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以人为本的原则

2014-04-06 06:15:21吴娜娜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吴娜娜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以人为本的原则

吴娜娜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弘扬,也是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需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应提出更好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尊重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对其社会价值实现的自觉,从而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目标。正如张耀灿教授所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人的生存的关切,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唤醒与提升。”[1]这一活动围绕着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人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实践的客体。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以人为本的原则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的时代意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即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的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们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要面临着多种选择、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大学生需要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缺乏兴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一切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实际出发,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二、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一)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要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把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和价值联系起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全面发展,要求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学校要协调好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组织活动,统筹好教书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要围绕着管理体制这个主要环节,建立起不仅能够立足于现在,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还能着眼长远,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管理体制。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原则,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以人为本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2]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在经济利益和道德观念的冲击下,往往容易迷失了自己,以至于走向极端,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以学生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踏踏实实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一切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关心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外,还要激发大学生自我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当今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增强大学生的各种素质。而大学校园是培养人和造就人的重要场所,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就必须使他们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努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未来投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大学生的热情引导到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上,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三)以人为本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们在社会中要不断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体现人的发展。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着这种局面,国家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还包括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发展,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那么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以各个人全面发展为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3]为了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不但要传授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完善自己,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以人为本原则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路

(一)坚持理论灌输与尊重自主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如何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在过去的教学中,人们往往认为只有灌输教育才是最可行的方法,然而,往往忽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理论灌输与尊重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理论灌输,要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力为基础,用先进科学的思想武装大学生。在灌输过程中,教师作为灌输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作为灌输的客体,不是总处于被动状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崇尚自我,追求自我,有自我判断力,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应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即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主动学”的转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要尊重大学生的需要,把大学生当作主体,而不是把大学生当作客体或手段,要相信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鼓舞大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大学生敢于质疑问惑,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修养,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目的。同时,还要认识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和个人的主观意识来区别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

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理性。在柏拉图看来 ,认识的对象是理念世界中的理念,但这种理念进入肉体时就变得朦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理性教育是不够的,还要看到感性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理性教育就是运用思想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有所了解。感性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教育,而不与大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就很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若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思想观念,他们就会产生叛逆心理;然而,如果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和思想都是自身通过实践得到的,没有借鉴前人的经验,这也是不可行的。理性教育离不开感性教育,人的行为经常会受到情感的支配,没有感情这个纽带,再完美的理论学生也不会接受,没有感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要做到情与理的统一。我们既要从理性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摆事实、讲道理,又要从感性层面去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需要,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信、合作、团结的桥梁,让大学生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样提高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坚持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较少直接接触社会,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因而,产生了对社会漠不关心、脱离社会,甚至对社会存在错误的认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贯彻和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大学生在理论上“吃得透”,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同时,要鼓励大学生不断探索理论上的新亮点、生活中的疑点、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舞他们走进社会,深入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接受社会的考验,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有必要经常组织大学生在寒暑假或节假日的时候,开展有益于自身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学习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数以千计高素质的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一个以大学生为本的学习氛围,坚定不移地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各个方面,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2]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294.

[4]李文山.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322.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