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社会环境下武汉警力下沉、警务机制创新研究

2014-04-06 06:15:21刘鸿斌
关键词:警力警务派出所

刘鸿斌,邓 春

(1.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法学部,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国防信息学院 四系作战训练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10)

动态社会环境下武汉警力下沉、警务机制创新研究

刘鸿斌1,邓 春2

(1.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法学部,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国防信息学院 四系作战训练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并且把平安建设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位置。各地公安系统为此进行了警务改革的探索。武汉市公安系统近年来在警力下沉,创新警务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因此梳理武汉警务改革成果和经验对当前全国各地城市创建平安城市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警务机制;警力下沉;成效;问题

世界警务经历了四次大的改革创新,分别是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社区警务。目前警务改革正处于第四阶段。我国警务的发展,以警务工作重心分类,大致经历了专政型警务、管制型警务、管制与服务并重型警务等阶段,今后,我国将构建服务型警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且把平安建设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位置。各地公安系统为此进行了警务改革的探索。如河南的三级管理变为两级管理,上海、重庆、深圳、福州等地的“交巡警合一”、“三警合一”、“四警合一”等等。由于各地的警务改革尝试在调整机构、人员和转变职能的关系方面没有理顺,因此在警务改革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困难,甚至出现“回转”和“搁浅”。武汉市公安系统也积极投身于警务改革之中,取得显著成效。

一、武汉市警力下沉、创新警务机制的主要实践

(一)明确方向,做优做精局机关

一是向下导向明确。武汉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的意见》,按照“强基层、转作风、改机制、提效能、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实行“劲向基层使、钱向基层流、人向基层走、干部从基层出”的工作导向

二是实行大部制改革。全市公安机关机构由49个精简为40个,其中市公安局内设机构由27个精简为21个,直属分局由9个精简为6个。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做优做精实战部门。

三是理顺管理体制。全市交通管理体制,变一级管理为市、区两级管理,以区为主,交警在管理交通的同时兼管路面治安秩序;调整巡逻管理体制,市局巡逻民警下沉到区分局和派出所,将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巡逻体制调整为分局、派出所两级,变巡逻责任路段为主的巡逻警务为“巡逻网络”为主的巡逻警务。

(二)重心下移,做大做强派出所

一是治安属地管理。赋予派出所所长工作自主权,实现权责对应。明确派出所职责为:管理辖区实有人口、特种行业、娱乐场所等,配合开展火灾预防,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侦破刑事案件,依法查处治安案件等。

二是机关警力下沉。2013年全市2万名警力有74%的警力下沉到基层。全市派出所警力达到市局警力的40%以上,主城区派出所警力达到区分局总警力的60%以上,新城区派出所警力达到区分局总警力的40%以上。把最优秀的民警放到治安最复杂的岗位上,全局选拔193名优秀青年民警,纳入派出所所长人才库,首批任命其中20位为20个高发案地区的派出所所长。

三是特、巡警驻区。(1)在全国首推特警驻区制。将市局直属930名中的430名特警下到7个中心城区分局,驻区处置突发事件、开展武装巡控;(2)下放巡警、简化层级。将市公安局直属的660名巡警全部下放到区分局,变原来的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巡逻”为分局——派出所“两级巡逻”。

四是实行动态接警。区分局2000余名巡警全部走上街头,依托主城区138个警务综合服务站,在110接处警的过程中实行动态巡控;派出所治安巡逻队在全天候巡逻中就近动态接警。将派出所辖区合理划分成勤务网格,治安巡逻队与社区民警开展联勤联动,全天候在辖区内巡逻、走访,第一时间处置群众报警、求助。

(三)强化基层,做专做实警务室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标准。主城区、新城区城关派出所设社区警务队,其中社区民警占所警力的40%。主城区按照一名社区民警管理实有人口3千至5千人的标准划分责任区。

二是推行社区民警驻责任区工作制。实现社区民警在全市 1239个社区警务室就近上班,鼓励并支持社区民警扎根责任区“全日制”、“零距离”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社区警务工作由“坐班备勤制”向“巡逻走访制”转变;责任区内发生案(事)件,社区民警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三是政策倾斜,完善绩效考核。对社区民警设置合理的基层绩效考核指标,破解基层民警“向上难”的现实问题。武汉市局先后制发了《引导警力下沉利益倾斜的十条措施》、《表彰奖励向基层倾斜的六条措施》等,在民警待遇、表彰奖励、民警安全、组织关怀等方面,想方设法,切实向基层一线倾斜,努力营造基层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四)科技强警,做尖做新警务信息

一是“天网”与“地网”的有效对接。2011年2月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成立(全国首支)。依托全市2.5万个监控探头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天网”,专业行动队伍结成“地网”。“天网+地网”对接,成为破命案、破街头“两抢”等各类案件的一张“人机互动”的立体打防控网络。

二是重视信息化集成建设。武汉已迈入警务“e时代”。已建成可视化、一键式、快速新型决策指挥系统。通过整合、集成信息资源,武汉市公安局将城市视频监控、警用地理信息、GPS定位、通讯调度、综合查询、移动警务等多个应用系统高度集成,实现电话、电台、视频等多项指挥调度手段一键操作,其集成化程度在全国公安机关中领先。

二、武汉警力下沉、警务创新的主要成效

通过警力下沉、创新警务机制,武汉市平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上呈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局面。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武汉市连续三届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综治优秀城市”,2013年荣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跨入全国最平安城市行列。具体成效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防管控结合,效能提高明显

在当前全国刑事发案总体仍高位运行的态势下,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武汉市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恶性案件控制相对较好,破案效率较高,比如“2011.12.1”爆炸案、汉阳“10.21”持枪杀人案、洪山“11.13”杀害女大学生案等,都能在短时间内破案,挽回了社会不良影响。近3年来,全市命案破案率逐年提升,发案逐年下降。2011年为95.4%,2012年达到98.4%。2013年实现命案破案率100%,创造武汉历史。

(二)警务重心下沉,作风转变显著

警务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市74%的警力下沉到基层。市局近年来强力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按照“强基层、转作风、改机制、提效能、抓落实”的思路,树立“重心下移、做强基层”理念,最大限度推动警力上街面、下社区、进企业、到学校。

(三)信息手段助力,技术全国一流

一是“天网”全国一流。2010年底武汉建成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市社会面2.5万个探头组成的全数字化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目前,正在强力推进二期建设,用三年时间新建、改建1000个社区3万个探头。最终形成了“空中监控、地面巡逻、人机联动、精确防控”的新型巡控格局。2013年破获的命案中,视频监控技术支撑的成功率达到70%以上。公安部将武汉视频侦查建设经验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吸引了全国200多个城市前来考察。

二是信息集成技术国内领先。通过信息整合集成,武汉市公安局将城市视频监控、警用地理信息、GPS定位、通讯调度、综合查询、移动警务等多个应用系统高度集成,实现电话、电台、视频等多项指挥调度手段一键操作,已建成可视化、一键式、快速新型决策指挥系统。其集成化程度在全国公安机关中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截至2013年底,武汉市公安机关综合数据库信息总量达101亿条,为打击犯罪、管理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2013年,全市公安机关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占比达81.6%,通过移动警务查询比对1200万次,采集信息120余万条,查获违法犯罪人员650余名。

武汉经过两年多的警务改革实践,目前刑事发案率趋低,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社会群众满意度高。据清华大学“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居民安全感从2010年第12位、2011年第5位,2012年第2位,2013年跃居全国第一位。

三、武汉警力下沉、创新警务机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牢记根本,进一步强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理念

一是顺应潮流,打造服务型警务。做好犯罪预防工作已成为世界各国警务改革的核心问题。重视警察服务职能并以此改善警民关系,打造服务型警务也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相契合,武汉公安应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公安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是强化执法为民理念。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为了适应当前创新社会治理新要求,基层公安机关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观念。因此武汉公安要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改进公安警务工作,继续整合、创新、推出更多高效便民利民的警务创新举措,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立足长远,进一步完善警力下沉长效机制

一是用制度改革保障警力下沉。警力下沉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因此要坚持干部提拔要着眼于基层, 要重点培养选拔一线优秀干警, 优先考虑提拔同等条件下的基层民警。基层民警的晋升、待遇有政策倾斜、制度保障,民警才能安心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才能防止我国近几十年来警力 “下沉—上浮—再下沉—再上浮”的怪圈现象。

二是优化资源、科学配置警力。应综合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地理环境、区划面积、人口状况、警种特点和政府关注热点等因素,科学配置警力。如武汉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公共安全和十件实事中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警力应下沉到商圈,医院和校园周边,重点保证此“三圈”的公共安全。

三是警力下沉要数量与质量并重。武汉警力下沉离警务改革要求85%~90%比例还有差距,目前武汉警力下沉占比74%,仍需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在下沉警力过程中,不要只满足于数量,更要保证警力的质量,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

(三)善于驾驭,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武汉警务改革影响力。武汉警务改革是在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在全国是很有影响力的,我们不能满足于在本埠《长江日报》、《湖北日报》和行业报纸《人民公安报》“碎片式”的发几篇纪实新闻,而要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将武汉警务创新的好经验总结出来在全国大报大刊勇敢的推介自己。可喜的是2014年有了新气象,《人民日报》2.10政治版看到了《由“破”转“治”,武汉执警理念之变》的文章,今后应多发“大块头”更高层次文章,以扩大武汉警务改革影响力!

二是把握舆论规律,加强引导。社会治理中应多探索新形势下宣传发动群众的好方法;警务活动中应多咀嚼 “枫桥经验”,走群众路线,要尽可能争取群众对武汉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的最大支持,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秩序的参与者和坚定维护者。

三是紧贴地气,做好做强“平安武汉”网络微博。通过“平安武汉”网络载体,及时发布广大市民关心的交通、治安、天气等群众关心的信息和温馨提示,公布和解读公安机关便民服务制度和政策,答复微博中群众提出的问题,宣传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平安武汉建设中的好人好事,以及广大基层干警在平安武汉建设中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这样,既能细致入微地贴近群众,又能使广大群众了解并认同我市公安系统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方面做出的努力,进而密切警民关系,为平安武汉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警力警务派出所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14 07:37:18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派出所工作(2018年7期)2018-10-21 07:19:29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派出所工作(2018年6期)2018-09-10 07:39:38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派出所工作(2017年8期)2017-05-30 00:32:11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察技术(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
警务专用手机ZD-P1
警察技术(2015年1期)2015-02-27 15:35:46
公安基层警力流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