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胡秀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实现人类解放,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人的智能的开发,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
人权观;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先进文化;民主政治;自然和谐
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尊严、价值和权利、自由,包括生存权、发展权,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通过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批判,强调了人权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的联系,指出了人权的具体性、历史性和阶级性,并把人权同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从而为人权的真正实现找到了出路。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解放观认为:“人权的作用和目的不仅在于使人获得权利,而且在于使人明确自我解放的目标和获得实现自我解放的手段。”①无产阶级才是人权的真正倡导者和捍卫者。无产阶级把自己的历史使命归结为建立“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②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③无产阶级始终把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革命的起点和归宿,把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实现人的价值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人的解放观,最符合人权的精神和本质。实现人类解放,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核心内容。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被概括为:
(一)人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揭示了:首先,“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其次,人是社会的产物,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个人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不断丰富人的本质。
(三)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发展观认为:应当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权。首先,人权的历史、人权的领域以及人权的主体均是发展的,人们对人权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随之发展和不断深化。同时,人权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传统等各种条件的制约,超越于现实条件而提出过高的人权要求,或者使人权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权发展观。
在对待人权的本原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人权历史观与资产阶级自然权观的区别在于,资产阶级认为人权是自然的范畴,是天赋人权;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④历史地看待人权:就应认识到社会主义人权的不断完善和充分实现,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不断完善的内含,把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崇高目标。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发展观、历史观,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权发展现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到:
(一)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马克思主义人权的经济观认为,人权无论是作为一种要求,一种政治主张,还是作为法定权利,它的产生、实现和发展,都必须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这样人的生活质量会日益提高,从而使人的自由度和社会性不断增长,创造性不断增强。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便没有人的自由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质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丰富人的知识,扩大人的力量,使人的体力和智力都直接或间接得到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大大缩短劳动时间从而使个人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发展艺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必须坚持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使全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
(二)加快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整体的“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先进文化对于人的内在素质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文化作为社会主体精神和价值导向的历史凝聚与积淀,潜移默化地对每一位社会成员施加着影响,使人承认并接受这种文化价值所传递的规范与生活方式。这种影响由文化固有的辐射与传播方式对人产生作用并将影响人们的思维结构、心理模式、道德理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任务,就是要脚踏实地地推进人在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先进文化的作用,就要特别突出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说,“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类能够进步和发展,原因之一就是人能够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使人能够拥有新的认识能力、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人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在根本上取决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为此,就要更进一步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促进人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素质。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弘扬社会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就突出了道德建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首先,通过教育传承和创新文化知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地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社会通过教育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文化藉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社会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的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而实现。一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畴,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拓展与更新。
教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有融合不同文化的作用。其次,教育通过促进科技的发展提高人的科学素质。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知识系统。科学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其认识功能在于促进人类意识形态的变革与发展,使人类从旧思想旧传统中解放出来,促进思想的革命化与科学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依赖于教育的贡献。这是因为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教育也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提高人的身体健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身体素质包括体魄健康和心理健康。人的身体是人的素质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品质、意志品质、情感品质等,它是一个综合体。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就是使人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心理品质上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身体素质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教育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和发展的。
第四,提高人的审美素质,塑造完美的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审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要害或中心环节在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即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运用人类长期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美的产品和揭示出美的规律,去影响个体的感官和心理,增强审美感受的创造力,形成平衡和协调的心理结构,并间接地影响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最终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在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新人的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是不可缺少的。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 “合金”,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
(三)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和谐的政治条件与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可以使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即具有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具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现阶段,我国公民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尽管增强了很多,但仍比较淡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要继续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培养和提高人民的政治素质;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放手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和谐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人的智能开发,发展人的才能与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每一个人自身的客观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主要将人的发展视为人的劳动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表现为人所具有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本领。按主体而言,有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人的发展主要讲每个人能力的发展。但马克思主义还强调集体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个人的能力主要是以集体能力的形式存在着和实际地发挥作用的。按性质而言,人的能力有“自然力”和社会能力。“自然力”是人的自然机体中“作为天资而存在的那种能力”,而人的社会能力则是人在后天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锻炼、培养而形成的能力。按存在的状态而言,有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人的潜力是人的一种潜在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按人的生理基础而言,有人的体力与智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在发挥人的智能、体能的方法和程度上存在差异,当然也包括人自身能力的差别,直接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创造出一种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解放、调动和激发人蕴藏着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五)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即是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从降临地球的那一天起,就既要接受自然遗产的馈赠,又要接受社会文化遗产的馈赠。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结合在一起,陶冶着人的情操,塑造着人的品格,浸染着人的心灵,规约着人的行动。自然界和社会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人的存在和发展须臾不可分离的物质基础。其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于一体的人,除了具有社会需求以外,还具有强烈的必备的生态需求。其中,享受自然美就是生态需求的一个重要内容。爱美是人的本性,按照美的原则和规律塑造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客观的审美对象,唤起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感,给人们营造了美的氛围,以美的气息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另一方面,人在审美活动中又会自觉地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从而对生态环境给以美的呵护,用美的原则塑造生态环境,从而使之更美,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正是在这种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自由自觉的审美活动中,人与生态环境始终保持着良性互动,两者在交互作用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建构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有助于人们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生态文明的优势来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就应该坚持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并不断创造着各种必要条件.使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极大的可能.但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可能完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到了高度和谐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注 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3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43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46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赵卯生.文化·先进文化·中国先进文化[J].前进,2002,(10).
[6]李桂萍.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思想体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3).
[7]罗道友.需要—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D].湘潭大学,2007.
[8]叶琛.“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