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问题及思考
——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为例

2014-04-06 06:15:21王守山
关键词:博山区贫困村农村

王 慧,王守山

(1.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2.山东淄博市农机局,山东 淄博 255200)

关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问题及思考
——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为例

王 慧1,王守山2

(1.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2.山东淄博市农机局,山东 淄博 255200)

扶贫开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担着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任,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为例,通过总结其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并对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方式模式、机制体制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扶贫开发;困难;对策

扶贫开发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困难,一直是党中央十分关注的重要工作。打好扶贫攻坚战,对于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博山区位于淄博市西南端,既是山区又是革命老区还是库区,辖6个镇、3个街道、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698平方公里,人口46万。按照淄博市新的扶贫标准,博山区收入低于26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3.1万余户,7.6万余人。目前,博山区共有320个村和社区(行政村209个,社区111个),其中,贫困村137个,有两个全省“十二五”重点贫困乡镇,30个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

一、近年来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博山区按照“村为基础,整镇推进,区域规划,产业开发”的扶贫方针,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初步走出了一条帮扶有组织基础,发展有设施保障,增收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路子。[1]全区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27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1.28万人,贫困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由13.1%下降到4.5%

(一)健全完善帮扶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将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将帮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正常有力进行。二是制定了《博山区“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在省市扶贫村的基础上,又确定部分区级扶贫项目开发村。协助50个省市扶贫村制定了扶贫致富项目规划,对首批列入省级扶贫村的博山镇三个村,池上镇两个村,制定了2013年扶贫开发实施方案。三是夯实基层基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从区直部门选派80名机关干部到薄弱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促进贫困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发展。全面推行农村工作“双代”服务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动态摸排机制,积极开展“六进农家”、“法律五进”等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全面增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

(二)积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基础建设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尽心竭力办实事、好事。近年来,全区先后新建改建村级公路,新修便民路,农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新打机井,新建蓄水池,新建农村垃圾池和7个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完成农村住房建设21174户、危房改造5634户;改扩建镇卫生院6所、建成标准化农村卫生室84个,新农合累计收益120万人次;投资1.06亿元建成7处教育园区、面积3.96万平方米,累计消除农村中小学校D级校舍4.8万平方米,贫困地区“出行难、饮水难、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3]

(三)全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在不断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特别是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我们以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业区为主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都市农业、精准农业,培育起山东豆禾、山东上水、山东上园、舜丰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成金银花、桔梗、茶叶、猕猴桃、“黑五类”等一批示范园区,实现了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辐射农户的共赢格局,务工农户年增收2500元以上。按照“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积极实施各类培训工程,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8600余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同时,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土地长期合理流转机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贫困村发展,实现了资源变资本,拓宽了贫困户财产性增收渠道。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区位因素限制扶贫开发进程。我区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的池上镇、博山镇、源泉镇、石马镇及开发区岭西片、山头街道乐疃片等地区,多处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承担着全市重要水源地涵养保护、生态绿化等重要功能,因此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多限制。[4]

二是贫困人口素质低。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虽然现阶段扶持政策及力度不断加大,但随着扶贫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四是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我区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在产业扶贫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农业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贫困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三、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贫困农民收入上不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扶贫工作的力度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投入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扶贫的政策只能强化,不能动摇;贫困农民的增收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停滞。必须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民生,抓扶贫就是抓统筹,抓扶贫就是抓赶超的发展理念,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务求必胜的决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加快脱贫进程,全面提高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

(一)突出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特色种植基地集中,实施好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示范项目,加快优质速冻桔梗出口产业园区、有机草莓采摘园、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及配套设施、鲁中万亩中药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金银花、茶叶、桔梗、猕猴桃、“黑五类”、食用菌等品种做大规模,打造20个集观光、采摘、度假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鲁山、原山风景区、开源溶洞、五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资源,完善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策划、整合一批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示范村或农家乐示范村,实现连片开发、整体致富。同时,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专业公司进驻,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议疗养、采摘体验等特色旅游,增强农民增收的整体带动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基地建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充分发挥山东豆禾、上水银花、山珍园、颜春饮料、上园茶厂、山里阿哥等农业龙头企业和源泉猕猴桃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和品牌。四是切实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力争到2015年,每个贫困村有1~2个科技带头人和一批技术明白人,每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20%以上。同时,结合当前企业劳动力紧缺的现状,积极为农民转移就业寻找门路、联系企业,扩大贫困村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其工资性收入。

(二)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承载力

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镇。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财政、用地、项目等支持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城镇集聚。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尽快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吸纳人口、增加就业和聚集产业的能力。同时,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确需搬迁合并的村,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步实施的措施,妥善地向附近中心村、镇驻地或城区近郊转移聚集。二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推进荒山造林、绿色通道、经济林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突出抓好易灾区生态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水系建设等总投资1.7亿元的8项重点水利项目,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代,深入开展农村“五化”工程,完善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道路建设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重点抓好博沂路仲临路连接线、博沂路博莱高速连接线、生态观光路等道路建设项目,增强资本进山、文化进山、人才进山、科技进山的吸引力,通过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四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使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5]同时,把广大农村群众纳入网格化管理全过程,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三)完善保障机制,构建扶贫开发大格局

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体”联动,合力推进扶贫开发事业。一是健全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扶贫开发资金,用于贫困镇村的产业、民生等项目建设,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直补、小额信贷贴息、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确保区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1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建立“部门联合作战、项目捆绑使用、相互协调配合、汇聚工作合力”的工作机制,以力量整合推动项目整合,优先用于贫困区域,强化扶贫开发投入保障。二是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对贫困镇村实行区领导包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深化“驻走访”和“挂包帮”等实践活动,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积极推行“1+1、1+N”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三是完善行业扶贫机制。推动派驻“第一书记”向贫困村集中,发挥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和行业的职能作用,把改善贫困镇村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就业促进、生态水系、交通路网等专项扶贫工程。四是健全社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和贫困镇村自然资源、劳动力优势,找准两者帮扶、合作的结合点,建立起既适应社会化帮扶要求,又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则的“双赢”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结穷亲、解穷困、帮穷富”活动,共同承担促进贫困镇村发展的责任。

[1]万赞文.立足实际谋发展 整镇推进谱新篇 [J].老区建设,2013,(7):41-42.

[2]王栋梅.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探析[D].西华大学,2012

[3]张双山,辛国艺.五年五主题 项项关民生[J].公民导刊,2011,(11):22-23.

[4]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J].中国勘察设计, 2007,(11):10-12.

[5]2008年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08,(2):12-16.

猜你喜欢
博山区贫困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闲置住房盘活问题研究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淄博博山区举办教育系统人工智能交流会
博山:山城森防增装备 基础能力再提升
山东绿化(2017年5期)2017-04-10 12:04:14
博山区开展“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调查
机构与行政(2014年4期)2014-07-30 19: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