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政保障体系研究

2014-04-06 06:15:21朱建新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机制

徐 袁,朱建新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16)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政保障体系研究

徐 袁,朱建新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16)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地方高校在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观念陈旧、认识不足,措施方法失当等诸多困难。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高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通过在学校、研究生思政专职管理队伍、导师和研究生等四个层面建立思政保障体系,可以有力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思政保障体系

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自2006年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以来,先后经历了试点——扩大试点——全面实施等三个阶段,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已经开始了此项改革的探索。地方高校要顺利推进的研究培养机制改革,需要系统完善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高校中同样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推进高校改革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把握正确典论导向,引导、支持、促进改革的作用”。[1]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地方高校的推进,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改革存在的困境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个全新事物,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加以解决。

(一)观念陈旧

任何行为的形成都以特定的观念作为支撑,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导师和学术对研究生培养本质的认识对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地方高校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传统观念仍制约着新的培养模式形成,如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申请导师资格,不仅将导师资格错误理解为一个固定层次、学术称号或者荣誉,甚至将其异化为提高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却忽视了自身在学术科研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学校也往往只重视对导师资格的评审,忽视了对导师日常的考核评价,这些观念都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出的“导师岗位制”理念相矛盾。一些教师对于导师的责任认识还处于传统观念阶段,认为其主要责任是传授知识、指导科研,这种观念也与改革所要求的导师职责已不相符合。除此之外,学生对于自身学业观也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混文凭”的学业观较为普遍,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其学习主动性不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认识不足

由于起点起、起步晚等一些客观因素和宣传不够等主观因素,地方高校中存在部分教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认识不足的问题。根据华南农业大学一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导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内容理解选项,选择收费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奖助贷体系改革、培养方案改革选项的比例分别是94.2%、57.0%、32.3%和23.3%,其中有29.1%的导师只选择“收费改革”这一项,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导师将培养机制改革等同于向导师和研究生收费。[2]部分导师对改革的科研导向不理解,对只有科研项目才能招生的政策存在疑问;还有部分导师认为导师资助学生会导致师生关系异化;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着导师对改革的态度,导致一部分导师对改革积极性不高或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也有一些导师甚至反对改革。

(三)方法措施失当

由于对如何开展改革也缺乏现存的经验,一些地方高校存在改革方法措施失当的问题。如有的地方高校将培养机制改革简单化,只重视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改革和奖助贷体制的改革,而忽视了研究生招生制度,特别是培养方案的改革;也有一些地方高校盲目照搬部属高水平大学的改革办法和标准,没有客观分析本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学科、导师、学生等群体的思想动态缺乏细心倾听,对改革方案缺乏周密布置,更没有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推进改革,导致了改革的阻力增大,影响了改革的成效。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保障

(一)思政工作具有与培养机制改革一致的目标导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地方高校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其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种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通,又相互制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主动融入专业教育,在促进研究生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研究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实践创新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因此,两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导向。

(二)思政工作是促进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地方高校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能够激发研究生教育各相关要素的活力,使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更为完善,有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实施培养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地方高校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紧紧把握改革的舆论导向,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改革的成功也有利于包括广大研究生导师在内的相关培养主体的利益,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自觉地支持改革,主动地参与改革。

(三)思政工作具有实现校园和谐的保障功能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校、学科、导师、学生等各方的切身利益,对地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精神状态、行为选择、工作方式、是非观念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就会影响甚至阻碍改革的推进,并间接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优点是群众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疏导,注意发扬民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3]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地方高校就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师生在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在引导师生积极投入改革的同时,将各种影响校园稳定的潜在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保障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要发挥思政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积极构建培养机制改革的思政保障体系,推进改革。

(一)强化学校的引导协调责任

现代大学的理念可以归结为:首先是创造知识;第二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并服务社会,[4]地方高校负有同样的使命。地方高校要明确导向,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学术的校园文化;在制度设计方面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制度。要从完成办学使命的高度,广泛宣传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增强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构建学校、导师、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既要主动、深入、全面地听取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确保改革实施方案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帮助导师和研究生解决疑惑,帮助师生全面地认识改革,也要指导各学院、学科实施好方案。

(二)强化研究生思政队伍的创新管理能力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推进,面对招生制度、收费制度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毕业就业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现实诉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动,需要地方高校培养一支业务精干、高度负责的研究生思政队伍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主动应对。研究生思政专职管理队伍尤其是广大研究生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要定期对研究生开展调查和研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要积极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以广大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政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强化导师的教书育人责任

潘懋元先生在谈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认为,“我们知道质量是由种种教育资源来保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5]研究生导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较高层次,不仅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对研究生培养教育的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导师的师德师风对研究生具有重要影响。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导师自尊、自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修养,高尚的情操和行为举止对研究生思想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导师追求卓越的理念,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而能成为学生专研科学的楷模。

(四)强化研究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作为改革的重要主体之一,广大研究生能否全面了解改革的实质和动因,是否自觉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改革的成败。广大研究生要积极参与改革,主动转变角色定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为团队的研究进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自觉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坚决做真学问,努力做大学问,摒弃一切学术失范甚至学术造假的行为。地方高校也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自身文化水平高、民主意识突出、自我管理能力强等方面的优点,自觉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工作,开展研究生的学术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高校)研究课题“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政保障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G018)

[1]王宇辉,隗杨.浅议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孟成民,彭新湘,吴鸿.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反思与超越——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 [J].高等农业教育,2012,(5).

[3]中宣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 [M].学习出版社, 2000.2.

[4]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5]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机制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V eraW an g
导师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