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玲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探究
——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欧玲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团学活动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也加大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难度和教育者对舆情信息进行监管的难度。因此,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既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新媒体监管队伍,又需要建构新媒体分层监管机制,还需要抢占新阵地,整合资源,打造新媒体综合教育长效机制。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监管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网民尤其是青年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手机用户,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网民,因此,QQ、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外界的新型方式。自2009年中国首款微博——新浪微博诞生以来,不管是新浪还是腾讯,微博逐渐成为了大部分人尤其是80、90后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就应该在哪里开展,因此,植根于校园、企业、社区,针对不同群体的“草根媒体”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①2011年1月,共青团中央指出,在引导青年方面,要坚持正面宣传教育,同时着力增强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作用。然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开放性、快捷性、及时性和交互性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惑,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及其大学生主要使用的新媒体
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的新媒体是QQ、微博和微信,绝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关注QQ信息、刷新自己的微博和微信。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92%的学生都在自己的年级QQ群,进班级群的比例就更高了。对团学组织等官方微博的关注也超过了对传统官网的关注,生科院团委腾讯微博注册700多天,听众就达1000余人,收听了包括共青团中央、青春湖北在内800多个组织和个人,发布广播共计1585条,平均每天2.1条微博。高校对新媒体的利用主要是对学生活动的跟踪微报道和传播时事热点。一是进行学生活动的前期宣传,学校每学年都会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活动,为了提高活动参与度,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除了绘制宣传展板、海报等传统方式宣传以外,还将官方微博和学生干部个人微信作为活动宣传平台,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参与到学院的每一个活动;二是进行活动微直播,把学生自己举办和参与的活动的有意义的瞬间用微博和微信记录下来,让那些关注学校或学院活动的人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院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和自己关注的学生的靓丽风采;三是进行话题、活动投票,将学生活动和近期热门话题与微博投票相结合,给举办方和参与方都带来了便利,使广大学生的活动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四是转播热点时事、新闻、美食攻略和健康生活指南等,同时还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喜好介绍些好听的音乐、好看的电影,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二)当前高校及其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作用
一是利用新媒体多样化沟通渠道来更好滴满足大学生情感需。一方面,大学生多利用微信、微博、空间等每天发布心情动态,宣泄情绪。紧跟着这种动态的就是一群同学和朋友的讨论和安慰,可以让发布心情动态的学生得到极大的情感安慰和满足。另一方面,高校各级组织也经常通过新媒体走进大学生的情感世界,适时动态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并把平时的帮助教育活动深入到大学生活跃使用的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交流、沟通和引导工作。同时,对于特殊或处于心理危险中的学生,学生组织还可以通过新媒体重点关注其动态,做好信息员。
二是利用新媒体裂变式立体化传播模式引领大学生价值观。一方面,学生组织搭建新媒体平台体系,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学校各级学生组织抢先设立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平台的使用,校团委、学生会设立校级官方微博,对全校学生尤其是二级学院的团学干部进行思想引领。各二级学院也科学建立自己的分团委、学生会官方微博,加强本院学生的交流,同时发挥指导老师和团学干部利用新媒体对本院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的作用。各班也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班级讨论小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跟新媒体良性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能够走出课堂,在新媒体里与学生实现互动,通过新媒体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利用新媒体多样化平台实现大学生学习资源共享与跨界融合。高校各专业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和跨界交流。一方面开创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资源共享的新机制、新渠道和新模式,让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课转变为把课堂学习和课后探索相结合;另一方面专业课程也利用新媒体建立交流平台,使学生在无专业界限的新媒体世界里实现专业的跨界融合。
四是利用新媒体草根性内容丰富大学生生活。一方面是利用新媒体将选择性健康生活常识、休闲娱乐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新机制,利用新媒体草根性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团学活动、社团活动等学校活动中的作用。团学活动利用新媒体的有效途径可以扩大校园活动的参与度和增强校园活动的影响力,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
新媒体如今已是“了解青年舆论、引导青年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组织、联系、服务青年以及了解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的重要方式”,②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和快速性已经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然而,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加大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
手机网络、互联网络和电视网络融合形成的新媒体环境使得大学生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之中,各种信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屏障自由传播。论坛贴吧、QQ空间、微博、微信、人人网等都是大学生们热衷活动的地方,然而新媒体的开放性也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一是新媒体的开放性给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提供了空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强大正功能的发挥,一些腐朽、落后和反动的思想论调和信息也趁浑水摸鱼,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功能大势传播,良莠不齐的新信息流容易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混淆大学生的试听,给反动者提供可乘之机;二是大学生在各种新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具有难以控制性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使大学生既有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受到冲击甚至发生扭曲。新媒体平台和功能的多样性使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漫天飞,给信息监控和彻底清理带来很大难度。很多非主流信息趁虚而入给大学生既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既削弱了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使大学生既有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容易因受到冲击而发生扭曲;三是新媒体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给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对象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增加了难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大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群体到底使用哪一种媒体平台,什么时候使用,使用新媒体的变化趋势是什么,这些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对象的确定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新媒体中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对象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的难度,难以在新媒体中针对所有特定对象进行教育引导。
(二)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加大了教育者对舆情信息进行监管的难度
目前,论坛贴吧、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飞信、QQ等逐渐使互联网络、手机网络和电视网络交互融合,这种新媒体环境虽然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开放式、交互式和自主型的学习模式,但也使得大学生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宣泄情绪,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言论,容易被反动组织利用,舆情信息监管难度加大。一是由于新媒体的多样性、交互性使大学生不定时的分布在各种交流平台甚至同时出现在不同新媒体平台,人员定位和跟踪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二是由于大学生们在交流平台上多是匿名发布信息,对其进行身份辨别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人力资源;三是由于新媒体的及时性和交互性使得不健康舆情信息难以彻底清除,一个不健康信息一旦分布,当管理员发现问题的时候,信息早已传至广大受众眼中,并且一旦被截图保留,其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既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新媒体监管队伍,又需要建构新媒体监管体系,形成分层监管机制,还需要抢占新阵地,整合资源,打造新媒体综合教育长效机制。
(一)培养新媒体监管队伍,提高教育者媒介素养
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首先就必须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第一,学校应该尽可能通过选修课、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等形式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着重从新媒体的发展状况、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使用变化、新媒体信息的选择以及新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几个方面对主要的学生干部、团学组织负责人以及相关监管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培养和提高新媒体监管队伍在解读、分析、质疑和评估信息方面的能力。第二,新媒体监管队伍人员要自觉提升自身新媒介素养,了解新媒体的意识形态性和商业性,正确地认识新媒体,熟悉新媒体的运用、引导和监管,不断提升自己的通讯技术、政治理论水平、网络水平和信息敏感性,批判地接受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信息。同时懂得维护集体名誉和自我保护,不得使用官方微博发布个人信息和广告,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从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困惑和挑战。第三,开展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个人加强新媒体使用的自我管理。一方面,使学生要求自己不论是原创微博还是转发微博都必须实事求是,不用微博造谣、传谣,不传播不健康言论与消息,避免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使学生有序管理自己,除特殊情况外尽量在早晨7:00-8:00、中午12:00-14:00和下午17:30以后几个时间段发布博文,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
(二)构建新媒体金字塔体系,形成分层监管机制
一是要搭建新媒体平台体系,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学校各级学生组织应抢先设立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平台的使用,校团委、学生会应该设立校级官方微博,对全校学生尤其是二级学院的团学干部进行思想引领;各二级学院也应建立自己的分团委、分学生会官方微博,加强本院学生的交流,发挥指导老师和团学干部对本院学生的引领作用;各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班级讨论小组,有针对性地发布和转发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生最关切、最感兴趣的内容。这种金字塔式的新媒体平台体系,便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有效加强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引导作用。
二是形成分层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监管。一方面,学校要形成以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分党委和团委为核心的新媒体工作体系,学工领导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大学生通讯社、学生党员和班干部的基层壁垒作用,形成分层管理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制定学校新媒体安全监管制度,明确运用新媒体开展育人工作的责任,并纳入总体规划和年终考核体系,同时还要明确各级组织的安全责任制,形成从学校到班级的全方位、网络状监管模式。
(三)抢占新阵地,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新媒体综合教育机制
一是抢占新阵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点对点、人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模式和大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率先抢占媒体新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多、覆盖面广和能影响到每个大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微博等已抢占到的媒体的潜在功能,使用好现有平台;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拓展微信等新平台,尽量做到大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就做到哪里。首先,要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的新媒体及其使用情况,了解他们利用新媒体的主要渠道,把握他们在各大新媒体领域里的分布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其次,要探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如何利用新媒体走进大学生的情感世界,适时动态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并把平时的帮助教育活动深入到大学生活跃使用的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交流、沟通、引导和重点关注工作。
二是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新媒体综合教育机制。一方面学校要把各部门、各学生组织的新媒体不同载体有机连接起来,整合不同媒体上的资源,达到1+1>2的效果,形成教育合力。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融汇于民族文化之中,实现媒介素养教育、文化素养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打造新媒体综合教育机制。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是双向、多项传播,被教育者和教育者可以同时获取相同的信息资源,对等地接受信息,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他人分析说理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必须提升自己分析、整合资源的能力,既要及时地掌握信息,又要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信息,还要结合与社会实际相吻合的论据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多样化的素材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多样化平台实现大学生学习资源共享与跨界融合。主要是探索高校各专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和跨界交流。既要探索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资源共享的新机制、新渠道和新模式,让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课转变为把课堂学习和课后探索相结合,又要建立专业课程新媒体交流平台,使学生在无专业界限的新媒体世界里实现专业的跨界融合。
注 释:
① 周长奎同志在2011年共青团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http://www. ccyl.org.cn/documents/ccylspeech/201105/t20110530_485069_3.htm。
② 周长奎同志在2011年共青团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 ccyl.org.cn/documents/ccylspeech/201105/t20110530_485069_3.htm。
[1]周长奎同志在2011年共青团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 ccyl.org.cn/documents/ccylspeech/201105/t20110530_485069_3.htm.
[2]徐剑.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
[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4]季海菊:《跨界思维: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掁》(社会科学版),2010?(3)?
[5]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博:封杀抑或牵手?》[J].《学海》, 2011.9.
[6]赵长渝:《试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