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抚宁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评价

2014-04-06 04:24张泽润徐凤艳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岩类坡坡岩组

苏 凯,张泽润,徐凤艳,张 显

(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1)

抚宁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东段,构造位置为燕山纬向构造带的东南边缘与华北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结合部位,地层可分为变质基底、沉积盖层。新构造运动十分明显,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为7°。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碎裂,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现象,受煤矿开采影响,易发生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1]。本研究对抚宁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分区评价,以期为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防治分区划分

1.1 划分方法

本研究采用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首先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剖分网格确定评价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易发性综合指数,完成易发性分区[2]。在易发性分区的基础上进行防治分区。

1.2 划分原则

秦皇岛市抚宁县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的原则,主要是依据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受威胁人数、经济损失大小、人为活动强度等因素,划分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级,在每一级防治区中又根据地质条件、灾害类型与危害程度,划分出不同的防治亚区或防治的重点地段[3]。

2 防治分区评价[4]

2.1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

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抚宁县北部的中低山区、丘陵区、盆地区,总面积422.79 km2。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岩组和厚层状坚硬砂岩、砾岩岩组;中厚层细裂状岩溶化灰岩。造房和修路形成的人工边坡坡高一般10~20 m,个别可达40 m,坡度一般60°~85°,极易引起崩塌。有地质灾害及隐患点42个,灾情等级均为小型,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威胁268人,威胁财产910万元。

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工程地质岩类、地貌形态,重点防治区又可划分为3个亚区。

2.1.1 半壁店村—黑山窑村一带(A1)

位于半壁店村—黑山窑村一带,面积14.56 km2,主要为丘陵盆地,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中厚层细裂状岩溶化灰岩。自然边坡一般15°~45°,自然边坡坡高9~40 m,并以15~20 m多见;残坡积层厚0.5~4.0m,个别地段大于4.0m。

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5处,主要灾种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小型规模,合计威胁人口200人,威胁财产500万元。其中重点防治点9个,次重点防治点6个,无一般防治点;近期防治点6个,中期防治点9个,无远期防治点。

主要为浅层地下开采后采空区巷道顶板冒落引起地表下陷和沉降形成。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多伴生分布,塌陷坑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2~30 m,深度1~10 m,最大17 m;裂缝长度一般2~20m,最大30m,深度一般0.5~2m。

2.1.2 杜各庄—罗家沟一带(A2)

位于杜各庄—罗家沟一带,面积153.61 km2,主要为中、低山,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岩组和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自然边坡一般40°~85°,自然边坡坡高9~60 m,并以15~20m多见;基岩强风化层可见厚度0.5~2.5m,残坡积层厚0.5~4.0m,个别地段大于4.0m。

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6处,主要灾种为滑坡、崩塌,均为小型规模,合计威胁人口57人,威胁财产260万元。其中重点防治点13个,次重点防治点2个,一般防治点1个;近期防治点5个,中期防治点8个,远期防治点3个。

滑坡体结构面为松散残坡积与基岩软弱接触面或火山岩与全风化基性侵入岩脉软弱接触面,滑坡体以蠕变为主;崩塌主要为建房削坡形成高陡边坡,临空面风化裂隙及节理发育且相互交切,形成碎裂岩块崩落或厚度较大的残坡积物因强降雨且地表排水无序引发失稳所致。

2.1.3 驻操营—九门口一带(A3)

位于驻操营—九门口一带,面积254.62 km2,主要为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岩组和厚层状坚硬砂岩、砾岩岩组。自然边坡一般30°~60°,自然边坡坡高40~110 m,并以40 m左右多见;基岩强风化层可见厚度0.5~2.0 m,残坡积层厚0.5~3.0 m,个别地段大于3.0m。

区内有地质灾害11处,灾种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小型规模,合计威胁人口11人,威胁财产150万元。其中重点防治点8个,次重点防治点2个,一般防治点1个;近期防治点1个,中期防治点7个,远期防治点3个。

滑坡面为松散残坡积与基岩软弱接触面,滑坡体以蠕变为主;崩塌主要为建房削坡形成高陡边坡,临空面风化裂隙及节理发育且相互交切,形成碎裂岩块崩落或厚度较大的残坡积物因强降雨且地表排水无序引发失稳所致;泥石流为沟谷泥石流,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形成区比较分散,沟口无堆积扇,排泄区基本通畅;地面塌陷及地裂缝主要为浅层地下开采后采空区巷道顶板冒落引起地表下陷和沉降形成。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多伴生分布,塌陷坑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2~10 m,深度1~3m,最大3 m;裂缝长度一般2~10m,最大10m,深度一般0.5~2m。

2.2 次重点防治区(B)

次重点防治区分布在抚宁县中北部及西南部,地貌形态为低山、丘陵区,总面积447.04 km2。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和厚层状坚硬砂岩、砾岩。自然边坡坡度一般10°~45°,并以20°~30°多见,自然边坡坡高一般5~30 m,基岩全风化可见厚度0.5~2.5 m,残坡积厚度0.5~4.0m,部分地带大于4m。区内主要为人工边坡,造房和修路形成的人工边坡坡高一般5~20 m,个别可达110 m,坡度一般50°~85°,极易引起崩塌。区内有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8个,规模均为小型,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地质灾害预测威胁22人,威胁财产105万元。

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工程地质岩类、地貌形态,次重点防治区又可划分为2个亚区。

2.2.1 战马王—石门寨一带(B1)

位于战马王—石门寨一带,面积366.41 km2,主要为中、低山,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岩组和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自然边坡一般40°~85°,自然边坡坡高9~60 m,并以15~20 m多见;基岩强风化层可见厚度0.5~2.5 m,残坡积层厚0.5~4.0m,个别地段大于4.0m。

区内有地质灾害点4处,主要灾种为崩塌,均为小型规模,无威胁对象,威胁财产5万元。其中重点防治点0个,次重点防治点1个,一般防治点3个;近期防治点0个,中期防治点1个,远期防治点3个。

主要地表开采石矿遗留危岩面风化裂隙及节理发育且相互交切,形成碎裂岩块崩落;泥石流均为沟谷泥石流,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形成区比较分散,沟口有小型堆积扇,排泄区基本通畅。

2.2.2 大所各庄—黄宝峪一带(B2)

位于大所各庄—黄宝峪一带,面积80.63 km2,主要为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厚层状坚硬砂岩、砾岩。自然边坡坡度一般20°~50°,并以20°~30°多见,自然边坡坡高一般10~30 m,基岩全风化可见厚度0.5~2.5 m,残坡积厚度0.5~4.0m,部分地带大于4m。

区内有地质灾害点4处,灾种为崩塌,均为小型规模,合计威胁人口22人,威胁财产100万元。其中重点防治点1个,次重点防治点3个,一般防治点0个;近期防治点1个,中期防治点2个,远期防治点1个。

崩塌主要为建房削坡形成高陡边坡,临空面风化裂隙及节理发育且相互交切,形成碎裂岩块崩落或厚度较大的残坡积物因强降雨且地表排水无序引发失稳所致。

2.3 一般防治区(C)

主要分布在抚宁县中南部的丘陵、平原,总面积757.88 km2。因受地形影响,共划分了2个亚区,工程地质岩类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土体、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厚层状坚硬砂岩、砾岩。自然边坡坡度一般10°~40°;自然边坡坡高一般10~60 m;基岩强风化层可见厚一般1~5m;残坡积层厚一般0.5~4 m。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区内有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2个,规模均为小型,无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无威胁人口及威胁财产。

2.3.1 双岭—曹西庄—抚宁镇—董家沟一带(C1)

位于双岭—曹西庄—抚宁镇—董家沟一带,面积491.13 km2,主要为丘陵,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土体。自然边坡一般10°~40°,自然边坡坡高6~50m。

区内有地质灾害点3处,灾种为崩塌,均为小型规模,合计威胁人口2人,威胁财产10万元。其中重点防治点1个,次重点防治点0个,一般防治点2个;近期防治点1个,中期防治点0个,远期防治点2个。

主要为人为削坡形成高陡边坡,岩体风化裂隙与节理较发育且相互交切,碎裂岩块遇暴雨易崩落。

2.3.2 深河乡—留守营镇一带(C2)

位于深河乡—留守营镇一带,面积266.75 km2,主要为平原,工程地质岩类主要为块状较坚硬变质花岗岩、第四系松散土体。自然边坡一般8°~35°,自然边坡坡高5~30m。

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无地质灾害点。

3 防灾救灾管理与预防保护措施[5,6]

3.1 加强防灾救灾管理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设,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成立抚宁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建立应急抢险救灾系统。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划片联点,负责辖区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防治。

乡镇国土资源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落实地质灾害联络员制度;重点村成立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办公室,明确责任人、监测人。

3.2 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进行重点防治区域的监测、勘查设计及工程治理,力争早立项早防治,重点防治点应有专人加强监测。

对于重点防治区(段)中的地质灾害点应加强监测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具体监测及实施工作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进行。

对次重点及一般防治点应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其进一步变形,在雨季加强监测,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1]段永侯.中国地质灾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部宣传中心.地质灾害防治知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张梁,张业成,罗元华,等.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4]刘鹤峰.河北省地质矿产环境[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5]王得楷,胡杰.地质灾害预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6]何继善.防灾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岩类坡坡岩组
银川市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动态特征
新会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四川拉拉铜矿五龙矿段岩性与铜矿化关系研究
闽西南中二叠统童子岩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及远景区预测
虚惊一场
淮南潘集深部勘查区15-2孔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辽宁阜新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侵入岩的TTG岩类识别与地质意义
白音华煤田三号露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打老婆等