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梦娇,吴雅迪,徐慧玲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湖北省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涂梦娇,吴雅迪,徐慧玲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参与显得越发的重要。一方面,金融为科技的进步提供充足的物质和资金,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金融通过审查机制也能实现对科技创新项目的筛选,并提供事后监督,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金融产业发展中部领先,具有科技金融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机遇,本文在系统解剖湖北省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信用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科技金融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湖北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科技金融;金融创新;湖北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作用的内在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加快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湖北省位于九省通衢的中部,金融机构众多,信息传播速度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较为健全,在丰富高教资源的支持下,高新科技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科技金融创新,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加快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也是提高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各金融机构的支持为湖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湖北科技金融创新的发展,并根据湖北省产业的特点,从降低准入门槛、放宽贷款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创新产品机制等方面加大新政落实力度。通过开展支持科技创业专项行动计划、战略新兴产业专项计划、“千人计划”等全方位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同时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金融创新,破解科技自主创新融资难题。
为服务科技企业,汉口银行率先作出打造“中国硅谷银行”的战略决策,于2010年底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除此之外,“世界光谷”建设也吸引了大批银行在这一区域成立科技支行,专门服务科技型企业。
(二)丰富的高教资源助力科技金融的发展
湖北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宏大,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全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22所,各类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1300多家,在鄂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湖北在光纤通信、激光、空间地理信息、病原微生物、植物功能基因等若干领域具有全国领先优势。“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3852项,累计申请专利11万多件,授权专利累计近5万件,共有150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一批优秀的原创性基础理论成果脱颖而出,反映了湖北科技创新,攀登科学高峰的持续创新能力。
(三)东湖高新技术区的发展带动了湖北科技金融的发展进程
自2009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确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先后出台20余项金融扶持政策,为科技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在推动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东湖高新区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专营机构,推进设立风险补偿池等风险分担模式,形成“政府引导,银行主体,保险、担保、风投等补充”的科技中小企业服务模式,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完善金融服务环境上,东湖高新区成立了企业信用促进会,推动金融机构在高新区设置专门服务机构、执行专门审批模式和专项贷款考核,建立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全省已有8家金融机构在东湖高新区设立了“科技支行”、“科技专营团队”,2011年就受理306项56亿元融资需求,实现与金融机构对接的有459项,帮助54家企业累计完成7.7亿元融资。并依托“金融超市”成立了民间资本服务中心,引导、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
(一)湖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概况
相对于我国“北上广”地区,湖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稍显滞后,但是近年来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目前已建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区21处,而东湖高新区更是国家首批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高新区的带动下,湖北省的科技金融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模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产业都稳步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全省资本市场为科技产业融资累计融资已达680亿,超过“十五”期间三倍。总的来说,湖北省科技金融发展状况如下:
1.政府对战略行业予以重点扶持。湖北省政府十分重视高新产业的发展,对其提供了直接资助、贷款贴息、创新基金等多项优惠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湖北各级科技部门还与银行建立合作机制,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的信贷投放力度,简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程序,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订单质押等业务。对于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的重点项目,银行可优先评审、优先放贷,部分项目政府部门还可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加以支持。
2.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湖北省获批的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试点、“新三板”扩大试点、国家中小企业私募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试点和区域绩优债券试点,均是中部唯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亮点纷呈的省份。涵盖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引导基金等的股权投资体系初步形成,发展迅猛。
3.金融机构发展良好,金融后台服务体系建立。“十一五”以来,湖北省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全省金融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运营质量持续改善,资本市场日趋健全,保险市场体系也不断完善,在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建设上,武汉在金融机构后台服务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鲜明。目前已有中国人民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太平洋保险等28家大型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了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数量上比肩北京、上海,稳居前三甲,远超其他城市。
(二)湖北省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科技与金融结合路径的基础薄弱。相比“北上广”经济,湖北是“后起之秀”,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快,实力不断增强,但原始积累稍显不足,科技产业的规模比较小,金融产业的发达程度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与金融结合路径会因为基础不坚实而缺乏稳定性。当科技型企业高速发展,急需大量资金时,金融体系不能及时提供充足的资金,使科技创新受阻。
2.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存在升级速度慢,效率低,升级不充分等问题。湖北省的金融具有总部金融的特点,在资金和金融科技上处于垄断地位,灵活性和创新效率相对不足,审批环节过于严格,不利于技术和资金在企业间和金融机构间进行渗透和流动。于是,湖北省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从初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升级效率低下且升级不充分等问题。
3.湖北省金融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目前,在湖北省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中,政府各职能部门间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导致了部门间的信息封闭和信息扭曲。担保平台、科技企业、相关金融机构和信息服务平台结合不紧密,信息平台无法发挥应有的资源共享功能,科技金融体系内的各主体拥有的不同的优势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除此之外,金融各部门对科技型企业的持续长效融资服务不足,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仍然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部分行业融资缺口很大。
4.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落后,扶持力度稍显不足。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是一个地区科技总体水平的反映,包括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指标,是对各省市科技水平和经济社会运行质量比较客观的评价。关于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实证数据,本文参考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公布的《2013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13年湖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5.19%,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60.30%)。
(一)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
1.完善政策法规,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为推动科技金融向前发展,湖北省应该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发展和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的规章制度,从法律和政府法规等层面规范引导科技金融发展。目前,湖北省已经出台了许多比较完善的政策性文件,如《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的决定》、《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等,在这些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明确科技金融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将“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保证科技产业升级符合市场规律,实现科学和稳步的增长”。
2.加大财政优惠政策力度,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实施科技计划;进一步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增强中小企业商业融资能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和支持地方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投资机构;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技保险保费补助机制,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和科技企业融资类保险;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合作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的完善对于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这一方面,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对于湖北省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关村高新区构建了包括信用工作体系、信用制度、信用服务产品、信用服务机构、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激励机制六个方面的信用体系。同时,通过成立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和实施“瞪羚计划”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推广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模式,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发挥信用担保、信用评级和信用调查等信用中介的作用,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等政策,加快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一体化进程
整合资源,壮大技术资金形成的体系和规模,为科技金融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优异的孵化环境。一方面通过湖北武汉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吸引国内外有实力金融机构进驻,为园区内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推动示范区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为金融机构提供所需技术。在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资金在示范区内流动,促进技术资金的效合理配置,并在此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走向集团化。
(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加快科技型企业在主板市场的上市步伐。湖北省应推进本地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挂牌交易,培育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后备企业;建立上市企业资源库,筛选优秀企业上市融资;建立支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辅导和培训;加强与证监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大、中型科技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
2.完善二板市场的发展。在常规的股票市场之外设立独立的第二板(高科技板)股票市场,是发达国家发展创业投资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通行做法。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较之于主板市场要低,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上市。美国的NAsDAQ市场对成熟的风险型高科技企业走向证券市场,使风险资本退出风险企业以实现投资收益和继续滚动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国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中有90%以上在该市场上市。作为科技强省的湖北,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二板市场”确保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新三板”市场的扩容与发展。“新三板”可以容纳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及时提供资本支持和融资服务,同时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和明晰内部股权,并使其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为今后入市融资打下基础。湖北省作为中部金融大省,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努力将东湖高新区的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发展成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实现全国范围内联网运行,集中报价、分散成交、统一核算。这既有助于解决湖北省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是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特区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4.壮大债券发行规模并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具有融资成本低、发行灵活等优点,在国际上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债券融资是企业融资,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渠道。当前,湖北省应积极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债券市场,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合理引导过剩的民间资本流动。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债券融资的方式,放松债券融资审批管制,创新债券融资工具。加快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发展,建立多层级的债券交易市场体系,培育机构投资者,健全债券评级制度,为企业发行债券融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建立政府引导创投基金。政府引导创投基金应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严格管理”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重点引导创投基金或创业投资企业投向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等符合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引导创业投资企业重点投资处于初创期、既有风险又具成长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利用投资基金市场方面,应该加快壮大科技产业种子基金,这是扶持湖北省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为依托,由政府引导基金牵头,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共同设立孵化基金,并扶持其发展壮大。
6.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因此,应鼓励风险投资在湖北的发展,首先要降低资本收益税率,扩大风险资本的规模。其次是鼓励风险资本来源的多元化。再次是健全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机构体系。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机构是规范风险投资行为、保证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和风险资本良性循环的关键。最后要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四)有针对地发展中小型科技金融机构
在金融结构不合理、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惜贷”现象。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非线性增长等财务指标特征.难以适应银行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而国际经验表明,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其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体制灵活,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获取社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的软信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伴侣。为此.我国要拓宽创新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在高新区发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社区银行,允许民间资本建立金融机构,拓展民间资本流通渠道,放宽政策限制,鼓励经营状况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向社区银行转变。
另一方面,湖北省应该积极开拓创新,鼓励银行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发和科技型企业特点相契合的信贷种类,如可以借鉴成都高新区开发的综合授信模式,由高新区管委会与园区商业银行签订企业贷款合作协议,以“统借统还、风险共担”的方式为区内企业提供贷款,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融资。
(注:本文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
[1]彭芳春,李津.湖北科技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J].商情,2012,(27).
[2]李奎.科技创新中的金融模式研究[A].金融教育研究,2012,25(3).
[3]赵玉林,黄志刚.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与风险投资[N].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22(6).
[4]代利娟,张毅.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A].科技管理研究,2013,33(6).
[5]倪海青.武汉科技金融创新的挑战、机遇与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2012,(12).
[6]魏玮,毕超.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7).
[7]张日红,陈赣洪.对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12):.283-284.
[8]辜胜阻,曹誉波,杨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1,(22).
[9]柯宝红,王珍义,夏鑫.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1,(4).
[10]汤志红,苗绘,李海申.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0,(8).
[11]张明喜.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