考察——报上级组织批准,过程随意,缺乏严肃性。问题四,突击发展成员倾向。有的党派组织对高职称、高学历或高职务的党外教师进行突击发展,发展之后立刻将其推上领导岗位,或者立即向人大、政协推荐。整个过程缺乏严肃性,为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问题五,组织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在,高校内各党派之间成员发展不平衡,基础较好的党派发展成员顺利,基础弱的党派发展成员困难。组织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党派基层组织各年度发展成员不均衡,时多时少,缺乏计划性。

2、组织活动缺乏新意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组织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开展活动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体现。通过对基层组织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可以对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有大致的把握。通过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开展,可以增强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和组织观念,可以提高党派组织的凝聚力,扩大其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党派的履职能力。目前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方面存在活动偏少、缺乏计划、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活动组织困难等问题。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往往是座谈会、茶话会、参观、聚餐等,活动目的以联谊为主,较少针对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开展活动。此外,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困难,活动的策划、组织、施行主要依靠主委来完成,成员参与情况不理想,参与程度低,出席率低,几乎没有全体出席的情况出现,即使是组织换届这样的重要活动也是如此。

3、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独立性不足

高校党派基层组织,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政治组织。在组织上、纪律上都相对宽松,对成员的约束、管理也相对宽松。基层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还十分欠缺。缺乏考评监督机制或者成文的考核测评制度操作性不强。从领导班子层面来说,高校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都为兼职,他们往往都是专业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或学科带头人,身兼教学、科研、社会事务等数职,往往分身乏术,对基层组织建设力不从心。对基层组织成员来讲,教学科研的本职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难以找出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久而久之,组织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出现了部分成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现象。有的党派成员从来不参加组织活动,更谈不上发挥自身作为党派成员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作为各民主党派最“基层”的高校党派基层组织,独立性略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过多地依靠学校党委统战部门的指导帮助进行相关工作、活动的安排,缺乏作为一个政党组织的自主性、独立性。

4、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有待加强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的高低,领导班子的责任心、贡献度、工作的积极性,在党派基层组织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负责人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感召能力、协调能力、调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组织能否健康发展。目前高校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派工作水平还有待于提高。高校党派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兼职,他们大多都是本单位教学科研工作的业务骨干,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力,激烈的学科、人才竞争,让其很难全力投入到党派工作中去。还有一些党派负责人是因为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被推上领导岗位的,没有经历过相关工作的历练,缺乏党派工作经验,对党派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工作方式、方法等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是一边干一边学。另外,由于社会成员利益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党派工作和一些社会工作又是义务性的工作,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骨干教师中的党派成员对党派活动和社会工作的参与热情和投入程度。

5、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有限,部分党派成员政党意识淡薄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5],作为参政党,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职能。基层组织是“实现各民主党派政治任务的基础”。然而,高校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与社会的殷切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党派组织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职能往往有党派组织的代表性人物,即党派负责人、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完成。多数党派成员缺乏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锻炼,不知道如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而且,高校党派成员因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其对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的投入不足,未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此外,部分党派成员政党意识淡薄,缺乏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不知道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对组织也缺乏归属感。还有少数党派成员,尽管对党派成员的作用有所了解,但对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民主党派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三、加强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对于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在自身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高校党委、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以及全体党派成员共同努力,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探索解决办法。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要在中共党委的支持协助下,在民主党派上级组织的领导下,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1、高校党委要承担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

积极支持、协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是高校中共党委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是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党派基层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通过各民主党派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来解决,更需要中共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共党委要把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对此,高校党委应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加强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承担起协助党派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重任,进一步支持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地方政策,深化认识,不断完善措施,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创造更好的条件。坚持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密切与党派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困难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重要原则,正确评价党派教师的社会工作,党派教师社会工作计入年度工作量,对党派教师参政议政等社会工作的成绩、成果予以肯定。坚持协商共事制度,为党派人士知情出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畅通渠道。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为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党派基层组织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建设新时期高素质的参政党

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的组织发展建设,目前各高校中、青年党派成员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的加入为党派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大提高了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但新时代民主党派新成员大多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在他们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的同时,与老一代党派成员相比,他们的成长环境、经历都有极大的不同,在政治阅历、参政意识、管理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特别需要加强培养和教育引导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在加强思想建设方面,要以提高全体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提高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党观,提高他们的政党意识。切实组织党派成员开展党和国家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刻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现实意义,增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参政党意识。认真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把握同心思想,引导党派成员在实践中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加强党派成员对本党派章程、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习,鼓励党派成员要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继承和发扬本党派的光荣传统,保持和发扬本党派的特色。

3、党派基层组织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夯实科学发展的根基,全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参政党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在组织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组织发展、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储备、组织活动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照党派章程规定的程序、要求,注重质量,保持特色,坚持平稳发展和均衡发展,积极吸纳新鲜力量。摒弃片面强调学历、职称、职务的倾向,注重新成员的政治素质、参政议政能力和群众影响力,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推选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热心党派工作的同志担任基层组织领导职务。以政治交接为着眼点,抓实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营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的党派内部工作氛围,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好党外人才储备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为党派基层组织健康科学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探索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与学校各党派基层组织探索开展校内党派之间的横向组织交流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具体做法为:在学校党委统战部支持协助下,每个党派基层组织牵头负责设计一次以本党派成员为主,邀请其他党派成员参加的主题活动,活动要围绕参政党职能、上级单位任务、本单位工作重点、党派成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开展。通过这样的横向交流,扩大了牵头组织活动的党派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党派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党派基层组织在学校内的影响力。

4、党派基层组织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科学的基层工作体制和机制,大力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参政党

制度建设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保障。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主要目标,对于增强党派基层组织活力、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充分考虑党派基层组织的特点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建立和完善如下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发展制度》、《合作共事、参政议政制度》,以制度形式,规范基层组织会务、学习、工作、组织发展、发挥作用等,逐步使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2002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经与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协商,共同约定实施了《大连理工大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从四大方面规范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用发挥等工作过程。学校各党派基层组织以该制度为标准,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开创了学校基层党派工作的新局面。

[1]李统书.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J].理论前沿,2007,(11).

[2]张峰林.高校民主党派的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7.

[3]中国民主同盟简介[EB/OL].民盟网站,http://www.dem-league.org.cn/mmgk/jianjie/11796.aspx.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82142/10993406.html.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党派基层组织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党派我来的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三大特别政党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